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香港歌手,尤其是那些經典歌手,可能都曾面臨過這樣的問題:去到內地和臺灣時,我是要唱粵語歌還是唱國語歌?往往他們最終做出的選擇,都是后者,或者說,這并不一定是他們自己做出的選擇,而是市場為他們做的選擇,而他們那些膾炙人口的粵語佳作,大多都選擇留在香港才唱。而他們的粵語作品,也很少會主動在香港以外的地區(qū)進行宣傳推廣。
所以,這個7月,當陳奕迅奔走于成都、北京、臺北等地專門為自己最新的純粵語專輯大肆宣傳推廣時,還是讓很多人大為意外。聯(lián)想到近幾年來香港歌壇及粵語歌市場大幅下滑,身為香港第三代歌神的陳奕迅此舉,是否是在為粵語歌的復興身先士卒,振臂一呼呢?
音樂周刊:是不是香港歌手有一度是比較害怕到內地來宣傳粵語專輯?
陳奕迅:我想不是害怕,就是市場的問題,比如說臺灣也是,廣州專輯在臺灣銷售一直不太好。但我覺得音樂是不分的,我幸運的是在唱普通話歌、國語歌被大家有所認知了,之后就慢慢可以先推廣一下我的粵語歌。
音樂周刊:香港的唱片公司和音樂人可能對內地有一些誤解,認為內地人不喜歡粵語歌曲,或者是聽不懂粵語歌曲,可事實并不是這樣的,有很多人非常喜歡聽粵語歌曲,譬如我的家鄉(xiāng)武漢,有很長一段時間,年輕人們是以會唱粵語歌為榮的。
陳奕迅:我一直覺得不是喜不喜歡的問題。因為唱片公司他們是看數字的,以前粵語唱片實體的數字表現(xiàn)給他們覺得(粵語歌)不是那么的受歡迎。我覺得各方面的東西都在發(fā)展,每一次做完一個案子,其實也會檢討,然后再看有沒有這個可能,那這次終于給我等到了。那,我為什么去了廣州、馬來西亞,然后成都,現(xiàn)在北京,明天又去臺北繼續(xù)做一些宣傳,每個地方可能一兩天而已,我覺得對我來說最重要是我可以親自去跟各地的歌迷朋友有一個互動,好像比較踏實一點,感覺很真實的。
音樂周刊:你自己在選擇要唱粵語歌和國語歌的時候,會不會心里也分別有一些不同的感受?
陳奕迅:其實這些年我一直都在做巡回演出,以前都是聽主辦方的,他們覺得這個地區(qū)可能就要多唱一些粵語,有一些地區(qū)要多唱一些國語。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是有點糾結的,但我主要聽的都是主辦方的意見,其實也沒有聽到所有人的意見。我那個時候可能年輕一點,總會比較叛逆一點,就覺得真的嗎?我覺得演唱會可以一半一半嗎?他們說不行,最好是三分之二國語,粵語歌三分之一。然后我在這幾年,比方說在臺灣,臺灣對唱粵語或者唱國語反應是特別強烈的,所以我有試過幾乎全廣東話,有一次全國語,也有比重不一樣,三分之一粵語,三分之二普通話,也試過,都還是會有意見的。所以到現(xiàn)在這個巡回,已經沒有再管了,好像是一半一半,反正哪一個地區(qū),我都是唱那個曲目,都是那些順序。后來我就發(fā)現(xiàn),原來最重要的不是語言的問題,做一個巡回演唱,雖然制作占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另外就是整個音樂,從第一首歌到尾的整個流暢度其實很重要,這個非常重要。因為其實都是用音樂來說故事的。也許我比較幸運的是因為已經巡回了那么多年,大家都比較熟悉我的歌。
音樂周刊:作為香港人,你在唱粵語歌時會不會表達更自如一些?
陳奕迅:有一天我去臺灣,歌迷問我一個什么問題,我說“差不多”,他就覺得你怎么變內地人了?經常是我到了哪個地方,就會受到當地語言的一些影響,比方說我用臺灣的文法來講話或者是用北京的有些用語。我是在香港出生,香港長大,后來到英國上學,其實不同的階段都有受到各種的影響。我也有學過法文和西班牙文,唱聲樂的時候也有德語、意大利語、拉丁語,其實有些時候會很亂,但我想到那個地方,比如說我現(xiàn)在講的,可能就沒有那么重北方口音,因為我剛去成都。再過久一點,可能就又不一樣,我是變形蟲吧。
陳奕迅:我是適應力挺強的。其實,我覺得很多藝術上的東西,除了訓練,天賦是很重要的。所有關于藝術表演的東西,當然你還是要努力,還是要訓練。當然我自己要對那一方面是特別有興趣的,模仿,那個共鳴會在那里,發(fā)音,講話的態(tài)度。所以我說廣東話是比較沒有別人的影子。但是說普通話、英文,其實都是我從見過一些人的態(tài)度來模仿,來吸收的。
音樂周刊:你剛才講到“藝術”兩個字,其實有相當一部分資深歌迷會覺得,你的國語歌大多比較大眾化,比較有“民意”,而粵語歌通常就會顯得藝術化一些,比較有“詩意”,你自己會有這種感覺嗎?
陳奕迅:應該這么說,我的粵語專輯數量是比國語專輯多的,所以廣東專輯的嘗試性比較多,嘗試的區(qū)域比較廣。你說藝術性,可能我的國語歌都是比較流行的,《K歌之王》《你的背包》《十年》《愛情轉移》《好久不見》,我說的都是類型差不多的。那廣東歌,因為全球的人都喜歡《浮夸》,就覺得這種曲風不是每個人都擁有的一個曲風,很多人沒有唱過這種,可能只有王菲唱過吧,所以粵語歌方面我還是有更多空間可以去嘗試。不過因為這個點,我下一張專輯肯定是一張國語專輯,我會嘗試更廣的曲風。
音樂周刊:是不是也是因為粵語的歌詞,廣東話的文法更加偏向古文一點,用詞斷句相對于普通話歌曲中的現(xiàn)代漢語就顯得更為別致講究一些,天生帶有更多韻味的東西,而普通話的歌曲就相對更直白一些?
陳奕迅:我這20年以來大部分歌曲的創(chuàng)作都是先有曲,再寫詞上去。所以我們做歌的風格,它表達情緒的方式,都是以旋律來牽著我的鼻子走的。我覺得寫歌的人其實可以更大膽一點。比如說外國人的歌,你看比較流行的那些金曲,其實它們(歌詞)都很簡單,另外編曲也非常重要的。如果旋律都是那種比較偏向民謠或者小調的那種,自然也會讓人感覺更藝術化一些。
音樂周刊:因為這次的粵語專是要在整個國語區(qū)發(fā)行推廣,那我們這些平時都講普通話的聽眾也在想,你們在寫詞的時候能不能都寫一些我們能看懂的,就比如我看這張專輯,第一首歌名《老細我撇先》,我就不明白什么意思。
陳奕迅:我那個時候真的沒有想。其實說實在的我一直做音樂,沒有太顧慮市場的需求。當然新人的時候,唱片公司會比較多意見的,那現(xiàn)在就沒有意見,其實他們好像有一個階段,突然覺得“他長大了,由他自己去做吧”。沒有想那么多,因為太多顧慮的話,創(chuàng)作就不純潔了。反正是一個粵語的專輯,其實我聽說的,我也相信唐代的時候是說粵語的,所以這也算是一種歷史的時光隧道。其實這次專輯的作詞人袁兩半寫文字的方式,一點都不難懂。有一個時段,其實黃偉文跟林夕,他們兩位在香港是很有影響力的,他們寫的字已經越來越深了,其實用的字,比如說 “唾棄”,粵語聽起來也不太好聽,我第一次接觸這個字是在2009年的《H3M》中的《七百年后》,林若寧在歌詞中用了“唾棄”,好像一個有點不雅的動作。 好像寫詞的人都想用一些古字,像“雋永”,但這個“雋”字直到黃偉文寫給我《陀飛輪》的時候,才告訴我說正音其實該怎么念。中文是博大精深的, 我覺世界上太多人要分什么什么,因為大家都有自己的平臺去發(fā)表意見,越來越多,有自己的ID,我的鞋全球只有一雙,就是我的,我的。我覺得這個游戲,ME-GAME,我覺得有點過了。為什么我剛剛許愿都希望大家不要那么自我,自我會變成自私,變得越來越不顧其他人的感受了,因為太容易了。所以物極必反,太過的時候就變成大家越來越疏離了,其實有關系。
音樂周刊:可能做為一個歌手,你最早的出發(fā)點只是在想要自己來推廣自己的專輯,但是現(xiàn)在你再來發(fā)一個全新的純粵語專輯在所有的華語地區(qū)推廣,再考慮到你在歌壇的位置,這樣看來你把自己弄的就有點像一個旗幟性的人物。最早你怎么想的呢?因為我們對你的了解,覺得你不是一個愿意把什么都攬在自己身上的這么一個人,你是挺隨遇而安的。
陳奕迅:金曲獎的時候,我完全懂江蕙姐,她說她沒有那么偉大,她只是在唱歌,她只是在享受。其實我更像她那個態(tài)度。其實我一直都是這樣子?,F(xiàn)在香港是一個特區(qū),中國的一部分,但我覺得有一個國家,如果萬一有一天,好像新加坡一樣,他們官方的電臺、媒體都不會再播廣東歌了怎么辦?我相信廣東話、上海話、四川話、湖南話,哪個地區(qū)都會繼續(xù)有他們的方言,這是肯定會有的,但是如果萬一有一天粵語歌不是一個官方能夠播的東西,比如說電臺、媒體不能再播,不能再討論的時候,這個系統(tǒng)不是我來控制的。所以就趁著還有空間去發(fā)展它,我就盡量去做,其實就這么簡單。其實沒有錯對,也不是我要捍衛(wèi)粵語歌,不是,沒有那么強的任務,只是我覺得就好像現(xiàn)在香港有很多老的古跡,老的店,它快沒了,那趁它還在的時候就多吃一點嘍。聽起來是有點無奈,有點可悲,其實我是很樂觀的,我覺得我一直有機會這樣唱,可能因為我是香港人,很自然的,我從來沒有說因為要看重內地跟臺灣的市場要多出國語的。我覺得我自己要適應這個大環(huán)境,比如說太多東西要出來。但是粵語跟國語的比重,好像粵語還是比較多。我只知道是因為粵語的市場比較小,所以你要生產的量要多一點才能回本,一直從華星、英皇到現(xiàn)都是這樣的,就是因為國語市場比較大,它的宣傳檔期會比較長一點,它的覆蓋性比較大。那粵語歌可能就是香港、馬來西亞的人會聽,馬來西亞也不是整個國家的人都會聽。所以趁著還有這些地方能播能聽,我就盡量多去做一些我能做的事情。
1 《萬里長城永不倒》
作曲:黎小田 作詞:盧國沾
演唱:徐小明
“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江山秀麗疊彩峰嶺,問我國家哪像染???”
這應該算是第一首在內地被唱到街知巷聞的粵語歌曲了,1983年,這首歌作為香港電視劇《霍元甲》(香港叫《大俠霍元甲》)的主題歌開始進入內地,事實上很多內地聽眾也正是通過這首歌開始認識的粵語歌曲。這首歌正式的首唱者應該是香港老牌歌星葉振棠,但在內地播出時演唱者換成了該劇導演徐小明。
2 《萬水千山總是情》
作曲:顧嘉輝 作詞:鄧偉雄
演唱:汪明荃
“聚散也有天注定,不怨天不怨命,但求有山水共作證?!?/p>
繼《霍元甲》之后,大批香港電視劇開始陸續(xù)在內地播出,幾乎每一部都會受到觀眾熱捧,而其中的主題歌和插曲亦會成為當年的流行歌曲大熱門。這首歌來自同名香港電視劇,主演和演唱者均為香港演藝圈最有威望的阿姐汪明荃。
3 《上海灘》
作曲:顧嘉輝 作詞:黃霑
演唱:葉麗儀
“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休!淘盡了,世間事,幻作滔滔一片潮流?!?/p>
伴隨著葉麗儀這一亮嗓,周潤發(fā)扮演的許文強,趙雅芝扮演的馮程程開始走進內地尋常百姓家,成為一代偶像,至今仍有人效仿。這首歌亦是內地歌迷學習粵語發(fā)音唱歌的入門之作之一。
4 《鐵血丹心》
作曲:顧嘉輝 作詞:鄧偉雄
演唱:羅文 甄妮
“逐劃四方沙漠蒼茫,哪懼雪霜撲面?射雕引弓塞外奔馳,笑傲此生無厭倦。”
這首由香港一代巨星羅文和甄妮共同演唱的電視劇《射雕英雄傳》主題曲,至今仍是各大KTV點唱榜排名前列的歌曲,無論是這部劇,這首歌,抑或是該劇中的主演翁美玲黃日華苗僑偉,都已是華人世界永不磨滅的經典了。
5 《愛在深秋》
作曲:李鎬俊 作詞:林敏驄
“如果命里早注定分手,無需為我假意挽留,如果情是永恒不朽,怎會分手?”
如果說第一首不靠香港電視劇便能被內地歌迷們普遍接受的粵語流行金曲,那必須是譚詠麟的這首《愛在深秋》了,他幾乎也是內地歌迷關于當時的香港歌壇最早的傳說人物之一,而《愛在深秋》就是那時譚詠麟的標志,這張《愛在深秋》精選集也是譚詠麟最早進入內地的引進版盒帶。
6 《沉默是金》
作曲:張國榮 作詞:許冠杰
演唱:張國榮 許冠杰
“冥冥中都早注定你富或貧,是錯永不對真永是真,任你怎說安守我本分,始終相信沉默是金?!?/p>
一代歌神許冠杰與一代天王張國榮的絕世之作,平易的歌詞亦道出永恒的處世真諦,成為警世金句,后來,歌詞中愛打造各種金句也成為香港填詞人的一大特點。同時,這首歌出自許冠杰被內地引進的第一張專輯《沉默是金》當中,這首歌亦是一首不通過電視劇就被大眾廣泛認可并學會的粵語歌曲了。
7 《千千闕歌》
作曲:近藤真彥 作詞:林振強
演唱:陳慧嫻
“來日縱使千千闕歌,飄于遠方我路上,來日縱使千千晚星,亮過今晚月亮?!?/p>
這首歌根據日本歌星近藤真彥的代表作《夕陽之歌》重新填詞。梅艷芳以同曲演唱的《夕陽之歌》也在同一時期推出,亦是經典,之后還有臺灣歌手李翊君演唱的國語版《風中的承諾》,但論普及程度,都不及《千千闋歌》,1989年,陳慧嫻唱著這首歌暫別歌壇赴美留學,這首歌也成為當時朋友間道別時首選歌曲。
8 《人生何處不相逢》
作曲:羅大佑 作詞:簡寧
“縱使告別也交出真心意,默默承受際遇,某年某月,也許再可跟你共聚重拾往事。”
陳慧嫻最早在內地傳開的歌曲并非《千千闕歌》,而是收錄在1989年于內地發(fā)行的《寶麗金最新超白金精選》》中的《人生何處不相逢》,亦是一首道別歌曲。這首歌原唱是周華健的《最真的夢》,但國語版幾乎被粵語版完全淹沒了。
9 《真的愛你》
作曲:黃家駒 作詞:梁美薇
演唱:BEYOND
“是你多么溫馨的目光,教我堅毅望著前路,叮囑我跌倒不應放棄。沒法解釋怎可報盡親恩,愛意寬大是無限,準許我說聲真的愛你!”
香港本土搖滾樂隊BEYOND樂隊的代表曲目,是已故主唱黃家駒在母親節(jié)時獻給母親的一份禮物,至今仍是廣大歌迷向母親獻歌的首選曲目之一。
10 《海闊天空》
作曲:黃家駒 作詞:黃家駒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哪會怕有一天會跌倒!”
BEYOND樂隊另一首膾炙人口的代表作品,至今仍有很多歌手會在比賽中唱起。
11 《一生何求》
作曲:王文清 作詞:潘源良
演唱:陳百強
“一生何求,迷惘里永遠看不透,未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p>
香港已故巨星陳百強的經典代表之作。這首歌改編自臺灣歌手王杰的《惦記這一些》,但后世人們時常惦記的,反倒更多的是陳百強以及他這首《一生何求》,也許除了歌曲本身,人們更需要的是那種“一生何求,無須執(zhí)念”的釋懷心境吧。
12 《偏偏喜歡你》
作曲:陳百強 作詞:鄭國江
演唱:陳百強
“情義已失去,恩愛都失去,我卻為何偏偏喜歡你?”
陳百強的另一首經典之作。一句“偏偏喜歡你”,第一時間扣住了幾乎每一個身陷情愛中之人的心聲。
13 《順流逆流》
作曲:蔡國權 作詞:蔡國權
演唱:徐小鳳
“不相信未作犧牲竟先可擁有,只相信是靠雙手找到我欲求,每一串汗水,換每一個成就,從來得失我睇透?!?/p>
看起來很商業(yè)化很流俗的香港,在早期的流行音樂史上,其實很擅長推出這種十分勵志的歌曲,徐小鳳的這首《順流逆流》的堪稱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成為激勵香港人共同奮進的香港精神。
14 《石頭記》
作曲:劉以達 作詞:陳少琪 邁克 進念二十面體
演唱:達明一派
“絲絲點點計算,偏偏相差太遠,兜兜轉轉,化作段段塵緣。紛紛擾擾作嫁,春宵戀戀變卦,真真假假,翻悲歡恩怨原是詐?!?/p>
達明一派早期代表作之一,亦被歌迷奉為文藝經典之作的神來之筆,從這首歌的旋律,曲風、編曲到歌詞,尤其是歌詞,無不能讓人看出香港音樂人的講究與精致之處。
15 《朋友》
作曲:芹澤廣明 作詞:向雪懷
演唱:譚詠麟
“遙遙晚空點點星光息息相關,你我哪怕荊棘鋪滿路,替我解開心中的孤單,是誰明白我?”
現(xiàn)在回想起來,當年真正能夠獲得最廣泛流傳的歌曲,情歌反倒不是最多的,更多的是那種能體現(xiàn)普世價值,人世真情,激勵上向上的溫暖歌曲,以《朋友》為名的歌曲不在少數,譚詠麟的這首算是最早流行開來的一首了。
16 《依然》
作曲:Amato、Cantarelli 作詞:林振強
演唱:林憶蓮
“依然相信,將來再必可,一起繼續(xù)昨天烈火!”
林憶蓮早期代表作品之一,改編自Mariah Carey的《I Still Believe》,這首歌也開始奠定了林憶蓮在香港歌壇繼梅艷芳之后,又一位勇挑大梁的實力天后的地位。
17 《分手總要在雨天》
作曲:片山圭司 作詞:陳少琪
演唱:張學友
“總要在雨天,逃避某段從前,但雨點偏偏促使這樣遇見;總要在雨天,人便掛念從前,在痛哭擁抱告別后從沒再見。”
歌神張學友的代表作之一,亦是香港歌壇分手歌中最凄美的一首。
18 《相思風雨中》
作曲:徐日勤 作詞:簡寧
演唱:張學友 湯寶如
“啊,寄相思風雨中,啊,寄癡心風雨中,抱月去,化春風云外追蹤鴛侶夢,恨滿胸愁紅塵多作弄?!?/p>
華語歌壇經典男女對唱曲目之一。
19 《紅日》
作曲:立川峻之 作詞:李克勤
演唱:李克勤
“命運就算顛沛流離命運就算曲折離奇,命運就算恐怕著你做人沒趣味,別流淚心酸更不應舍棄,我愿能一生永遠陪伴你!”
李克勤被公認為香港“零瑕疵”演唱歌手,代表作品無數,但卻以這首曲風歡快充滿激情,同時又十分考驗人舌頭靈活程度的《紅日》流傳度最廣,也是內地最早的集體K歌嗨曲之一。
20 《真的漢子》
作曲:林子祥 作詞:鄭國江
演唱:林子祥
“做個真的漢子,人終歸總要死一次,無謂要我說道理,豪杰或許本瘋子。”
又一首充滿男性荷爾蒙、可以讓無數熱血漢子相擁相立唱到激情飛揚的歌曲。同樣的歌曲林子祥還有一首《男兒當自強》,但當成龍唱了這首歌的國語版后,內地聽眾自然就更多的選擇了他們更容易唱的版本了。
21 《一起走過的日子》
作曲:胡偉立 作詞:小美
“從來沒人明白我,唯一你給我好日子,有你有我有情有生有死有義。”
演唱:劉德華
這也是一首當時男生們最愛唱的歌曲之一,這首歌出自于劉德華主演的電影《至尊無上之永霸天下》,那正是一個江湖片大行其道的日子,“一起走過的日子”,代表著一段熱血相伴的經歷,是每一個有著江湖夢的年輕人最向往的一種情感體驗,亦是劉德華最具代表性的粵語經典歌曲之一。
22 《風繼續(xù)吹》
作曲:Ryudo Uzaki、Youko Agi 作詞:鄭國江
演唱:張國榮
“風繼續(xù)吹,不忍遠離,心里亦有淚,不愿流淚望著你?!?/p>
這亦是一部江湖片中的插曲,卻不同于其他江湖歌曲的熱血沸騰,反而是極盡浪漫旖旎之能事,經張國榮的低沉聲線一唱,更為深情繾綣,歌詞亦極美。事實上作為張國榮的成名曲,《風繼續(xù)吹》早在1983年就出現(xiàn)在張國榮的同名專輯中,這首歌翻唱自山口百惠的代表作《Last Song for You》,但這首歌真正大火卻要等到1991年由吳宇森執(zhí)導、周潤發(fā)鐘楚紅張國榮共同主演的江湖片《縱橫四海》熱映之后?,F(xiàn)在亦是人們在懷念起張國榮時最容易唱起的歌曲之一。
23 《容易受傷的女人》
作曲:中島美雪 作詞:潘源良
演唱:王靖雯
“情難自禁,我卻其實屬于極度容易受傷的女人,不要,不要,不要驟來驟去,請珍惜我的心?!?/p>
1987年,北京女孩王菲隨父親遷入香港,以“王靖雯”的藝名于1989年出道,但發(fā)展一直未盡如人意,1991年初她轉往美國求學,第二年攜一張《Coming Home》專輯殺回香港樂壇,正是其中憑著當中這一首翻唱自日本歌星中島美雪的當紅金曲《口紅》的《容易受傷的女人》,才終嘗走紅滋味,一舉踏上華語天后之路。
24 《似是故人來》
作曲:羅大佑 作詞:林夕
演唱:梅艷芳
“俗塵渺渺天意茫茫將你共我分開,斷腸字點點風雨聲連連,似是故人來”
百變天后梅艷芳一生留下粵語經典作品無數,但由于早先比較少來內地宣傳,所以大部分作品更多還是流傳在廣東話地區(qū)。但這一首《似是故人來》卻以其雋永的詞意,充滿古風的韻律而深入人心,成為在內地聽眾心目中梅艷芳最具代表性的粵語作品之一。而筆者也正是通過這首歌,首次開始注意到填詞人林夕的大名。
25 《暗涌》
作曲:Michael Nyman 作詞:林夕
演唱:王菲
“害怕悲劇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歷史在重演,這么繁囂城中,沒理由相戀可以沒有暗涌?!?/p>
如果評當下流行歌壇最美詞作,《暗涌》入圍前十應該毫無壓力,這首歌不僅是王菲的巔峰之作之一,同時亦可稱林夕詞作中的巔峰之一,而黃耀明后來也曾翻唱了另外一個版本,同樣成為了自己的經典曲目之一。
26 《下一站天后》
作曲:伍樂城 作詞:黃偉文
演唱:Twins
“在百德新街的愛侶,面上有種顧盼自豪,在臺上任我唱,未必風光更好,人氣不過肥皂泡?!?/p>
由鐘欣桐和蔡卓妍組成的Twins的組合,嚴格意義上講,不過是香港商業(yè)環(huán)境下催生出來的一件本土娛樂產品罷了,演戲唱歌都不過是種包裝,毫無資本可言,但難得她們還有這么一首唱出民生意義的勵志金曲,也算沒白擔歌唱組合這個名聲了。
27 《富士山下》
作曲:澤日生 作詞:林夕
演唱:陳奕迅
“攔路雨偏至雪花,飲泣的你凍嗎?這風褸給你磨到有襟花。”
在林夕填詞的作品中,《富士山下》可以排到我個人喜愛名單的前三名。在香港粵語歌壇已幾近凋弊再無金曲可傳的2006年,《富士山下》異軍突起,猶如給香港歌壇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人們開始激動于終于又有一首可以仰望可以傳誦的粵語好歌了。但從這首歌以及另外一首林夕填詞的作品《不如不見》中也可窺見粵語歌愛好者為什么重粵語輕國語的原因了,你只需要再讀一遍林夕為這兩首歌填的國語版《愛情轉移》和《好久不見》,就能體會到這兩者之間從風格到口味的巨大落差了。
28 《浮夸》
作曲:江志仁 作詞:黃偉文
演唱:陳奕迅
“你當我是浮夸吧,夸張只因我很怕,似木頭似石頭的話得到注意嗎?!?/p>
陳奕迅另一首普及度很記的粵語代表作品,因其貼近當下世人心態(tài)及富有戲劇張力的演唱風格而備受年輕人喜愛,亦是很多唱功級歌手在比賽中常選曲目之一。
29 《喜帖街》
作曲:Eric Kwok 作詞:黃偉文
演唱:謝安琪
“當初的囍帖金箔印著那位他,裱起婚紗照那道墻及一切美麗舊年華,明日同步拆下?!?/p>
近十年來能在內地廣泛流傳或是享有較高口碑的粵語歌曲屈指可數,《喜帖街》便是這屈指中可數的之一,這首歌從香港一條老街的歷史變遷唱出時代潮流轉換留給香港人的反思,深入人心,謝安琪也正是憑著這首歌一舉成為香港的“草根天后”。
30 《兩心花》
作曲:恭碩良 作詞:潘源良
演唱:林憶蓮
“如爐火,冷下來,從前可一不可再。情如灰,怎主宰?翻飛於腦海,不論怎么掩蓋?!?/p>
《兩心花》是香港填詞人潘源良執(zhí)導的電影《出軌的女人》的主題歌,電影的口碑一般,但是由林憶蓮演唱的這首主題歌卻獲得了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chuàng)電影歌曲獎,也是林憶蓮近幾年來難得的一首粵語歌作品,潘源良唯美意境的歌詞配上林憶蓮氣定神閑的演唱,是香港歌壇近年來的一首難得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