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專業(yè)作為中職重要的藝術專業(yè)類型,其專業(yè)的學生也具有切合本專業(yè)的重要特點。所以,在新時期,想要做好中職院校美術專業(yè)學生的工作,首先就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和科學的教學,讓學生能夠在符合本專業(yè)的管理方法之下有一個良好的發(fā)展,最終成為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的人才。分析了美術專業(yè)學生的個性特征與管理藝術問題,以期找到促進美術專業(yè)學生管理工作效果不斷提升的可靠途徑。
關鍵詞:美術專業(yè);個性特征;管理藝術
中職美術教學任務就是提升學生的審美觀,讓學生擁有更強的創(chuàng)造力,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然而,中職美術教學中的問題嚴重影響到了教學效率,例如教師的教學觀念需要更新,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所以應該提高教師對于美術的認識,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美術教學效果能夠明顯改善。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其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想要提高教學的效率,首先就應該讓學生有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學生對于教學的興趣是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提升教學效率的重要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應該注重教學的精彩導入,在課堂開始的時候吸引學生的興趣,才能讓學生集中足夠的注意力在學習上。只有讓學生能夠接觸到一些有趣的、新穎的方法,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才能更加認真地投入到學習中。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辦法就是進行鼓勵教學,讓學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其被認同感,從而能夠更加自信地進行美術學習。例如,教師可以抓住美術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在學生表現(xiàn)優(yōu)異的時候,應該對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教師的認可。尤其是在全班同學的范圍內,這樣就能讓學生在學習美術作品的時候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習的作用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采用的方法主要就是灌輸式教學,教師在課堂上會盡可能讓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但是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地位,一直在被動接受知識,這樣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學習的效果也會變得不理想,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也就難以得到有效發(fā)揮。針對這樣的問題,教師應該更新教學觀念,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由以往單純的教變成更加重視學生的“學”,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更加主動地學習,對于學習能力的提高會有很大的幫助作用。讓學生能夠在對知識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吸收,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三、加強教學的直觀性,保證教學質量
對于美術教學來說,采用直觀的教學手段能夠有效提升教學的效率。因為美術作為一門形象化的學科,只有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看到繪畫示范教學,才能對美術有一定的理解,初步掌握繪畫的技能。這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重要作用,通過多媒體的圖文、動畫等方式,讓學生能夠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更加具體的事物,同時利用多媒體自身的特點來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全神貫注地進行美術學習,從而掌握更多的美術知識。因為通過利用多媒體展開的實物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事物的特征,同時讓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提升。教師也應該讓學生能夠欣賞到多種多樣的繪畫方式,使學生能夠找到繪畫的感覺,能夠更加清楚每一個繪畫動作,在內心形成一種思維方法。相信教師在尊重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一定會使美術教學水平得到提升。
四、鍛煉學生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在中職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讓學生學到繪畫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要注重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盡可能多地帶領學生進行美術作品的學習和講解,讓學生能夠在情操陶冶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例如,《蒙娜麗莎》和《星月之夜》等,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認真理解這些作品中的思想,感受作品的魅力,讓學生能夠把自己的情感通過作品更好地傳達出來,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只有學生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才能創(chuàng)作出更加優(yōu)秀的作品。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師應該注重對于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對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在新的發(fā)展時期,教學觀念和管理方法也應該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中職美術教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廖悅詩.高校美術專業(yè)學生外出寫生狀況的調查:以肇慶學院美術學院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09(S5).
[2]許春榮.淺談培養(yǎng)師范美術專業(yè)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途徑[J].美術教育研究,2012(14).
[3]沙磊,王俊娜.高校美術專業(yè)學生逃課歸因及教學應對探究[J].大眾文藝,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