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大師》里,徐醫(yī)生氣勢豪邁:“從你一進門就已經(jīng)被我催眠了。”劇情又一反轉,其實是他被“病人”任小妍催眠了。又或者在舞臺上,魔術師一發(fā)功,被催眠者便如同失去了心智,毫無反抗地執(zhí)行著指令。這便是大多人認識的催眠,帶有強烈而不可抗拒的控制性。
催眠師唐前對此皺皺眉:“我個人對電影、魔術的這種渲染是很反感的。那些都讓人心生恐懼?!庇谑窃谝淮未呙唧w驗后,我們之間有了如下的對話。
催眠好像并沒有那么可怕,更像是半夢半醒的感覺,我的意識是清醒的,我知道自己在說什么。
對,催眠是讓人進入腦電波的θ波狀態(tài),那時人是很放松的。其實人每天都要經(jīng)歷兩次這樣的狀態(tài),就是晚上快睡著和早上快醒來的時刻。腦子里還有夢境,但也是有意識的。不過瞬間催眠也是存在的。
人們不了解,會害怕被控制。但實際上如果自己不想,催眠也很難實現(xiàn)吧?
是的,很難。而且心理咨詢有一個原則,就是不求不助。
所以催眠的療愈也不是永久性的。
催眠師只是一個管道,如果你自己無法覺察,回到舊有的造成問題的環(huán)境中,就會再犯。所以我會錄音,并且希望個案反復聽,不斷確認其中的信息。因為催眠中的一些畫面,個案知道其中重要的意義,催眠師不一定了解。曾經(jīng)有個案看到和爸爸媽媽圍坐在餐桌旁吃一盤水果的畫面,之后在問答中得到回答是代表“甜蜜的生活”。我原以為是水果很甜蜜,沒想到結束后與他的父母一交流,他們立刻就哭了。原來從孩子記事起,爸爸永遠是端著飯在電視機前邊看新聞邊吃,孩子在餐桌上,媽媽在廚房。所以對孩子來說,一家三口在一張桌子上吃飯是很完整很幸福完美的象征。而這畫面只對他們家、對這個孩子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當他在不斷重復聽錄音中確認“我出現(xiàn)的那些問題可能是因為我希望擁有這樣的家庭氛圍”,再去向父母表達“我希望在一起吃飯”,就會有助于解決基于家庭關系而產生的問題。
你說的這個個案畫面比較容易理解,是他心中期待的、與現(xiàn)實相關的場景。但我在催眠中看到的就跟現(xiàn)實聯(lián)系不大,甚至時代都不同。而且在你的催眠中,將看到畫面的這部分稱為“前世回溯”,很玄乎的感覺。
這只是一種命名。通過催眠技術,針對你當下想要解決的問題,引導你看到非今生今世的故事,有相關人物出現(xiàn),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等。我們催眠師之間互相做練習時發(fā)現(xiàn),有好幾個人的“前世”都是武則天,實際上是象征的圖騰,出現(xiàn)后你可以懂,那代表權力、權威。所以,那個前世到底是不是你真正的前世并不重要,它只是通過你能理解的故事告訴你,為什么會造成現(xiàn)在這樣的困境。
我們有過這樣的案例。他總是莫名其妙頭疼,從病理上檢查不出來,在催眠看到“前世”被石頭擊中過,并且因此導致死亡,催眠之后就不復發(fā)了。它更像一個暗示,“哦,原來是這么回事”,疙瘩解開了,可能就放下了。催眠解決的還是當下的問題,與許多“身心靈”療法強調的“活在當下”是一樣的。
如果說用催眠可以療愈心理、精神類的疾病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器質性的病竟然也有可能,這很不可思議。如果這么厲害,還需要醫(yī)生么?
這是兩個概念。首先,催眠有解決不了的。比如孩子,心智不健全時不能催眠;不能進行正常交流的精神病患者、自閉癥患者;啞巴,無法講話等等。它有局限,包括一些急癥,疼得快死過去了,躺下催個眠?
回頭來問,人為什么會生?。咳?0%的病都是自己造成的,都與情緒有關。比如胃,對應消化,當你接收了很多信息,消化不動,積壓時間長,又沒有找到渠道消解,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反映到身體上就可能經(jīng)常打嗝,甚至胃癌。幾乎所有的癌癥,都與極端、強烈的情緒有關系。
我的老師舉過一個肝癌患者的例子,問他什么事情這么生氣,他提了前妻的種種。問他為什么不放下這個憤怒?他說不行,那樣她就贏了。老師說不是,你死了她才贏了。很多時候其實是要改變自己的觀念、看待世界的方法。要自己意識到這個世界是圓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角度,否則拉扯著,自己痛苦,別人也痛苦。
所以有時候未必要經(jīng)過催眠,可能在催眠前的聊天、交流中很多情緒就化解了。
尋求治療的人往往希望能得到一個答案、方向,但催眠師也不是十全十美,你給的就是正確的么?而且有個說法,心理治療師往往有著最大的心理疾病。
這其實是大眾的誤解。催眠師有一個最大的要求是不評判,不是催眠師依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給出意見,實際上是個案自己,所以越放松療愈的結果就是越好。剛才你的催眠中,“潛意識問答”,說出問題答案的是你自己。
對,聽到問題后,好像答案就飄在眼前,我只是念出來。而且提到自己時,人稱很奇妙地轉化為了“她”。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講,人擁有“集體無意識”,那是在人類漫長的兩百多萬年歷史中,潛在存在于我們的基因中,或者大腦中、心靈中,一些“記憶”“情緒”“經(jīng)驗”,在一定條件下能被喚醒、激活。未必是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但其實都存在于集體無意識中。通過催眠把“無意識的我”打開,來解惑“意識的我”。
這是科學的么?
是。其實做夢就類似催眠態(tài),會給你很多信息,甚至會有預示性,過幾天可能那件事發(fā)生了。它是歪門邪道么?這是不了解造成的認識的割裂。我們的大腦可使用、可開發(fā)的只有10%,另外的是什么?像電影《超體》回答的:是所有信息的儲存,到達20%時,可以回憶起你忘記但是經(jīng)歷過的,這是個體無意識;20%再往前,就是集體無意識,存在更智慧的部分。
繼續(xù)“心理治療師有最大心理疾病”的問題。很多人走向心理學都是因為自己遭遇了重大變故、受到很大創(chuàng)傷才去關注,我自己就是為了緩解失去母親的痛苦才接觸。人不經(jīng)歷痛苦,就無法幫助有痛苦的人。首先自我療愈,才明白為什么別人那么痛苦,可以用什么方式去幫助別人。另外,還有督導師的存在。當我接受了很多來訪者的負面情緒,我會找比我級別更高、經(jīng)驗更豐富的督導師解決我的問題。另外自己平時也不斷清理,通過打坐、站樁、冥想等等。
對想體驗的人有什么建議?
催眠分很多種,要問有沒有保護措施,是什么。比如我是以能量罩的形式。
聽起來很虛。
那是身體的磁場,我們看不到,但看不到不能否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