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蘇歷史高考中選擇做得如何,對于整張試卷的得分高低,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以下幾部分就如何提高歷史選擇題準確率進行探討:學生要夯實基礎,提高辨別史實的能力,從源頭上防止出錯;學生要加強答題訓練,提高解答應試能力;學生要善于總結平時訓練中出現(xiàn)的常見問題,避免此類現(xiàn)象的再次出現(xiàn);教師講解要到位,要及時更新講解方式和技能。通過對如何提高歷史選擇題準確率的實踐研究,希望能夠豐富課堂教學理論,以便更好地開展歷史教學。
關鍵詞:高中歷史;選擇題;優(yōu)化策略
在江蘇高考中,歷史選擇題占到總分的一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真有點“得選擇高分者,得天下”的意味。所以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尤其要注重對選擇題的講解和解題技巧、思路的培養(yǎng),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就如何提高選擇題準確率,談談我的一些做法,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夯實基礎,提高辨別史實的能力,從源頭上防止出錯
絕大部分的學生,歷史選擇題每次都做得很差,得分率偏低,歸根到底在于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在平時的訓練或考試中,出現(xiàn)了很多知識性的錯誤,包括基礎知識的遺忘,史實、歷史概念含糊不清,相互混淆,記憶不準,細小知識點不熟,知識遷移能力不強等。而牢固掌握基礎知識,是進行一切歷史思維活動的前提條件。所以,在平時的復習中,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回歸課本,熟讀教材,落實教材,夯實基礎。
歷史學科基本的要素為時間,因此,學生在答題時,都要在時間上有一個準確的判斷。但好多學生往往對于歷史事件所處的時間或階段記不住,因此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江蘇歷史高考中,必修有三本書,對于一些重要的史實,可以讓學生看每本書后面的附錄——中外歷史大事年表,以此來熟讀和記住重大歷史事件。如“封建”一詞在古代與近代的含義不同,古代的“封建”是封邦建國的含義,一般指西周的分封制,與后來出現(xiàn)的“封建社會”并不是同等概念。另外,還有明代的內閣與英國的內閣,唐代的中書省與元朝的中書省等。針對歷史教學中的歷史階段特征、基本線索、發(fā)展過程等,比較重要的有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演變、西方人文主義精神的起源與發(fā)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演變、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過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二戰(zhàn)以來國際格局的演變……這些都是平時考試中經常會出現(xiàn)的考點,所以在教學中要進行專題講解,羅列各階段的史實,總結歸納階段特征、演變情況、結果及影響等,方便學生記憶和理解。
二、加強答題訓練,提高解答應試能力
許多學生感覺自己平時學歷史還不錯,可就是做起題目來錯誤率很高。歸根到底,就是對歷史知識不能靈活運用,訓練度不夠,不能對知識點舉一反三。俗話說:熟能生巧,做多了,自然而然做題的速度、對試題的難度把握、適應性就增強了。
“歷史”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中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狹義上的“歷史”就是過去的事實。今天,我們對歷史知識的考查點一般是不變的,變的只是知識考查的角度而已。所以,通過平時的訓練,可以幫助我們總結該知識點的命題方式、角度、變化趨勢,從而加深對該知識點的理解,把握該知識點的重點和考查的方向,掌握解題的技巧,提高解題的能力。如2011年江蘇歷史高考選擇第3題,考查了四大發(fā)明中活字印刷術的相關史實的識記。如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者、出現(xiàn)時間、活版的類型、使用情況等。而在2014年江蘇高考選擇同樣是第3題,通過給出的史料,考查了雕版印刷術的相關使用情況。那么,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我們應該將印刷術的相關知識點牢牢掌握,然后再結合所給出的材料,遷移知識,將材料所述和所學知識相結合來進行觀點的判斷,信息的篩選、辨別及歷史分析等。
三、善于總結平時訓練中出現(xiàn)的常見問題,避免此類現(xiàn)象的再次出現(xiàn)
俗話說,吃一墊,長一智。對于平時我們在訓練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我們要用正確的態(tài)度去對待它,而不能不把它當回事,或是熟視無睹。談“錯”色變或“錯”嘗輒止都是不可取的,唯有“知錯就改”方能延伸成功之路。
好多同學經常做完題目就渴望對答案,對完答案就沒事了。其實,我們更應該在獲得答案的同時,及時去總結和反思做錯的原因。是由于基礎知識掌握不到位,還是思維、心態(tài)的原因……平時在訓練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將自己的錯誤及時記錄在試卷上,或記錄在專門的錯題集上。通過不斷的總結和反思,久而久之,我們在做題的時候就會在腦子里浮現(xiàn)出相關解題的技巧和應該要注意的地方,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將知識結構上的殘缺和認識上的盲點規(guī)避掉,防止掉入“陷阱”。
教學中,老師一再強調學生在做題時要注意熟讀材料,尋找關鍵字詞,圈出關鍵信息點,提煉基本觀點,聯(lián)系書本知識等。但往往收效甚微,很多學生不把它當回事,反復地犯同樣的問題。有時,老師給他指出了錯誤,他也不承認,只是用“粗心”一詞來掩蓋過去了。但如果學生真正在平時訓練中能夠及時總結和反思自己的錯誤,那么這些錯誤的注意點,他在做題的時候就會著重注意和盡量避免了,防止再犯類似的錯誤。
歷史選擇題做錯的表現(xiàn)主要有以下幾種:
1.忽視題干所給時間(時期)匆忙答題
2.概念的理解不透徹,深層的含義思維不到位
3.歷史基本史實掌握不牢固
4.歷史的階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5.歷史與地理的結合缺乏空間思考
6.比較和遷移歷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7.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放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分析能力欠缺
8.歷史事件因果關系與結果混淆
9.不能準確區(qū)分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
10.忽略題干中的關鍵詞語
在平時學習訓練中,善于做個有心人,及時對出錯的地方進行漏洞彌補,進行規(guī)律的總結,相信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師講解要到位,要及時更新講解方式和技能
我們在早期的歷史試卷講評中,往往側重于統(tǒng)計錯誤率高的選擇,加以重點講評,而對于個別同學錯的選擇,往往都是忽略的。所以,我們教師要及時轉變觀念,要注重歷史學科中的臨界生,爭取把他們往B級上趕。而往往這些所謂的臨界生,絕大部分不能達B級,主要就是選擇題錯誤率太高了,不應該錯的也選錯了。所以,我們老師講評的時候,就應該留意這些學生做錯的地方,加以重點講解。再也不能因為這個選擇簡單、錯的人少就忽略不計,不再進行講解和分析。
對于歷史試卷的講解,還要注重時效性、方式方法。有時我們老師自認為已經將題目講得非常透徹、清楚了,但是往往學生還是無法理解,之后還是會做錯。關鍵在于我們老師沒有從學生的思維方式、解題角度去考慮,而是按照我們預先的設想去加以解釋。為此,我們不妨在試卷講評中先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和自由討論的空間,讓學生在互幫互助中將問題加以解決,有時同學之間的講解更能貼近學生,更容易讓學生接受。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奔兇庵R的講解,只能解決學生暫時存在的問題,但不能提高學生解題的能力。所以,我們老師在講解選擇題的過程中,還應該滲透一些解題的技能和方法,讓他們盡快提高學習成績。例如,做選擇題往往有一些方法:篩選法、排除法、簡化法、替換法、直接聯(lián)想法、作記號法、題干還原法、猜測法……在做題的時候,我們要提醒學生,不能在材料還沒看懂,似懂非懂的情況下答題,這樣會導致看題不仔細,出現(xiàn)失誤判斷??床欢牧?,應該把材料讀至少兩遍以上,這樣材料講什么意思,我們就會逐漸清晰明朗。也不能在材料沒讀懂的情況下,就去看給出的四個選項,這樣會受到選項的干擾。有些同學就會想當然地將看起來“長得像正確答案”的選項誤選了。最后,我們還要反復告誡學生:珍惜第一印象,選擇題往往越改越錯,沒有十足的把握,一般不輕易修改作出的選擇。
教無定法,教無常法,學無捷徑。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是最好的。總之,要提高選擇題的準確率,不僅要有扎實的基本功,還要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靈活運用知識和材料,方能“我型我秀”。
參考文獻:
譚方亮.選錯分析與糾錯策略之我見[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4(05):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