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場考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臺灣作家張曉風在一篇散文中寫道:“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
讀完這句話,你有什么感想?請以“我在”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選準角度,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這段材料很短,卻字字是關鍵?!皹湓?。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比侵髦^短語,短語之間都是句號,是并列關系。句中列舉的“樹”“山”“大地”是自然的存在,無關社會上的房子、車子、票子?!皻q月”是一切存在的痕跡,是過程,是時間的河流,悠然而漫長。“我”是這個世界的主宰,也是這個世界的過客,可以是第一人稱的“我”,也可以是第二人稱的“你”,還可以是第三人稱的“他”,是有意識、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澳氵€要怎樣更好的世界?”是一個反問句,是強調(diào)對方還不滿足,還要去找尋比這更好的世界,也強調(diào)從作者的思想觀點來看,這個世界上就根本不存在比這“有樹,有山,有大地,有歲月,有我”更好的世界了。因此文題的立意要求明確清晰。要滿足,不能太貪婪。接下來構(gòu)思的關鍵是弄清讓我們滿足的這是一個什么世界,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該滿足的是什么。我們擁有春華秋實、夏草冬雪的大自然,我們擁有跌宕起伏的音樂、色彩斑斕的繪畫、雋永深邃的詩文,我們擁有博大寬厚的親友的關愛,我們擁有對這個世界所應該擁有的責任心……反觀現(xiàn)在的一些年輕人,他們抱怨自己沒有一個有錢的父親,沒有一個賞識自己的上司,沒有一個寬松的工作環(huán)境,而他們恰恰忘了,有“我”在,就有整個美好的世界在;反觀現(xiàn)在一些成年人,有了錢,有了權(quán),有了房子、車子,但除了這些私欲別無其它,沒有文化積淀,沒有精神追求。他們的世界是一潭沉寂的死水,沒有了靈動的生命。所以在這個世事紛攘、紅塵滾滾、人心浮躁的社會轉(zhuǎn)型期,滿足該滿足的,不去貪婪,會讓你有一點沉思、有一點省察、有一份體悟。
悟出了個中三味,不僅可以更好地為文,而且還可以更好地為學、為人、為事,也才能更好地體會到這個世界的美好。
現(xiàn)場作文一
我 在
張 琰
長大后,我不只一次想過我存在的緣由,直到我看到張曉風的這句話“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才明白,我的存在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既然如此,還奢求什么?努力地完善自己就足夠了。
畢淑敏說:“我很重要?!比说拇嬖谑鞘澜绱嬖诘那疤?,有我的存在才能看到美好的世界。
余華的《活著》中刻畫了富貴這一讓人震撼的形象,他在周圍所有親人相繼離世后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富貴身上體現(xiàn)出的正是一種生命的力量,是一種存在的勇氣。富貴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人存在的意義也就是存在。如此看來,每個人的存在才構(gòu)成了世界存在的意義,世界因我們每個人的存在而美好。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可見,思想是一個人存在的前提。宋代理學家朱熹曾提出過“格物致知”的觀點,所謂“格物”指的是個人對世界的思考;而“致知”所說的就是思考得出的知識。當然,這種知識就是自然世界的運行規(guī)律,也是世間萬物在“我”心中的存在形態(tài)。個人的存在決定了世界的存在,而思想是一個人存在的證明,如果一個人沒有了思想,那么他的眼中怎會有世界?一切不過是毫無生氣的物體而已。
泰戈爾說:“天空中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鳥兒已經(jīng)飛過?!?其實不用刻意留下自己存在的痕跡,我在就是我存在的最好證明。
梵高生前畫風不被人承認,與人合作辦畫社遭遇失敗,最終在瘋癲中結(jié)束一生。但是歲月并沒有讓他的存在湮沒,在多年后的今天,他成了讓人肅然起敬的偉大畫家,他的存在隨時間流逝而更加醒目。同樣是藝術(shù)家,莫扎特從小便顯露出驚人天賦,七歲創(chuàng)作交響曲,當時便是赫赫有名的音樂家,而多年后的今天,他依舊是讓無數(shù)人難以企及的古典音樂大家。同樣是偉大的藝術(shù)家,生前一個不得志另一個聲名顯赫,而歲月的打磨讓他們都露出了光芒。不必太在意結(jié)果,只要努力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就好,歲月不會辜負有心人,它會讓你的存在豐富這個世界。
既然我們已經(jīng)在這個世界上,為何不去宣告自己的存在?很多人碌碌無為一輩子,最后留下的只有悔恨與不甘。用盡生命去拼搏,努力證明自己的存在,世界必然會因拼搏而美好,而這拼搏就是我們對世界宣告我們存在的宣言!
我在,這個世界就是美好的!
教師點評:
習作有兩個突出的優(yōu)點:一是立意明確,內(nèi)容充實。文章開頭以“我”的思考入題,開門見山地引材料點主旨“我的存在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在選材上,富貴的事例強調(diào)了人存在的重要性,梵高和莫扎特的事例通過對比證明了“不必太在意結(jié)果,只要努力證明自己的存在就好”。文章引用名句多,可見作者平時積累不少。二是思路清晰:人首先得活著,然后得思考怎樣活得更有價值,最后總結(jié)有價值的人生是經(jīng)得住歲月的磨礪的。層層深入,結(jié)構(gòu)嚴謹。
教師亮分:
基礎等級36分+發(fā)展等級18分=54分
現(xiàn)場作文二
心不亂,世界就是美好的
周 杰
讀了張曉風的這句話,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一個身影:頭戴一頂呢帽,微微地仰著,癡情到“三洲人士共驚聞”的金岳霖先生。說起他,自然要說到林徽因。梁思成、林徽因夫婦都曾留學美國,加之家學淵源,二人中西文化造詣很深,在知識界交友也廣,家里每周都會有沙龍聚會,林徽因游刃其間宛若明珠。1933年11月中,金與林初逢在“太太的客廳”;自此以后,金岳霖成為沙龍的常客。
后來,金與梁、林干脆毗鄰而居,用他內(nèi)心的恬靜、篤定默默地守護著她,直到生命終結(jié)。有她在,他便安心,她成了他的整個世界。
讀過汪曾祺所寫的《金岳霖先生二三事》的,就一定知道其中發(fā)生在林徽因故去之后的兩個情節(jié):一個情節(jié)是,突然有一天,金先生做東設宴請好友吃飯,大家都莫名其妙,等待他的解釋,金先生說:“今天是徽因的生日”。另一個情節(jié)是,想要為林徽因做傳的作家?guī)Я藦埶恼掌タ赐〉慕鹪懒?,金輕撫林的照片看了許久,顫動的嘴唇似乎想要說些什么,終于什么都沒說。當探望的人準備離開時,金先生輕聲央求道:“可不可以送給我?”
就感情來說,林徽因簡直太幸運:徐志摩詩意的癡狂,梁思成志同道合的相守,金岳霖默默無聲的相伴。但是,在這場感情的世界里,金老似乎什么也沒有得到,真?zhèn)€是“一見佳人終身誤”。然而,當你覺得這愛太惹人垂淚為他抱不平的時候,金先生卻是心甘情愿的。再也沒有比林徽因在他心中更讓他滿足快樂的事情了,因為在金老看來,有“一生詩意千尋瀑”的林徽因在,他的世界便是“萬古人間四月天”。
于是,我想,每個人的生命中一定會有無數(shù)個這樣的時刻:活在當下,滿足于現(xiàn)時的擁有,心中便覺世界是美好的。
于是,我又想,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尤其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當下,這山望見那山高,人的心智幾乎被物欲所蒙蔽,從而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扭曲了人生的真意!欲壑難填,歸根到底,是人們還未徹底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之所以沒有徹底明白,不是沒能力看透,只因心太亂。古人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靜能生智,智者之所以不惑,就在于心靜。
心亂一切亂!想要看清這個世界,必定要先沉淀自己的心。
心不亂,世界就是美好的!
教師點評:
由材料想到一個人或一件事,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敘述,然后引發(fā)議論,最后點題,這種“引—敘—評—點”模式,雖然內(nèi)容顯得單一,但穩(wěn)妥且便于發(fā)揮。該篇習作,顯示出作者有著較為深厚的閱讀積累,語言凝練,表達流暢,文章有詩意美,這些是文章的亮點之一;另外,分析深入,有創(chuàng)見,結(jié)尾與題目照應,是典型的卒章顯志。
教師亮分:
基礎等級36分+發(fā)展等級17分=53分
現(xiàn)場作文三
一點平凡
余湘湘
“創(chuàng)造新陸地的,不是那滾滾的波濤,而是那巨浪下細小的泥沙?!?/p>
生活亦如此。往往是越?jīng)]有顯赫地位,越微不足道,越貌似卑微的人,當他們顯示出一種不可或缺,抑或是足以令人驚嘆的力量時,他們才被重新認為是強大的——一種任何物欲不可逾越的能量。人生的寬度長度或是高度,從不是斷定一個人是否優(yōu)劣的唯一標準,其奧妙之處在于平凡力量的不可忽視。對千千萬萬深受奴役壓迫的人們而言,他們必須認識到自己處在這世上的獨特之處,非卑微渺小使然。當生活本質(zhì)的規(guī)律被揭露時,人們才會透徹明白:平凡的平凡人,普通的普通人,決不容忽視!
我們是大千世界的平凡人,我們時常勒緊褲腰帶,趿拉拖鞋,卻不知疲倦地奮力追逐時代的腳步。我們因勞動而光榮,我們不過是這個時代的一份子,卻也是唯一的。無數(shù)個平凡的我們占據(jù)著地球村,又無數(shù)次創(chuàng)造我們的奇跡。我們以蝸牛的速度奔跑,我們用雙手將一磚一瓦堆砌成摩天大廈,我們一點一點地環(huán)抱世界,正是本就渺小的我們創(chuàng)造了我們的新大地。
回望歷史的長河,大規(guī)模農(nóng)民起義的屢見不鮮,個人的力量雖是微不足道,但倘若他們由窄細的支流匯成一條氣勢磅礴、所向披靡的大江,他們的力量便變得不可阻擋??梢?,最基層最不被重視的人物,其往往蘊藏著的是歷經(jīng)磨礪與沉淀后的活力與精神;匯集起來,就是為了那一刻的蓄勢待發(fā)。團隊的精神在渺小的蟻群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xiàn),當小小的螞蟻簇擁成一團,向敵人進軍的時候,那蠕動的黑壓壓一片,折射出的是一股何其威懾與堅定的力量,這令人難以置信卻又不容置疑。
單絲不成線,是亙古不變的道理。請先別因地位低而自卑,每個人自有其意義與作用。一點一面便是由無數(shù)個大小相似的點組成,這些基本單位卻缺一不可;車輪上的鏈條是由一系列零件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成;一個小小的細胞是多么繁雜而不易地構(gòu)成了我們這文明交融,和諧有序的生態(tài)地球村,每一個細胞何嘗不是最小而最普通的那一個?它們只是那小小的一點,卻爆發(fā)出大大的能量。
當大廈已建成,當新天地已開辟,別忘了打地基的磚塊,別忘了創(chuàng)造新大地的細小泥沙。生活中有太多的平凡,我們要學會重視平凡。
教師點評:
本文從當今社會平凡小人物于社會大集體的微小意義出發(fā),緊扣題意,自然灑脫地利用平凡樸實的生活素材論證了“點”的巨大能量,從而升華了平凡的意義。
教師亮分:
基礎等級37分+發(fā)展等級16分=5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