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書結緣,還是孩提時。那時我的小叔在家開了一個小書店,專門出租連環(huán)畫。借這個便利條件,“小人書”陪伴我度過了小學時代。盡管那時讀書還似懂非懂,我卻初步嘗到了讀書的樂趣。
參加工作后,時值“文革”文藝蕭條時期,伴隨我的只有平時積攢下的一堆書籍。我時常一個人待在屋子里,孤獨無依,只有與書為伍,讀書解悶。本是無奈之下的閱讀,卻常常有出乎意料的收獲。讀書之時,心如止水,心無旁騖,仿佛兩個人在空靈寂靜的屋子里促膝交談,彼此之間的呼吸也能聽得清清楚楚。就這樣日復一日,我養(yǎng)成了一個永遠不變的愛好——讀書。自從喜歡用讀書來填充業(yè)余時間起,讀書幾乎成了我每日不可或缺的功課。當白天的喧囂被夜的寂靜所代替之時,一盞燈、一本書、一支煙、一杯茶的消磨與浸潤就成了我最為愜意的享受了,以至每次離家外出時,也必須在行囊里塞上一本書,否則獨在異鄉(xiāng)的床上定會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睡。
讀書之樂,得于目而富于心,愈久愈深。古人云:“書中日月長?!睍杏星貪h的冷月,唐宋的樂舞,明清的悲歌,將世事滄桑人生百態(tài)盡收眼底。在有月或沒月的夜晚,去拜訪羅貫中,去會見曹雪芹,去聆聽魯迅大師的教誨,瞬間完全進入了心靈被凈化的狀態(tài)。與書為伍,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清純;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儒雅,仿佛與圣賢相對而坐,聆聽教誨,讓人感到心靈充實豐盈,思想豁然開朗。
讀書之益,增知、獲趣、致雅。打開一部史書,猶如展開一幅歷史的長卷,諦聽歷史的脈搏,咀嚼人生的甘苦;翻開一冊文學經典,如同走進一處風景勝地,詩情畫意呼之欲出,讓人猶如置身其中。李白的孤傲、陳子昂的愁懷、魯迅的激昂、朱自清的深情、梁實秋的淡雅,一一呈現在面前,心境與文字互為水乳,不由自主地跟隨作者進入了如詩如畫的意境。古賢今哲所論述的廣泛空間縱橫萬里,時間上下千年,讀之陶冶性情,益人心智,發(fā)人深省。
讀書之喜,結良師益友。書是良師,讀舊書如見古人,看新書如遇新知。以書為師,似與先賢對話,如同今哲低語,以明凈的心靈與智者娓娓道來,忘記了一切榮辱得失,有的只是一份恬淡求知的心境,一顆祈求解讀人生的心靈,讓心緒得到安詳和寧靜。書又是益友,當你痛苦時,書給你撫慰;當你消沉時,書讓你振作。與書為伍,如有良師益友為你指路導航,目光可以穿越歷史的漫長隧道,感悟人生的真諦。人人都知道開卷有益,但忙人與書無緣,俗人與書無份,若非有意有情,很難與書結為“百年之好”。沒有閱讀的人生是殘缺的人生,學會了讀書,就學會了閱讀人生,參悟天地,投入社會。讓讀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修身養(yǎng)性,增知致雅,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選自《在學校后面的花園等你》,有刪改)
心湖漣漪
文章從回憶自己的讀書經歷入手,分別暢談了讀書之樂、讀書之益與讀書之喜這三個方面。文中,作者有感而發(fā),引發(fā)了讀書人的共鳴,同時也使不愛讀書的人受到了一定的教育和啟發(fā)。閱讀了這篇文章后,你對讀書之樂又有怎樣的體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