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將是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的70周年。盡管這個世界曾經(jīng)在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中瀕臨過災難,而且數(shù)不勝數(shù)的事故和誤報都曾險些導致過災難,但發(fā)生在日本的這兩次原爆仍然是人類歷史上這種武器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被使用在戰(zhàn)爭中。美國和蘇聯(lián)之間恐怖的實力平衡演進成了一種遏制的劇本,雙方不斷地達成武器控制條約,而雙方都明白,他們自身的安全仰仗于尊重另一方的安全需求。
今天的世界比當時更安全也更危險。盡管弗拉基米爾·普京正盡其所能要恢復俄羅斯和西方之間的敵對關系,我們還是很難想象美俄之間會發(fā)生足以毀滅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核戰(zhàn)爭。之所以這個時代更危險,是因為新的緊張局勢層出不窮,而且核武器的擁有者也越來越多了,核技術可能也正在一些不安定地區(qū)擴散。這些問題可能會在5月被提上日常。189個《核不擴散條約》的簽署國將齊聚紐約,舉行每5年一次的審議會議。該《條約》起步于1968年,目的是把核武器限制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美國、英國、法國、俄國和中國——手中。它發(fā)揚核能技術的發(fā)展,并致力于3個方面的工作:反核武器擴散,和平發(fā)展核能,以及在5個常任理事國中最終實現(xiàn)非核武化。
然而,盡管俄羅斯和美國通過談判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核裁軍,但核武器控制還是在2010年簽署的上一代協(xié)議(“新起點”)之后陷于停滯,而且那一代協(xié)議也比較溫和。各常任理事國總計仍有約1萬枚核彈頭。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身為核武國家卻都沒有簽署《核不擴散條約》。朝鮮獲得核武技術后退出了《條約》。利比亞、伊拉克、敘利亞特別是伊朗等國家都留在了條約內,卻明顯在?;ㄕ幸云茐钠淠繕?。
在這種背景下,奧巴馬于2009年發(fā)表了他著名的布拉格演說(結果過早地得到了諾貝爾和平獎),宣稱世界已經(jīng)走出了躺在核武器上睡大覺的時代。他表示,他的野心在于啟動多方進程,在一代人的時間里實現(xiàn)全球的非核武化,人稱“全球零核武”。
在2005年那次缺乏成果的會議后,2010年的審議會議被認為是一次勝利的大會,部分是因為很多人寄望于奧巴馬,部分是因為會議最終達成了一項有實際計劃的協(xié)議,致力于維護《條約》的三大目標。然而,奧巴馬說到的卻不一定都能做到,而且最終協(xié)議在很多方面也不夠完整,而且實現(xiàn)得不怎么樣。普京領導下好戰(zhàn)的俄羅斯不愿與美國進行任何新談判,中國的核武規(guī)模仍不清晰,因而各常任理事國實際上沒有實現(xiàn)他們許諾過的任何進展。事實上,所有這些國家都還在推動各自的核武現(xiàn)代化。
來自不結盟運動的簽署國也怨聲載道,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訴求未能得到重視。之前曾說好過要在2012年舉行會議,把中東定為無核武區(qū),結果也沒實現(xiàn)?!鞍⒗骸备愕靡粓F糟,以色列又要求相關進程中涉及區(qū)域內的所有安全因素,結果在審議會議前舉辦任何類似會議的希望都很渺茫。這樣的失敗會對某些國家產(chǎn)生腐蝕性的作用,比如埃及就威脅要退出《核不擴散條約》。還有一種討論核武器“人道主義后果”的新動議,想要在國際人道法框架下把核武器非法化,以此來挑戰(zhàn)漸進式的核裁軍進程。這種做法的人氣在上升,還受到挪威、奧地利、愛爾蘭和不結盟國家的支持。但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不會接受,而且很多美國核保護傘下的北約國家的反對態(tài)度都日漸強硬了起來。
烏克蘭危機還將從其他方面影響這次大會。美國和俄羅斯的核合作已經(jīng)凍結了,普京把核武器看作是俄羅斯民族氣概的象征。而且,俄、法、英在1994年的《布達佩斯備忘錄》中給予烏克蘭的安全保障的貶值也構成了《核不擴散條約》所遭受過的最大威脅,當時烏克蘭放棄了他們從蘇聯(lián)繼承下來的核武器。如果烏克蘭有核軍火庫的話,俄羅斯還會對它動手嗎?
奇怪的是,各常任理事國(德國除外)和伊朗就其核項目的談判反而成了好消息。各方立場之間仍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在伊朗有權維持的鈾濃縮設備數(shù)量上頗有分歧。但2014年已經(jīng)取得了足夠的進展,可以確保未來舉行更多的會談。俄羅斯也還沒有徹底撕破臉?!逗瞬粩U散條約》壓力很大,但還沒玩完。如果能在其原則下和伊朗簽訂核協(xié)議,就能給它帶來它迫切需要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