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和贊美詩》是歐·亨利的小說中最為出名的一篇了,也著實充滿了諷刺意味。警察和贊美詩二者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邊是嚴酷的現(xiàn)實,一邊是美好的幻想,讓人不禁思考,哪邊真正會對人產生影響。
其實我一開始是不喜歡這個流浪漢蘇貝的,他想方設法地進監(jiān)獄,他肯定是不笨的,卻不用這些時間去好好想想如何才能找到一份工作,養(yǎng)活自己。生活中的困苦與艱難是很多的,但一個人借著這些理由墮落是不值得原諒的——不論現(xiàn)實有多慘不忍睹,我們都應該執(zhí)著地相信,這只是黎明前短暫的黑暗,要做好充足的準備,迎接黎明的到來。
然而,現(xiàn)在讓我們來想一想,是什么使蘇貝衣食無著,只得靠進監(jiān)獄來挨過冬日?是那個社會,或者說是這篇文章中的警察。在他沒有救濟金可領,無家可歸的情況下,認為世界上最溫暖的地方就是監(jiān)獄。蘇貝和警察,卻依靠著慣性的思維作出滑稽可笑、荒誕怪異的判斷。
就在蘇貝心灰意冷之時,他聽到了教堂傳出的贊美詩,他發(fā)誓要改過自新,謀得一份工作,或許開始時會不容易,但他會為此而努力。對蘇貝而言,這不僅將是行為上的改變,更是思想上的改變。恰恰就在這時,令人發(fā)笑的慣性思維又出現(xiàn)了,警察帶走了蘇貝,只因一個流浪漢出現(xiàn)在教堂附近是不合常理的。
當一個人重新燃起希望后再遭受打擊,是會堅強地挺住還是會跌落到谷底?這點我是不知道的,我更不清楚是否蘇貝在三個月后仍能想起初聽贊美詩時所受到的心靈上的鼓舞,我也不愿去想。
唯愿贊美詩永存!
【作者系北京市育英學校高一經濟學(2)班學生,指導教師:王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