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身上有很多標簽,文化學者、央視《百家講壇》欄目開播以來最年輕主講人、作家、編劇、詩人……2015年,一個名為“魏道泉城”的公眾號,將他的諸多標簽串聯(lián)起來,又創(chuàng)造了新的標簽。
魏道泉城:不同身份的魏新集結成一個魏新
2013年底,“魏道泉城”橫空出世;2014年底,魏新開始有意識地在公眾號發(fā)布文章。天馬行空、幽默詼諧、接地氣與高大上緊密結合的文風,為“魏道泉城”積累了數(shù)萬粉絲,一時間,濟南文化圈無出其右。
2015年,成為魏新真正的公眾號元年。
他用一組短句總結自己的2015:“侃大山于《新杏壇》,聊水滸在‘蜻蜓’。帶大家看了三場電影。新書簽售,歷史魏道。來自星星。文化樂旅,南北西東。結交朋友,樂在途中。偶得好酒,魏道楊湖。賣上一些,喝上幾盅。”
乍一看不得要領,其實每一句都詮釋了他這一年的某種追求。這些年來他的精神世界的不同分支,在“魏道泉城”舞臺上聚合。
魏新是詩人,一組《四兄弟》,著名詩人藍野評為“是他讓詩歌在其他藝術門類面前顯現(xiàn)了強大的力量”;他還是小說家,長篇小說《動物學》和《我將青春付給了你》真實再現(xiàn)了70后一代的青春往事;由他編劇的幾部小劇場話劇,本土性與先鋒性結合,成為這幾年濟南重要的文化事件;近年來,他更被人知的身份是歷史文化學者,在《百家講壇》主講的《東漢開國》系列,將大歷史與小人物命運演繹得風生水起,頗受關注。
魏新是好吃之人,熟知濟南大小所有把子肉店的分布,對于燒烤史爛熟于心,出差異地,他會在冬日夜晚發(fā)出一條朋友圈:“轉了一個小時找不到一個喝羊湯的地方,這一定不會是我喜歡的城市?!庇谑牵拔旱廊恰钡囊淮筇厣褪敲朗炒箅s燴,各種《羊的湯》《烤的串》《辣的雞》《煎的包》……不定期發(fā)布,個人史與美食史結合,既調動讀者共鳴,又普及美食知識。
魏新喜歡歷史,早年一部《水滸十五年》引發(fā)轟動,各種才華畢現(xiàn)。后來在讀史之路上越走越遠,回憶往事,他謙虛道:“我不是史學家,也不能以史為生。作為外行,熱鬧看的多了,倒也琢磨出些門道,偏愛湊些熱鬧,就在‘讀史熱’時寫了幾本書,‘講壇熱’時錄了幾集《百家講壇》,新媒體時代到來,做了一檔視頻脫口秀節(jié)目,叫《歷史有魏道》。”
2015年,他新出了兩本關于歷史的書:《歷史有魏道》和《來自星星的古代人》。
美食、讀史以及極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評論構成了“魏道泉城”的重要內涵。隨著影響越來越大,魏新堅持文章的原創(chuàng)和首發(fā),有報紙、專欄等向他約稿,要求刊登后才能在公眾號上發(fā)表,他一概拒絕。
寫作占去了他很大一部分時間,具體到公眾號的經營,他也是完美主義者,比如美食系列,每篇文章會配有袁朝霞專門篆刻的印章,很多文章標題由書法家于愷題寫,還有畫家定制的插圖?!皶?、印章、插圖等和文章融為一體,沒有違和感?!?/p>
有人說,很快會有新的平臺取代微信公眾號,魏新指出,“這是很有可能的,但也不要太著急,保持原創(chuàng)的質量和自己的個性最重要?!?/p>
其實,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交鋒中,魏新一直把握得很好。2005年,博客輝煌的年代,他的博客就已成為名博;后來微博盛行的年代,他也擁有不小的微博粉絲量?!熬拖衩窟^幾年,車不行了要換新車,只是形式的轉換,其實還是應該不斷提高自己?!豹毶破渖?,兼濟天下——他力求在這兩者之間尋找到平衡。
定期主持山東衛(wèi)視《新杏壇》欄目,參加大小不等的文化活動,魏新自稱就是一個“沒有工作”的寫作者。微信——與他的名字諧音,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紐帶,也成為魏新獨立文化思考的平臺。
月餅、白酒與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對于旅游,魏新有這樣的憧憬:有風景,有人文,有歷史,有故事,有知識,有朋友,有收獲。還要有酒,有肉,酒是當?shù)孛疲馐翘厣朗场?/p>
2015年夏天,偶然一念間,他想,為什么不自己策劃一場這樣的旅行呢?于是,魏新版“文化樂旅”閃亮登場。想法在“魏道泉城”發(fā)布,立即得到響應,這一年夏天,“山西古建之旅”啟程。
接下來,“山西尋根之旅”“中原歷史美食之旅”“徽州文化之旅”接次成行,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樂旅之樂,在山水之間,在情義之中——完全不同于一般意義的旅行團出游,“就是帶大家去既有人文又有風景的地方,比較隨意,沒有刻意做成商業(yè)化、公司化?!?/p>
由線上的作品交流到線下的文化樂旅等活動,“魏道泉城”的口碑逐漸接受檢驗。接下來,是“一盒月餅,一瓶酒”。
中秋節(jié)之前,“魏道泉城”推出了一款月餅“月光寶盒”,很受好評,遠遠超出之前的預想。在魏新看來,這種方式售賣的產品,“肯定是自己非常了解,也很喜歡的東西,質量絕對保證,不能把大家通過文字對自己建立起來的信任,以假冒偽劣商品的形式消耗掉。”
最近一個多月,魏新推出了一款名為“魏道楊湖”的白酒。
之前,他在公眾號里寫了一系列關于酒的文章,《酒暈子》《小城酒暈子》《老酒暈子》等,粉絲們討論得不亦樂乎。他想起了一種只屬于家鄉(xiāng)的味道——楊湖酒,那種芝麻兼香型的白酒讓他記憶猶新,于是,他專門定制了一款“魏道楊湖”,試圖在工業(yè)時代的大潮中,尋找到傳統(tǒng)釀酒的味道。他看準了這種酒的品質:純糧食酒,不含酒精、香精等添加劑。傳統(tǒng)釀酒工藝,全靠人工,產量低,質量高。
今年冬天,在睿丁島舉辦的一次《歷史有魏道》新書分享會上,演講者和觀眾破天荒端起酒杯,微醺之中品咂歷史的味道。
站在2015年的末尾,“活過三十七年,寫過十本書,編過三四部戲,錄過二十幾集《百家講壇》”的魏新,總結過去,暢想未來:“2015,我的如夢歲月,如歌前行。長夜漫漫,白日匆匆。2016,一起觀影,一起旅行,一起回憶,一起啟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