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會游覽杭州,非常高興。小時候就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總感到杭州是那么的神奇。隨著時光推移,知道杭州不僅有風光秀麗的西湖,還有萬人觀仰的岳飛廟,有鎮(zhèn)壓白蛇娘子的雷峰塔,有大潮震天的錢塘江,有吳越古國的錢王祠,白居易、蘇東坡在此做官,武松、魯智深出家坐化于此,近郊還有紹興,那是阿Q、孔乙己、祥林嫂、潤土們生活的地方,等等。了解一個城市不容易,讀懂一個城市更不容易。雖然在杭州游覽了不少景點,聽到了不少歷史故事,但還是有種浮光掠影的感覺。作為歷史底蘊深厚的杭州,山水秀美如畫,現(xiàn)代氣息濃厚,需要外鄉(xiāng)游客作深度的觀察、探究、思考和欣賞。
西 湖
到杭州,必然要游覽西湖美景。游西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美。湖水浩渺無盡,清澈照人。岸堤曲折多變,又被蘇堤、白堤、楊公堤相隔成幾個片區(qū),反而似幾個大水湖被人們巧奪天工般勾連在一起。湖中亭閣標致精美,湖心島的三潭印月,四處曲折的小閣,讓游人心曠神怡。島上有一塊石碑,上刻“蟲二”二字,為乾隆皇帝所題寫,意指風月無邊。在湖的岸邊,成片成片的草地,如綠波起伏。湖的四周,凡山皆披綠,凡堤都樹蔭遮路,處處是高大的樹木和樹林,處處可見懷抱粗的樟香木,城市猶如在森林中一般。
西湖美,還有一個更重要原因就是自然風光與悠久歷史文化的完美結合。西湖的歷史可謂悠久、豐厚、深遠,令人駐足沉思的景點多,讓人熟記流傳的詩文和名人故事多。白居易、蘇東坡曾在此為官生活,蘇堤就是為了紀念蘇東坡起的名,他的詩句“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人們至今吟誦不已。南宋王朝遷都杭州,偏安一隅,不思收復國土,當時的詩人林昇寫下了《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至今讀來仍發(fā)人深省。從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當時杭州的西湖,歌舞升平,花船月夜,一片繁華熱鬧的情景。然而正是這個時期,發(fā)生了岳飛父子被謀害的千古奇冤。歷史是這樣的讓人尋味,總是有人慷慨悲歌赴難,有人歡歌笑上酒樓。
在湖邊,有座亭子,叫“風雨亭”,是為紀念清末革命黨人、鑒湖女俠秋瑾修建的。她那句“秋風秋雨愁煞人”,讓人們感受到了風雨如晦、清廷腐敗無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黑暗時代。距離“風雨亭”不遠,就是武松墓。想武松,一個嫉惡如仇、殺富濟貧的山東英豪大漢,隨宋江招安后,又掉轉槍頭到江南,來打同樣的造反者方臘。仗打勝了,打完了,他留下在西湖邊出家了,永遠地留在他鄉(xiāng)異地。那孤零零的墓冢,雖然修葺一新,豎著“宋義士武松墓”的石碑,仍讓人感到是那么的凄涼。然而杭州厚重并不沉重,勞動人民總是對生活充滿美好向往。于是,有了許仙和白蛇娘子的美麗愛情,許仙、白娘子、法海演繹出的白蛇傳、水漫金山等故事,表達出人們對真善、真情、真愛的追求。
岳 廟
岳廟就在距西湖不遠的地方。岳廟的匾聯(lián)豐富,多種多樣。不同時期,不同身份的人,不同風格的書法,不同角度的認識,應該說自成一種文化,蘊含多種思想和觀念。但都是贊頌岳飛的忠心報國動人事跡,譴責奸臣的可恥卑鄙,為岳飛父子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慘遭殺害感到無限悲凄。挪步在廟內,岳飛“臣子恨何時滅”的仰天長嘆,“還我河山”的吼聲似乎仍響動天際。岳墓前幾十米那些奸臣塑像讓游客無不駐足觀看,秦檜、王氏和張俊反綁雙手,赤裸上身,遠遠跪著,低頭認罪?!昂?!仆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呸!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后人撰寫的對句,把奸臣們的相互攻訐表現(xiàn)得淋漓至極。這一設計太生動、很觸人靈魂。鮮明的比對,忠奸分明,望著小草青青的岳墓,看著銹跡斑斑鐵鑄跪像,讓人嘆息感慨。正如墓地對聯(lián)所寫:“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正邪自古同冰炭,毀譽于今判偽真”。
靈隱寺
靈隱寺位于西湖的西南方向,隱在一片茫茫青翠的綠山中。該寺創(chuàng)建于東晉咸和年間。清朝康熙帝到此游玩,并賜寫寺名“云林禪寺”。進了山門,有一呈弧形照壁,書寫著“咫尺西天”4個大字,意為此地離西天佛國已不遠了。在大雄寶殿正中,巨大的如來佛像端坐俯視著,高19.6米,共用了324塊樟木建成,據說是全國最大的雕座式全佛像。如若不是熱鬧的游客穿梭,這里當是多么的寧靜。這樣的古寺名剎,免不了演繹出如濟公和尚懲惡揚善等諸多的故事。游覽中翻閱了相關資料,才知“大雄寶殿”中的“大雄”二字是大無畏、勇士的意思。這么多年,參觀了不少寺廟,見了不少大雄寶殿,這次才知道“大雄”的含義,也算一點意外收獲。
但凡寺廟,沒有實質差異,僅是規(guī)模大小不同而已。時間關系,倉促一看。但該寺和尚們做法事的場面卻留下了深刻印象。游觀過很多寺廟,也偶爾見過和尚們誦經做法事,往往是幾個和尚而已。而靈隱寺的法事卻十分壯觀。大殿香火旺盛,大小老少和尚站在大殿兩側,一色金黃色的和尚服,排著整齊的隊伍,高聲誦念經文。一個年輕的和尚,在大殿中央來回地拜揖走動,雙手合十。雖然聽不懂和尚所誦何經,但那平穩(wěn)朗朗的集體合聲,還是讓人有點震撼。只是看到和尚隊伍中,大多數(shù)是二三十歲出頭的小伙子,讓人感到說不出的傷感。年輕輕的,怎就走到“出家”這一步呢?是什么原因使他們枯守青燈,吃齋念佛?另外,寺廟本是佛門清凈修身養(yǎng)性之地,為人們參拜求善之所,而今卻普遍成為游覽觀光的景點,不知佛祖對這樣的吵雜熱鬧情景有知否?知道了又會做何感想?
六和塔
杭州景點太多,讓人難以取舍。但再舍,六和塔、錢塘江還是要“取”的。特別是《水滸傳》中說,武松、魯智深都在此出家、老死坐化。
六和塔坐落在錢塘江邊。塔建于宋代,是當時吳越王為了鎮(zhèn)江潮而筑的。清朝康熙、乾隆帝曾登塔觀覽。六和,取佛經“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之意。塔高59.88米,外觀八面13層,六暗七明,故內層實際有7層。這座塔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磚木結構塔。天氣太熱,一頭大汗,才終于登上塔頂。站在塔頂,俯看錢塘江,水勢浩大,平靜而又不息地流淌著,江面十分寬闊,不少輪船忙碌地在江面行駛著??粗椒€(wěn)的江面,怎么也不能與錢塘江大潮聯(lián)系起來。錢塘江發(fā)源于安徽黃山的績溪,分新安江、富春江、錢塘江三部分,呈“之”形,故又稱之江。每到秋季,錢塘江就會發(fā)起威風,大潮洶涌,震天動地。誠如老子云:“道法自然?!比f物萬事,都有規(guī)律,都有秩序。關鍵是人們要把握好,運用好。
西溪濕地
來杭州前,就聽說杭州近郊有一處新景——西溪濕地。自然有種一睹為快的心情。總之,只要是江南水鄉(xiāng)獨有風景,都想去看一看、游一游。
西溪濕地就在杭州市邊上,可以說都是城市里的漁村。進了大門,迎面一堵古樸的老墻,上面是江澤民同志題寫的“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幾個大字。從簡介得知,這是中國首個國家濕地公園,占地15平方公里,內有中國濕地博物館,也是國家生態(tài)文明教育基地,融城市濕地、農耕濕地和文化濕地于一體。整個濕地,遠望去一片綠色,無盡無限,大小河流縱橫交匯,其間分布著眾多魚塘。步行游,大約需3個小時,坐船游,大約1個半小時。為了省時,我們選擇了坐船。坐在船上,兩側有時蘆葦成片,有時柳樹成片,各種不知名的小樹、小草叢密密麻麻。水道時寬時窄,彎彎曲曲。有些地段水網交錯,水面上成片的浮草,不時能看到幾只小水鳥在水中戲水。兩岸則有不少小洞,這是黃鱔、水蛇隱身休息的地方。過去,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經常在這里摸黃鱔。有時,幾個大柳樹斜長著,整個樹身伸向河道,樹根濕淋淋,奇形怪狀,有的還泛著紅色,非常鮮亮。游船中途停了3次,供人們上岸觀看過去人們生活的漁家村落。村落住家的房子各式各樣,走向不同。房子基本都是板式的閣樓,完全是南方民俗特色,那籮筐、油燈、灶堂、木板墻,古老的建筑給人原汁原味、返璞歸真的感覺?,F(xiàn)在已沒有居戶,只有少數(shù)開張的店鋪,供游人購物、就餐。游走在古樸原始的村落里,似乎又看到了當年在這里的人們,雞鴨成群,捕魚撈蝦,采桑養(yǎng)蠶,一片忙碌而又寧靜的漁鄉(xiāng)生活景象。出了濕地,又去看了清代大學士高士奇的故居——高莊,康熙帝曾來此看望休致在家的老臣高士奇。整個莊園是仿古修建的,布局錯落有致,氣勢大而靈巧,豪華而又清雅。濕地游很快結束了,可是濕地那原生態(tài)的景致不時讓人回憶著。同時也感嘆,這樣的濕地太少了。這開發(fā)、那建設,有多少原生態(tài)的東西被人為破壞了。
龍井村
江南魚米之鄉(xiāng),物產豐富。杭州更是首富之地。杭州的景觀首推西湖,物產便當是龍井茶了。
中國是茶的主要產國,茶的品種也多種多樣,鐵觀音、碧螺春、普洱、黃山毛峰、信陽毛尖等等。但聞名于世、品質優(yōu)秀的,又首推龍井茶了。歷代宮廷,始終視龍井茶為珍貴的貢品。利用杭州之行,專門去游了龍井茶的產地——龍井村。龍井村坐落在群山環(huán)抱之中,居民有的住在山腳下,有的依山而居,有的在山坡上修起了小樓房。戶戶門前種有桂花樹,樹下擺上一張圓桌,幾只小凳,人們三三兩兩圍坐著品茶、聊天,怡然自得。村中修成了一條公路,路旁樟樹、松樹、青竹參天,翠綠蔭蔭。在樹下,與市內炎熱的夏日天氣迥然兩個天地,涼風習習,鳥叫聲,蟬鳴聲,一片自然和諧的風景。此地氣溫適宜,雨水充足,所產的茶葉以“色翠、味甘、香郁、形美”四絕而著稱。
龍井的來歷,是當年人們經常對井祈雨,非常靈驗,人們便認為水井與東海龍宮相通,于是稱水井為龍井。人們便稱這個地方的茶葉叫龍井茶。清乾隆帝下江南,對龍井茶稱贊不絕,御封為貢品。從此龍井茶名聲越來越大,遠銷國內外。龍井村也逐漸成了旅游景點,吸引了眾多中外游客。真可謂地以茶傳,茶以地傳。老龍井在一棵高大的香樟樹下,游人們紛紛用小桶提水洗臉洗手,說是為了沾點龍氣龍脈。這里的居民以茶為產業(yè),戶戶門庭內擺放著茶葉和用來裝茶葉的盒子,供游人購茶。游人可以先品嘗,小茶一杯,賓主一起相對而坐,說笑間可能生意就做成了,大家皆大歡喜。
走進紹興
紹興距杭州不遠。知道紹興,多是從魯迅的作品中了解的??梢哉f,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魯迅就是紹興,紹興就是魯迅。游覽中,導游不停地介紹紹興的名人。這才知道,王羲之曾在這里為官,秋瑾是這里人,蔡元培從小在這里長大,周恩來祖籍在這里,等等。
魯迅故居一條街是紹興最熱鬧的地方了。魯迅,在中國乃至全世界是多么知名,他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他筆下的阿Q,對那個時代中國農民愚昧、悲慘的境況,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畫描寫,反映了那個動蕩時代社會大背景。還有孔乙己的窮酸、迂腐,祥林嫂悲慘的命運,等等。魯迅的故居布落著一間又一間房子,一條又一條小道,當年的周家可算一個大戶了。故居后面,就是魯迅筆下的百草園。當年魯迅描寫的是那么生動、神奇?,F(xiàn)在,園子還是那個園子,只可惜已是一片玉米地,沒有了魯迅當年寫的很多樹和花草了。游完百草園,又來到了有名的“三味書屋”,當年私塾的原貌仍保留著,魯迅的課桌仍然留存,只是不讓游人進入里面,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這條以魯迅為主題的街道,現(xiàn)在非常熱鬧,兩邊商鋪一家又一家,一個又一個旅游團的導游在大聲招呼著自己的游客。出了魯迅故居,順右側一條街道往前走,就是當年阿Q夜間棲身的土谷祠?,F(xiàn)在已重建了,不再像當年阿Q住時那樣破舊不堪,成了一座旅游用的觀光寺廟,由政府派人管理。
到了紹興,能在孔乙己當年喝酒的“咸亨酒店”就餐,意義自然特殊?,F(xiàn)在的咸亨酒店,是1991年9月在原址按照當年的風貌重建的三開間平房。門前有孔乙己穿著長褂的雕像,站在曲尺柜臺前,一碟茴香豆,一小碗酒,長長的辮子耷拉在身后,一個舊時落魄文人形象躍然眼前。到酒店就餐的人真多。酒店菜品不少,但幾乎人人都點了“孔乙己”茴香豆。就餐時,人人在“咸亨酒店”前從不同角度拍照,與穿著長褂的孔乙己雕像合影留念。封建科舉制度讓現(xiàn)代人們感到是那么遙遠,但看到眼前的“孔乙己”,又覺得是那么的近,他的故事總是在頭腦中縈繞不已。
市區(qū)有一條非常狹窄的小胡同,叫飛筆弄,意思是狀元的毛筆飛到這條小弄,結果出了不少大讀書人。著名的北大校長蔡元培的家就在這里。大門上“學界泰斗,人世楷模”是毛澤東題詞,沙孟海書寫?,F(xiàn)已設為蔡元培故居,里面陳列不少蔡元培的書信、著作、照片等。參觀完蔡元培故居,來到一條河畔。河里停泊了很多小船。這就是魯迅作品中常提到的烏篷船。乘了一條,一名劃船工不是用手,而是用腳劃著,偶爾用手動一下身后的舵。小河兩岸全是住戶,家家兩層或三層小閣樓。一座又一座小橋橫跨在河上。難怪人們說“江南多橋鄉(xiāng),紹興九十九”。船工說,當年祥林嫂就在這里洗衣、洗菜。不時看到有的青年學生在住戶家陽臺上寫生。這里確是江南水鄉(xiāng)好風景,是寫生繪畫的好地方。
在紹興,還有著名的沈園。傳說宋代著名詩人陸游的前妻唐婉,因與婆婆關系不合,被迫離婚。多年后,倆人在這里相遇。陸游傷感之極,揮毫在園墻上寫下了《釵頭鳳》,唐婉也和了一首《釵頭鳳》,二人的詞作成為愛情故事的千古絕唱。
市區(qū)有座戒珠寺,是王羲之當年居住的地方。傳說王羲之當年任紹興縣內史時,喜收藏珍珠。有一天,一個和尚來拜訪,二人談興正濃,進來一群鵝在院子里亂竄。和尚走后,王羲之發(fā)現(xiàn)丟了一枚珠子,就懷疑是和尚偷了。和尚聽了后,難以接受無端受人猜疑,就上吊自殺了。隔了幾天,人們殺鵝時,在鵝肚子里發(fā)現(xiàn)了這枚珠子。從此,王羲之下決心不再收藏珍珠,并建一寺廟,取名“戒珠寺”,以紀念那個和尚。寺前有一水池,綠色浮萍覆蓋了整個水面。據說,這就是墨池,王羲之練字洗筆的地方。穿過一條小胡同,來到了一座下橋,看起來非常古老,橋名叫題扇橋。傳說當年一位很窮的老太太在此賣扇子,半天賣不出去幾把。王羲之很同情,就給老太太的扇面題字,寫上“鵝”,很快就有很多人來買。橋下小河流水潺潺,河岸邊住著不少人家,一派江南水鄉(xiāng)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