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陜西西安 710065
摘要:現存水庫移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為中國水庫移民工作的開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隨著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工作的推進,水庫移民需要根據變化了的新形勢與時俱進,進一步對創(chuàng)新的社會經濟現象和過程進行改變。
關鍵詞:水庫移民;沖突;整合
水庫移民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該項工作是隨著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而形成的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由于各種原因,水庫移民工作不僅貫穿于水利工程建設的前期和全過程,而且具有很長的延續(xù)性影響,這就要求具有延續(xù)性的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來處理各種問題。
1 水庫移民的社會過程分析
從社會學角度來看,水庫移民作為一種社會過程.一方面突出地表現為移民與政府的互動過程;另一方面,又內在地包含兩個既相互區(qū)別又緊密聯系的社會過程,即原有社會組織的解體過程和新社會
組織的整合過程。
1.1 水庫移民是一個政府與移民的互動過程
一般來說,水庫移民,特別是國家重點建設工程項目中的水庫移民.往往不是經濟或市場的行為,而首先是政府行為,或者說,水庫移民遷移的推動力主要來自政府,因而它與政府行為有著密切關系。正是由于水庫移民首先是政府行為,其遷移推動力主要來自政府。因而,圍繞著遷移,移民與政府之間便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面對面互動。
另外,有關研究表明,在水庫移民搬遷安置的整個社會過程中.政府與移民互動關系對于搬遷過程的各種非成本因素有著重要影響。在政府與移民互動過程中,政府能否遵循公正性和合理性原則,是采取自主還是強制辦法,是否充分考慮移民意愿并確保應屬于移民利益不被他人侵害,是否讓移民參與搬遷安置過程等,對于移民是否能積極配合政府進行搬遷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2 水庫移民是一個原有社區(qū)解組和新社區(qū)整合的過程
(1)移民在遷移過程中,大部分人口經歷了資源與環(huán)境的巨大變化,原有生產方式、經濟結構被打破。這對于外遷移民來說.尤其如此。由于遷移,原有的生產生活方式就變化更大。另外,相當一部分人口,從農業(yè)轉向非農業(yè).從農村轉向城鎮(zhèn),又必然使他們原先所熟悉的耕作技術系統(tǒng)失效。
(2)原有的社會組織和社會關系網絡被破壞。社會組織和社會關系網絡,無論從那個方面來說,都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特別是在我國農村社會,由家庭、家族關系和鄰里關系所構成的初級社會關系網絡對于農民而言,在生產和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不僅是農民維持和發(fā)展生產的重要社會資本,而且有時還具有一定的社會安全和社會保障意義。
(3)原有的文化樣式不同程度地被打破。水庫移民搬遷意味著原有家園的永久失去,從廣義文化角度上說,失去自己家園也就意味著失去自己的文化空間。因為隨著“家”的搬遷,也就拋棄了許多具有文化象征意義的標志物。
2 水庫移民的社會沖突分析
所謂“社會沖突”是指在水庫移民過程中庫移民與非移民之間、移民之間、安置區(qū)移民與非民之間以及移民、非移民與政府之間存在的各種不和諧現象。水庫移民過程中所出現的社會沖突根是多元化的,既有利益之爭,也有文化差異作用。
2.1 利益沖突是產生各種社會沖突的基本因素
在水庫移民過程的不同階段,利益沖突出現的形式或基礎因素是不同的。如果移民遷建是整體性,移民之間利害沖突就較小.因為他們之間沒有遷出或不遷出的競爭關系。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沒有利益沖突。如果當一個淹沒影響區(qū)居民遷往不同安置區(qū)時,又會出現遷入安置區(qū)的選擇問題。
2.2.文化差異與文化沖突是產生社會沖突的又一根源
不同社區(qū)存在著不同社區(qū)文化,因此,在水庫移民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社區(qū)文化的接觸與相互作用過程。社區(qū)文化差異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表現出來,如不同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不同社區(qū)生活方式、不同社區(qū)居民適應環(huán)境習慣、不同社區(qū)居民日常交往行為等因素都可以表現社區(qū)文化之間差異。當這些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的人們組成一個新社區(qū)時,社區(qū)文化沖突就會產生。文化沖突一般在移民整體搬遷重組中不會出現,但是在分散插組安置中會大量出現,這是因為在分散插組安置的社區(qū)嵌入中,水庫移民作為“少數人”進入一個特定社區(qū)中,這個社區(qū)有其特定的、穩(wěn)定的社區(qū)文化體系.移民只能適應這一文化體系,而很難將自己的社區(qū)文化要素融人到這個社區(qū)文化體系中去。如果移民仍舊堅持自己的社會文化,不能接納移入社區(qū)的文化體系,就會出現社區(qū)文化沖突。相反.如果移民意識到應該適應安置區(qū)文化體系,那么這個適應過程也就是社會文化的逐步替代過程.雖然此時仍然可能存在著文化選擇上的沖突。但一般不會激化。
3 水庫移民過程中社會沖突的整合策略
3.1 政策性社會整合
水庫移民過程是在政府水庫移民政策指導下實施的,在水庫移民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都存在著水庫移民政策的作用。因此,合理地制定、解釋、實施水庫移民政策,以避免因水庫移民政策而引起水庫移民過程中的社會沖突,同時,針對水庫移民過程中因其他因素而產生的社會沖突,制定合理的政策來克服,這就是水庫移民過程中政策性社區(qū)整合的基本內涵。
3.2 制度性社會整合
通過政策性手段解決水庫移民的社會沖突、實現社會整合,雖然是首要的,但不夠充分,因為政策性手段的作用往往是不系統(tǒng)和難以連續(xù),而制度性手段可以彌補政策性手段不足。因為制度主要是各種規(guī)范,它具有一定約束力,而這種約束力本身又是通過一定的正向激勵或負向懲罰來實現。因此,它在解決社會沖突上具有一定強制性。3.3 管理性社會整合
無論是政策性社會整合,還是制度性社會整合,都要通過管理性社會整合來實現。所謂“管理性社會整合”是指在水庫移民過程中。通過健全的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過程、合理的管理手段,以提高水庫移民過程的管理水平。使其做到有序化、結構化和系統(tǒng)化.并對水庫移民過程中出現的社會沖突等問題做到“事前防范”、“事中化解”與“事后反思”,使水庫移民過程實現良性運行,提高水庫移民預期效果的實現水平。
3.4 教育性社會整合
如前所述.水庫移民過程中的社會沖突主要有利益沖突和文化沖突。在水庫移民背景下,不考慮非移民之間、非移民群體之間的沖突,其他社會沖突都涉及到在“我群”與“他群”、“外來人”與“本地人”心理區(qū)別基礎上的角色認定。除了對制度化差異是否認同外.就是這種心理區(qū)隔基礎上的社會沖突。制度化差異是否被認同,可以通過制度性社會整合來解決,而對于這種建立在心理區(qū)隔基礎上的社會沖突,其解決的著眼點則在于通過廣泛教育宣傳來消除心理區(qū)隔,改變“我群”與“他群”、“本地人”與“外來人”的心理對立。這是一種個人心理或者是群體心理的調適過程。這種調適過程主要通過非正式途徑實現,但教育性的正式手段可以在其中發(fā)揮重要的引導作用。
總之,增強水庫移民的參與程度,就是采取合理手段,通過合理方式,消除社會組織內在沖突.實現社會組織內在團結的過程,其標志是社會成員組織意識強,成員之間認同性高。由此,促進水庫移民過程中的社會整合,就需要根據社會沖突出現的基礎性因素采取社會整合策略,從而達到整合目的。
參考文獻:
[1]施國慶.水庫移民安置規(guī)劃[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9.
[2]鄭瑞強.水庫移民安置理論概述[J].水利發(fā)展研究,2012,(11).
[3][美]安東尼唐斯.官僚制內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譚文.試論水庫移民綜合監(jiān)理的性質和作用.水利水電工程造價,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