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看過國產(chǎn)大片《英雄》吧,相信對里面大秦軍隊的盛勢一定也記憶猶新。旌旗蔽日,上書一個斗大的篆書體“秦”字。然而,“秦”字真是在秦統(tǒng)一六國前就有的嗎?
正史缺乏相關(guān)的記載,不過一些民間傳說倒是描寫得很生動。據(jù)說“秦”字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寫做“巢”。在秦滅六國后,始皇陛下為重立國號,召集群臣議事,他問:“自盤古開天辟地以來,誰的功績最大?”有臣答曰:“功過是非皆載于《春秋》?!庇谑琴^臣:“寡人乃千古一帝,就以《春秋》各一半定國號吧?!边@便是“秦”字的由來。
秦始皇為什么不用“琹”字作國號?傳說秦始皇覺得此字寓意不好:一木上棲二王,正是一山容二虎,二虎相爭,必有一傷,國無寧日也。還有人說,嬴政在造出“秦”字后大感得意,可一大臣進言:“‘秦’字上半部分:春無日;‘秦’字下半部分:秋無火。春無日,則萬物難以生長茂盛;秋無火,則百谷難以成熟。乃不祥之兆也?!辟犃T,大為惱火,平生得意之筆竟被臣下如此奚落,于是他很快就將那人處死了。之后,誰也不敢再提關(guān)于國號的意見了。
還有人聯(lián)系后來的“焚書坑儒”事件大做文章。認(rèn)為“火”便是“焚書”,“日”便是“坑儒”。“火”作“焚書”很好理解,那為什么“日”便是“坑儒”呢?原來“日”在甲骨文或篆文中是一個圓圈內(nèi)有一點,圓圈表示日輪,中間的一點表示陽光。秦始皇所挖的活埋坑為圓形,一個個被扔進去的儒生便是那“日”中的一橫了。
但以上都只是傳說,經(jīng)不起考證。實際上“秦”字早在秦以前就有了?!扒亍弊肿钤绯霈F(xiàn)在甲骨文中,是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秦人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圖騰字,即“秦象抱杵舂禾之形”,具體說來,是加工稻谷之義。并且,從西周封國開始,直到秦朝滅亡,秦人的國號從來沒有更改過,根本沒有所謂的“重建國號”之事,當(dāng)然更沒有秦始皇造“秦”字的荒誕之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