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梁文學家吳均所寫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作者寫給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個片段。文章基本遵循駢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大量運用對偶句,這就收到了對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達效果。但文章又有別于當時一般的駢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駢文形式上的束縛,這主要表現(xiàn)在:其一,在四字句、六字句中運用了“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樣的五字與四字交替使用的句式,避免了駢文刻板劃一的弊病;其二,文章的前半部分幾乎沒有對偶句,與一般散文無異,后半部分則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對偶句,這樣安排便使得語言靈活多變;其三,文章并沒有像一般駢文那樣堆砌典故,而是力求準確傳神,這在當時以綺麗浮靡為主流的駢文中顯得卓爾不群,超凡脫俗。
下面,我們就以文章中的精彩詞句為例,進行賞讀練習。
例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1.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1)文段開頭“風煙”應作兩個詞來理解為妥。駢文講究對仗,前兩句是一組對偶句,下句“天山共色”與上句“風煙俱凈”對仗,“天”和“山”為兩個詞,“風”和“煙”指的是風和霧。( ")
(2)文中,作者在描繪富陽、桐廬一帶富春江的奇山異水之前,先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駢句總領(lǐng)全文,讀來生動活潑。( ")
2.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中的景色。
思路點撥:本段勾勒全景,寫出富春江山水之美。第一句“風煙俱凈,天山共色”描繪的是遠景,極目遠眺,晴空一塵不染,景象清新壯闊。第二句由遠及近,由景及人,寫的是作者泛舟的情景和暢游的心情。第三句進而寫出作者的游蹤,統(tǒng)觀“自富陽至桐廬”百來里的山光水色之后,作者發(fā)出了由衷的贊嘆??梢?,1題要求同學們在理解駢句和散句的基礎(chǔ)上作答。2題考查的是同學們對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這需要大家結(jié)合自己的感受作答。
例2: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3.請分別寫出從視覺角度和聽覺角度描寫景物的一組駢句。
視覺角度:
聽覺角度:
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屬于典型的駢句,它運用 " " ,寫出了 " " ,旨在突出水 " "的特征。而我們在上學期所學過的《三峽》一文中也有一處是寫水勢的,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個句子是: " " " "。
5.仿照下面的示例,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補寫出下聯(lián)。
示例:上聯(lián):兩岸連山無闕處
下聯(lián):
思路點撥:在第一段中,作者以散句與駢句交替運用的形式,表現(xiàn)出水清澈見底、水流湍急的特征。第二段中,作者則大量運用駢句,具體地描繪出山雄偉挺拔、情趣盎然的情態(tài)特征??梢姡?、4題考查的均是同學們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這需要大家在通讀全文后再予以解答。5題考查的是同學們的仿寫能力,這需要大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與聯(lián)想作答。
例3: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6.請找出文段中的對偶句,從語言賞析的角度出發(fā),說說它們究竟妙在何處。
思路點撥:作者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一方面體現(xiàn)了富春江的無窮魅力,另一方面流露出其對追求利祿之人的蔑視。因此,在回答6題時,需要同學們結(jié)合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及感受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