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4日,超現實主義藝術展“跨界大師·鬼才達利”在上海chi K11美術館開幕,共展出逾240件達利的藝術和媒體作品。
本次展覽由K11 Art Foundation與卡拉-達利基金會共同策展,展品從收藏在西班牙費格拉斯鎮(zhèn)(Figueres)逾4,000件藝術作品和檔案中精心挑選。這些作品來自于電影、雜志、新聞報刊等多媒體渠道,通過它們可以窺探達利的創(chuàng)作生平及其作品與媒體之間的緊密關系。除了撰寫文章,達利還設計過封面和廣告,也曾為自己及其他作家的文字作品提供插畫。從這些作品可以看出媒體對達利而言不僅是一種媒體,更是創(chuàng)作靈感的來源。
本次展覽也會展出達利的一系列作品,其中還包括了他的14件珍品,展覽焦點為達利1949年的作品《拿破侖的鼻子,搖身一變成為一名孕婦,帶著她的憂郁影子,在已毀壞的遺址中散步》以及1947年的作品《尼羅的鼻子接近分解》。其中《尼羅的鼻子接近分解》是達利“核能神秘”時期的一大代表作。除此之外,展覽還展出了達利的繪畫工具,從調色板到放大鏡,每一樣展出的工具都曾在這位藝術家手中見證歷史,讓觀眾進一步了解這位藝術大師。
“跨界大師·鬼才達利”是2014年成功舉辦“印象派大師·莫奈特展”之后,上海K11隆重推出的又一個西方大師級藝術家的展覽。據K11 Art Foundation創(chuàng)辦人兼名譽主席鄭志剛介紹,K11每一年或一年半都將推出一個西方大師級藝術家的展覽,以探討西方重要藝術流派與中國當代藝術的聯(lián)系與傳承,并希望借此平臺,起到孵化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用,同時也能給普羅大眾一個享受如此高規(guī)格藝術盛宴的機會。他表示:“我們一直致力于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并朝著這一愿景不斷努力。反觀當下的中國當代藝術語言元素, 有不少是受到了超現實主義運動的影響。我們相信,本次展覽將為觀眾帶來全新的體驗。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作品中的超現實主義元素,與‘’85美術新潮’時期藝術家作品產生呼應。在這場展覽中,達利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激勵中國當代藝術家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出獨具一格的藝術作品?!?/p>
2014年的“莫奈特展”不僅吸引了350,000名觀眾到場參觀,上海K11的銷售額在同期更是增長了30%。不過,相比于商業(yè)上的成功,鄭志剛更為看重這樣的活動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孵化作用,促進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化,并帶動文化的繁榮。他表示,K11 Art Foundation未來還將與蓬皮杜藝術中心、巴黎東京宮美術館進一步深入合作,推動中國當代藝術走向國際。
正因為如此,兩個以中國藝術家為主角的展覽也與“跨界大師·鬼才達利”同時開幕。其中,“上海風光”展出了三位中國當代知名、創(chuàng)作內容最廣泛的藝術家——王興偉、周鐵海和張恩利的作品,與達利作品一同探討超現實主義在中國的傳承。他們曾多次參加國際展覽并且廣受好評,此次特邀他們運用和上海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創(chuàng)造出一個特有的超現實主義想象世界。該展覽取名于1941年約瑟夫·馮·史坦堡(Josef von Sternberg)導演的一部同名美國黑白電影。另一場當代藝術展覽“你之超現,我之現實”則精選了一系列中國新銳藝術家的作品,向觀眾呈現一場別出心裁的跨界藝術展。展覽上將會展出王欣和張鼎的裝置藝術作品、陸揚和葉甫納的影像藝術、耿旖旎和王不可的畫作。這些年輕藝術家的作品游走在現實與超現實的邊緣,運用繪畫、影像、表演和新媒體等多種媒介進行表達。
開幕當日,K11還原了達利參與服裝道具設計的芭蕾舞劇《迷宮》中的布景,以眾多的達利經典符號率先展示了其詭異、神秘風格,為這一場藝術盛宴揭開神秘面紗。8位參與展出的當代藝術家親臨chi K11美術館一同為“跨界大師·鬼才達利”超現實主義藝術大展揭幕,亦有眾多藝術家蒞臨,為此次藝術盛會帶來不同反響的體驗。藝術家程然和來自北京的實驗音樂人李劍鴻,王子衡,蘇維埃波普(李青,李維思)繼2014年巴黎東京宮、米蘭和阿姆斯特丹三場歐洲巡演的合作之后,也于開幕當日帶來一場全新創(chuàng)作的名為“反永恒Anti-Persistence”的探索性的表演,以時間為題,回應超現實主義大師薩爾瓦多·達利1931年的作品“記憶的永恒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并節(jié)選霍金的《時間簡史》作為劇本營造一幕結合朗誦和聲音實驗的迷幻劇場。
本次展覽將持續(xù)至2016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