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青春的電影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外國都不乏其數(shù),“成長”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所有優(yōu)秀的藝術(shù)家都愿意為它傾注心血。自1995年姜文導(dǎo)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橫空出世以來,中國的青春電影走向了成熟的發(fā)展階段,《陽光燦爛的日子》講述了一個壓抑和暴力的青春。進(jìn)入新世紀(jì),受2011年臺灣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的影響,內(nèi)地又興起了一波青春片的熱潮,各種青春電影質(zhì)量參差不齊,良莠參半。
青春總是能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撩起人們的懷舊情緒,那些過去了的日子無論是好是壞,總是我們心中最容易被觸碰的琴弦,那是屬于我們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青春以其特有的方式揮灑著生命的激情和荷爾蒙,青春是奔跑、是釋放,青春是受傷、是流血,走過青春的人好像大病一場,然后接受既定的命運,在人生的道路上緩緩爬行。青春是回憶中最美好的日子,是人生的黃金時光,青春又是現(xiàn)實和殘酷的。青春面對的是一張永遠(yuǎn)掙不破網(wǎng),是永遠(yuǎn)打不爛的枷鎖,一切的奔突和努力看來都是那么渺小和微不足道。青春是傷感的。
中國第六代導(dǎo)演王小帥在他的電影里講述了一個別樣的青春?!妒邭q的單車》是王小帥2001年的作品,雖然是產(chǎn)生于十多年前,今天看來卻依然驚心動魄。
影片講述的是兩個少年的故事。小貴從農(nóng)村進(jìn)入城市,拼命想在城市立住腳跟,他進(jìn)入一家快遞公司,并獲得一輛嶄新的山地車作為送快遞的工具,在他拼命工作剛要掙夠那輛自行車的錢時卻發(fā)現(xiàn)車在一次送快遞的過程中不翼而飛,為了不失去這份工作,小貴開始在城市各處尋找自己丟失的自行車。另一邊是在職高讀書的中學(xué)生小堅,在多年請求父親買自行車而不得時意外獲得一輛嶄新的山地車。從此兩個完全沒有交集的少年的人生軌跡便因為一輛山地車而糾結(jié)到一起。
在《十七歲的單車》里青春是殘酷的。沒有文化的小貴從農(nóng)村進(jìn)入城市,處處受人輕視,處處受人冷落,自行車對他來說是生存的工具,他努力工作是為了獲得一輛屬于自己的自行車。就像快遞公司老板對他們說的那樣,“從今天起,你們就是新時代的‘駱駝祥子’了”,小貴像祥子一樣為一輛屬于自己的車而努力工作著,其結(jié)果卻和祥子一樣得不到屬于自己的車。中學(xué)生小堅渴望一輛車雖非為了生存,車卻是小堅融入大家的工具,是他的友情和愛情的基礎(chǔ)。他在父親的允諾里一次次失望之后,便用自己的方法獲得自己的自行車,獲得自行車的他也不是成功者,在糾結(jié)于自行車的歸屬問題時,他失去了尊嚴(yán),失去了家庭,也失去了愛情。自行車是影片運用得最成功的道具,兩個人的青春因為一輛自行車而碰撞在一起。自行車的失去對兩個人來說都是殘酷的,小貴失去自行車意味著失去在城市生存的權(quán)力,小堅失去自行車則意味著失去個人友情和愛情的發(fā)展。青春的現(xiàn)實如此實在地擺在兩個人的面前,卻因為一輛自行車無法承載兩個人的未來而造成悲劇的結(jié)局。
影片最后,小堅試圖用暴力挽回自己與愛情一起失去的尊嚴(yán),當(dāng)他用磚頭將情敵的頭砸破時,他失去了自己最后的所有。在最后一次交換自行車時他對小貴說“這車你拿走吧,以后不用再騎回來了,我不需要了”,小堅丟掉的不只是一輛自行車,還有他的青春所承載的一切,這也意味著他所有努力的失敗,是青春的流血。而小貴也未能得到幸免,他因為小堅的無辜牽連而被暴打,自行車也被砸得破爛,當(dāng)他鼻青臉腫地?fù)涞乖谝殉蔀閺U鐵的自行車上時,他的融入城市的生活也終歸于失敗,一個不善于表達(dá)感情的人用這種方式表達(dá)著自己的痛苦和悲傷,他沒有哭,他甚至沒有流淚,他所有的悲哀都在默默無言中流淌,他對生活所有的努力都付諸東流,殘酷的現(xiàn)實將他擊打的鼻青臉腫。他昏倒在已成為廢物的自行車上。
當(dāng)滿面鮮血的小堅無力地坐在地上和扛著破爛自行車的小貴四目相對時,兩顆年輕的心充滿了悲哀和傷感。他們不是朋友,他們之間甚至還有未完全釋懷的小小“仇恨”,他們是兩個世界里的人,又同是受傷的人,他們無法相互療傷,他們之間建立起的一切在自行車的毀滅和最后的四目相對中煙消云散。影片的結(jié)尾,小貴倔強(qiáng)地扛著破爛的自行車穿行在人潮涌動的街頭,行走在川流不息的汽車和自行車之間,他的臉上沒有絲毫的表情,破敗的自行車像悲傷和失敗一樣壓在他的肩頭,行人在等待中麻木地看著他。失去他的背影的街頭依舊繁榮、忙碌,車輛和行人像潮水一樣來來去去……
[責(zé)編/塵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