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聯(lián)大與西南聯(lián)大,在中國教育史上可謂雙峰并峙。比較而言,西北聯(lián)大存留時間短一些,始終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更沒有形成大的研究氣候。近年來,西北聯(lián)大當年辦學的當事人和辦學遺址愈加消隕,但西北聯(lián)大的精神遺產(chǎn)卻薪火相傳,燎原華夏。電影《古路壩燈火》藝術地再現(xiàn)了戰(zhàn)火連天之日,西北聯(lián)大西北工學院(今西北工業(yè)大學前身)在城固縣古路壩村辦學的故事,還原了西北工學院師生們志存高遠的理想、自由獨立的氣節(jié)與義無反顧的民族精神。
電影好看不好看,首先在劇本。一般而言,表現(xiàn)大學的故事無非兩種。一是以一些學術、思想、人格俱佳的大師為核心,編織故事,塑造大學精神。二是用幾位活潑靈動的學生串起事件,激活并彰顯時代。如果說除過這兩種常見的角度還有第三種結構的話,那么我們看到對西南聯(lián)大的陳述中,無論電影還是戲劇,幾乎全是以遷校的旅程為主干,進而鋪展和牽帶出人物和故事的?!豆怕穳螣艋稹吠耆煌6潭處仔凶帜话殡S著一個長鏡頭,就完成了西北工學院千里大遷徙的交代,故事一開始就讓他們置身于落腳之后的辦學環(huán)境,從這里開始,工學院領導和學生們的精神品相隨著一個個辦學事件而逐次展開。編劇游刃有余地行走在各種看似獨立也看似偶然的事件之間,步步深入地展開了講述。
《古路壩燈火》將故事巧妙地分解成校方辦學和學生求學兩個相互交織的線索。首先,辦學何其難也!當遷?!伴L征”之后的疲憊與困頓尚未消失,學校便面臨著如何讓大家生存下去的問題。為學校送糧送鹽送油的余專員也自然成為了幫助全校師生的功臣,而在施以恩澤的同時,余專員也包含著讓其兒子進入工學院念書的私念,面對著錄取還是不錄取余專員的兒子,辦學者陷入兩難境地。
其次,求學何其苦也!由于寄寓一地,物資不足,師生們面臨著物價飛漲的現(xiàn)實,以致一些教師不得不把自己幼小的孩子送到育嬰堂去。電影特意構織了學生鄭浩秋家庭遭逢血災,本人在讀書的道路上困難重重的典型事例,集中表現(xiàn)出彼時的困難境狀和師生們昂揚振作的精神風貌??梢哉f,電影將辦學、求學的故事講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牢牢地抓住了觀者的情緒,讓人數(shù)度落淚。
當今一些電影,常常會讓你在觀看中思緒茫然,無從捕捉感覺,這究竟是探索試驗中刻意的創(chuàng)造,還是藝術功力不足所造成的缺憾?《古路壩燈火》完全不同,無論歷史背景、故事線索,人物行為,都依事循理,表現(xiàn)得既風生水起,又實實在在。由于情節(jié)跌宕,表演真實,竟使得觀影者直到片尾字幕出現(xiàn),還沉浸在故事的氛圍中,心緒久久不能平靜。認真探究,這與電影高超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是分不開的。比如鄭浩秋的弟弟鄭浩春在家庭遭難后,專程趕到大后方來尋找哥哥,告訴他日本鬼子的屠殺使家里八口人只剩下他二姐和他兄弟倆了,這是故事推進的第一步。而當鄭浩秋無法忍受國恨家仇,要離校直接上前線時,鄭浩春為勸阻才抖出真相,告訴他二姐已經(jīng)離世的惡耗。編劇將一個家庭的慘況分為兩步交代,看似簡單的處理,卻包含著獨具的匠心。這樣一種處理,不僅讓我們看到弟弟擔心哥哥無法承受,不忍和盤托出的血緣深情;而且使哥哥暴怒的情緒冰凍,進而導致和引領著情節(jié)突轉,最終完成了“上前線同敵人作戰(zhàn)是救國,在后方研究科學,增強抗戰(zhàn)力量,同樣是救國”的藝術闡述??赐暧捌剡^頭想,鄭浩春去找鄭浩秋時孤身一人,其實已經(jīng)埋下了家人盡亡的伏筆。而這個沒有出現(xiàn)的“二姐”就像國畫中的留白,給藝術處理留下了無限升發(fā)的空間。使得二姐為什么要自殺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最終演繹成影片重要的思想主旨。
《古路壩燈火》故事好看,畫面純美,尤其是它思想的深度開掘,讓人的心靈受到一次深深的震撼,我們被工學院師生齊心戰(zhàn)勝困難的毅力所觸動,為青年男女萌動的愛情而竊喜,被李院長義正言辭的骨氣所折服。當看到余專員給李院長鞠躬謝罪的戲時,觀眾們既震動,又感動,震動于學者心系天下的擔當,感動于余專員揆情論理的氣度?!豆怕穳螣艋稹冯m然講的是近一個世紀前的大學辦學所遭遇的“走后門”情形,但對今天的教育頑疾,又何嘗不是一個針砭,一劑良藥呢?
除過那些陽光披身的青年學子,我也很喜歡影片中吳建聰這個人物,不僅是因為演員對角色吃得透,演得妙,也因為這個滿身名牌的富家子弟,是水深火熱的大環(huán)境中的一個不和諧因子,他的得不到愛情的苦悶,是活生生的。最終,他改頭換面,將國家的未來與自己的未來重疊在一起,回歸大我。他有迷茫,個人至上的觀念使他誤入歧路,但他身上人性的吉光卻并沒有泯滅。
一部電影連看三遍,欣賞的疲倦幾乎是無可避免的。但我卻抱著極大的興趣連續(xù)三次觀看了《古路壩燈火》,而且每一遍看,都仍然被強烈地撼動和感動。甚至產(chǎn)生出新的、也更深刻的心理沖擊。細細想來,根源恐怕在于這部電影不僅有一種從歷史中抬頭看現(xiàn)實的藝術自覺,而且全片滲透出編導對國家深厚的熱愛,以及對社會癥候敏銳的把握。片中西北工學院的學生們求知若渴,志向宏大,心系國家,肩挑重責,這對于當下中國青年的啟示應當是多方面的。反觀當下的大學生,無論生活條件還是學習條件,比之當初古路壩的學生不知好出了多少倍,但這些物質條件的向好,卻并沒有使得精神振奮昂揚,反而出現(xiàn)了思想格局越來越小,心靈境界漸次萎縮的現(xiàn)象,這值得每個學生和老師反思。我認為:如果說《古路壩燈火》對當下的中國有針砭的作用,那么它的受眾就絕不該只囿限于學校。
影片結尾,當一輪壯麗的紅日噴薄而出時,我的眼淚也不由得奪眶而下。那日光,仿佛是由古路壩的燈火幻化而成,極有氣勢。當年,西北聯(lián)大工學院的學生們秉燭夜讀,形成燈火不滅的壯觀場面。如今,他們艱苦奮斗、為國奉獻的氣派與精神,依然應該成為我們前進的坐標?!豆怕穳螣艋稹凡粌H是教育界的一面鏡子,也是當下中國的一面鏡子,它是中國文化賡續(xù)不輟的根源,我們慶幸當年中國的高等教育“亦有星星火,燎原勢竟成”。
(本文自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學藝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