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大千作為一個杰出的畫家,對自然萬物的敏銳觀察力既影響了他的繪畫創(chuàng)作,同時,也影響了他的詩詞創(chuàng)作;他豐富的人生閱歷、扎實的古文功底又使他的詩詞境界更為開闊,呈現(xiàn)出多姿多彩的審美意蘊,彰顯了詩詞審美的獨特價值與魅力。
關鍵詞:張大千詩詞 審美 意蘊
因人生經歷和不同地域文化的影響,張大千的詩詞呈現(xiàn)出不同的審美心境和審美意蘊,從而構建了獨特而充滿人生意味的詩詞世界,尤其是詩詞與繪畫相配,傳達出了別開生面、畫龍點睛的豐富韻味。
一、張大千詩詞的地域特色
張大千因為是杰出的畫家,對自然山水更有一番獨特的偏愛,他對涉足的地方,都創(chuàng)作了許多畫作,他的繪畫卓絕于世,而畫作上的題畫詩詞更是精彩絕倫,這與張大千作為畫家對大自然的美的捕捉是如出一轍的。他精細的觀察、敏銳的洞察力的確給他的詩詞增色不少,很多自然中的細節(jié)易被常人忽略,但卻被張大千寫進了詩詞,惟妙惟肖,更增添了一份韻味和情趣。而他詩詞中所體現(xiàn)的地域特色正是其詩詞審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質,正是因為地域的差異,構成了張大千詩詞審美的豐富內涵,同時,因張大千一生所游歷的地方甚廣,其創(chuàng)作中呈現(xiàn)的不同地域的特質,更豐富和提升了張大千詩詞的境界,開闊了讀者的視野,使其在現(xiàn)代文學的詩人中獨樹一幟。
張大千的題畫詩詞,處處抒發(fā)了對巴山蜀水的深情。張大千是四川人,故對四川的山川、河流懷有濃厚真摯的感情,所以他的詩詞一是描寫親自游歷四川山水的所見所感,二是出川以后在游覽其他地方時自然想到的四川美景。前者給人感覺歷歷在目,動人心魄,而后者給人感覺朦朧,更有別樣的深情意味,因為表達的心境是很不一樣的,一個重描繪,一個重回味,尤其是離開四川,常??吹揭恍┫嚓P的人和事,難免觸景生情,故交交往的往事以及共同旅游的經歷,都讓人陷入無盡的思念,那份縈繞在張大千心中的情使其詩詞更具動人的魅力。前面描寫巴蜀山水的詩歌,集中體現(xiàn)在對名勝古跡的贊美,如《川北紀游組詩》《青城山組詩》《峨眉山紀游組詩》《西康游屐組詩》《蜀江秋靜》《峨眉海棠》等,傳達出對巴蜀自然美景發(fā)自肺腑的喜愛。而離開四川到外奔波的日子,更是思念家鄉(xiāng)的美景,如在日本所作《題峨眉山圖》,在巴西所作《題蜀中四天下》《故鄉(xiāng)牡丹》《峨眉山憶游》《題蘑菇圖》,在巴黎所作《巴黎題舊作》,在臺灣所作《題峨眉佛光圖》《峨眉奇峰》,在敦煌所作的《夢蝶》,等等,都是對故鄉(xiāng)美麗景色的描寫,盈溢著一份揮之不去的情懷,有濃郁的巴蜀文化特色。
張大千詩詞中浸透的對家鄉(xiāng)自然景物的喜愛之情,使其作品更具濃郁的情感力度和強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內其他地方游覽時,張大千很多時候會自然想到四川,如《夢蝶》前句還在描繪黃沙白草的無奈,后面卻在寫“從知蜂蝶尋常事,夢到青城古洞前”,一種悠悠的情思蕩漾開來,對青城山的思念之情彰顯無遺,給人帶來無窮的回味。在異國他鄉(xiāng),對家鄉(xiāng)的美景更是戀戀不忘,凸顯了游子眷戀故鄉(xiāng)的情懷。
二、張大千詩詞豐富多彩的審美對象
張大千一生游歷的地方很多,這些經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詩詞的審美境界,擴大了其詩詞的審美范圍,使張大千的詩詞顯示出了獨特的風格,既清新自然,又豪邁多情,有時候又有對生活、人生、社會的獨特感悟。
張大千去過香港、臺灣、巴西、美國、印度、阿根廷、法國等很多地方,所到之處,他常去游覽各地的名勝古跡,其題畫詩詞盡情地傳達了他的獨特觀感與見聞,如《印度大吉嶺組詩》《觀尼亞加拉大瀑布》《題所畫巴黎模特兒》《瑞士紀游》《八德園一角》《題印度女子像》《瑞士雪山游屐》《摩詰山園登高》《日本游詩》《壬寅九日大屋山登高》《題日本女護士畫像》《巴西石瀨》《移家美國西岸克彌爾》《憶摩詰山園》《喜雨圖》等,對各國美麗的風景、難忘的人物都充滿感情,尤其是對巴西的八德園,因為張大千在此居住了長達十七年的時間,那份自在和愜意使張大千對此地有更濃厚的感情。《八德園一角》:“不栽粟芋不栽桑,鑿個陂塘一頃方。修竹萬竿塵隔斷,老夫胸次有瀟湘?!睂懗隽松畹拈e適和內心的寧靜,“修竹萬竿塵隔斷”寫出了張大千在八德園的自在而為,不受塵世的喧囂影響,張大千在八德園建立了自己的個人天地,他充分享受著這個地方的寧靜,自由作畫、快樂寫詩,由此可見張大千對八德園的偏愛。
張大千盡管在國外漂泊了幾十年,但創(chuàng)作的詩詞還是以描寫國內的山川、人物居多,由此可以看出,張大千的心始終未離開自己的祖國。
三、張大千詩詞的情感書寫
張大千詩詞有很大的情感張力,表現(xiàn)在:對自然萬物之愛,對家人、友人之愛,對國家、民族、家鄉(xiāng)之愛,對古代名人的由衷贊美。這些使張大千詩詞的情感更加豐富多彩,同時,又使其詩詞具有了打動人心的巨大魅力。
張大千對自然萬物有獨特的感悟,所到之處,常用繪畫和題畫詩詞來表達自己對這些地方的喜歡。自然的一切,皆能引起他豐富的想象,他觀察細致入微,情感自然融入到景色之中,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在上海所作的《觀瀑圖》:“眼前便有千里思,蜀箋一幅多山夢”,在自然景色中寄托著張大千的思鄉(xiāng)之情;《題山水冊頁》:“萬里風云一葉舟,武陵春色滿枝頭。漫言遁世桃源好,流水飛英處處愁?!泵谰爸屑耐辛藦埓笄o限的惆悵與無奈。而張大千對生活品味的追求卻是酣暢淋漓的,如《題蘿卜晚菘圖》:“閉門學種菜,識得菜根香。撇卻葷膻物,澹中滋味長?!币环N悠然的快樂之情表達得非常充分。在《南岳圖》中他還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破碎的憂憤之情,憂國憂民的意識使題畫詩詞更顯意境深遠?!饵S花水仙》借景抒情,寫出了張大千對朋友的真摯情感,往事歷歷在目,而朋友已逝,其落魄的心境與孤寂是失去友人后的寫照。這些詩詞,借景抒情,表達了張大千豐富復雜的情感,大大提升了詩詞的審美境界。而有的情感是在素樸的語言中直抒胸臆,表達了張大干對親人、朋友、家鄉(xiāng)刻骨銘心的牽掛和無盡的思念。《念嬌兒》表達了對女兒生病的擔心和牽掛。《思家》:“已過中秋近重九,山川信美客思家。寂寥秋色無人賞,今歲芙蓉定不花?!北磉_了對故鄉(xiāng)的無盡牽掛,尤其是中秋、重陽節(jié)都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自然容易勾起漂泊在外的張大千的思家之情?!杜斡讶藭恢痢繁磉_了無限的惆悵,內心的寂寞和諸多的牽掛,讓張大千難以釋懷?!洞鹩讶藭分懈且砸环N難以言說的心情敘述了自己歸家不得,一切都無太多心情去做,連基本的生活有時候也懶得理的狀態(tài),一句“獨行宜痛苦,小酌亦沉酣”表達了多少痛苦與無奈?!稇燕l(xiāng)》是對故鄉(xiāng)四川的魂牽夢繞,在夢中見到故鄉(xiāng),讓作者欣喜不已?!独弦印犯嗟乇磉_了張大千年老患病的苦痛以及漂泊之苦。這些詩詞,張大干毫不掩飾地表達了自己的各種情感,有時豪情、有時柔情、有時多情的性情通過其詩詞得到了很好的表現(xiàn)。
自然萬物是張大千醉心表現(xiàn)的對象,其蘊涵的情感也呈現(xiàn)出多樣性,使張大千的詩詞更具情感魅力。
四、張大千詩詞的深厚文化底蘊
張大千詩詞處處透露出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比較工整的句式,古樸的語言,引用的典故、傳說等更使他的詩詞具有了非常濃厚的傳統(tǒng)文學韻味。同時,他在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還融入了現(xiàn)代人的情感和表達方式。
張大千扎實的古文功底,使他在創(chuàng)作題畫詩詞時,信手拈來,旁征博引,有很豐富的文化含量,常常是把古代的歷史典故、歷史故事、歷史人物、神話傳說等自然地融入詩詞的意境中,既巧妙含蓄,又增添了詩詞的無窮意味,拓展了詩詞的表現(xiàn)力,更增加了讀者豐富的想象力。在《題山水圖》中,“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引用寇準的詩句表達閑適的心境;在《蓮花峰》中,“韓公殊可笑”則把韓愈所經歷的故事自然融入詩中,引人無盡的聯(lián)想;《夷陵三游洞》中,“尋詩問蘇黃,捫碑識元白”兩句中就包含了宋代大詩人蘇東坡、黃庭堅,唐代大詩人元稹、白居易。詩詞中處處透露出的知識含量使張大千的詩詞能引起人更多的聯(lián)想,也顯示了其文化功底之深厚。
五、張大千詩詞的獨特價值
張大千詩詞的獨特價值不僅體現(xiàn)在超越時空的審美上,還體現(xiàn)在詩詞中透露的情感、豐富的人生閱歷、細致入微的描寫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上,而且最為獨特的是其題畫詩詞。單獨欣賞詩詞,同樣能欣賞到張大千詩詞中的細膩真摯,而與畫面結合,那種畫面外的點染更是妙不可言,充滿了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美妙境界。
張大千詩詞的魅力在于保留了古代詩詞的意境,與他所創(chuàng)作的繪畫交相輝映,但他又不拘泥于已有的傳統(tǒng),李永翹認為:“張大千在‘以古入詩’上,卻是手法靈活,形式多樣,往往信手拈來,即成妙語文章,仿佛如魚得水,渾如自然天成,表現(xiàn)出了他在善于繼承與善于創(chuàng)新上的精深功力和精湛藝術才華?!蓖瑫r,他的題畫詩詞更多地表現(xiàn)了對自然萬物的喜愛,所以,借古是為了更好地抒懷,古代傳說、典故、名人等,無疑為營造優(yōu)美的意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尤其與畫面搭配。
張大千詩詞可以有助于大家了解其人生經歷,洞察他在游歷世界各地時,內心復雜多變的情感。而最為值得一提的是,張大千一輩子心系祖國、情牽故鄉(xiāng)的情懷使他的詩詞有一份蕩人心魄的魅力,超越了一般詩詞的情感力度和強度。而張大千對親人、朋友的無限的愛,融入到詩詞創(chuàng)作中,更多了一份柔情和真性情。
張大千擅長對人和物進行精細觀察,善于捕捉有意義的畫面,這就使他對美的感悟更為獨特,也使他的詩詞創(chuàng)作更具美感,多了一份精細中的驚心動魄之美。很多平常的人、事、物,被張大千寫進詩詞卻多了一份情致,顯示了張大千駕馭詩詞的非凡才情和卓越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