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前的第一張工作照
這張照片拍攝于1973年的初春,我從事的工作是當時被稱做“做大員”的服務行業(yè)。
我工作的這家國賓館座落在東交民巷內(nèi),那時是“文革”期間,被更名為“反帝路”,這里解放前是德國駐華大使館所在地,解放后國務院將其改造成了賓館。廚房的爐灶是西式設計,適合做“鐵板”菜肴,方便用煎鍋烹調(diào)。如果鏡頭回放到當年那個舊時代,這個設計相當先進了,雖說是用燒煤來導熱。再看用來裝油、裝調(diào)料的陶缸盛器也代表了過去的時代,經(jīng)濟實用,方便保潔。
這里的西式爐灶早已改造成了中式爐灶,而且早早改裝成了使用管道煤氣的煤氣灶。令孤陋寡聞、沒有見過多少世面的我崩潰的是,煤氣還能燃燒?煤氣灶雖說“傻大黑粗”的足夠古老,但很是結實實用,它凸顯了德國工藝之特點。煎炒烹炸燉,樣樣十分給力,爐火熊熊。灶臺下面的烤箱做個烤雞烤鴨什么的,也是狗攆鴨子——呱呱叫,色香味美全都有。當然與現(xiàn)代的廚房間相比,可是天差地別,沒有一丁點的可比性了。
那時業(yè)余時間,除了打打羽毛球,貓到客廳看看電視,沒有什么娛樂活動,但我的業(yè)余生活很充實。我那時年輕,有上進心,愛讀書,除了每天的必修課,記新學的菜品做筆記外,有空閑時間,我就會抱起一本書認真的讀起來。現(xiàn)在有時我常常想,假如我還年輕……但人生沒有假設。常言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想想,我雖是身世滄桑之人,但畢竟在幾十年的工作中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努力打拼奮斗了,也曾經(jīng)輝煌,風風光光,應該說沒有什么遺憾。而唯一讓我耿耿于懷的,就是沒能真正步入大學的學堂!可人生誰又沒有遺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