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展示】
客行逢雨霽,歇馬上津樓。
山勢雄三輔,關門扼九州[注]。
川從陜路去,河繞華陰流。
向晚登臨處,風煙萬里愁。
[注]九州:本指古代中國設置的九個州,這里指潼關以東的廣大地區(qū)。
【鑒賞品析】
如果說《黃鶴樓》是以日暮思歸的真摯鄉(xiāng)思動人心魄的話,那么這首《題潼關樓》就是對雄偉山川的贊嘆和由此產(chǎn)生的廣遠深沉的憂慮。
詩歌開始兩句“客行逢雨霽,歇馬上津樓”表現(xiàn)出詩人匆匆登臨的情形。詩人在騎馬趕路到達潼關時,恰逢雨過天晴,于是歇馬登上“津樓”,眺望山川,一“逢”一“上”安排得次序井然。中間兩聯(lián)寫詩人登樓眺望所見,正面表現(xiàn)出潼關形勢的險要和山河的壯美。詩人先在前一句勾勒出雄偉的山勢,描繪出壯闊的背景;然后在重巒疊嶂的背景下刻畫出“關門”,前有“三輔”,后有“九州”,中間用生動而有力的“扼”字連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之勢躍然而出?!按◤年兟啡?,河繞華陰流”這兩句從描寫關勢險要過渡到交通,是上一聯(lián)詩意的延伸,一個“繞”字,形象地表現(xiàn)出黃河磅礴的氣勢。最后一聯(lián)融情于景,詩人面對如此險要的關隘,眺望著雄偉的山川,不覺時間已晚,在轟然如雷的黃河濤聲中,詩人的愁緒由此被觸發(fā)。在潼關樓上,面對從古至今如此險要的關口,詩人自然會產(chǎn)生懷古傷今之意。朝廷政治的腐敗、藩鎮(zhèn)作亂的跡象在此時都已清楚地顯露出來。
【達標練習】
1.“山勢雄三輔,關門扼九州”一句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
2.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哪些思想情感?
【馬松茂/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