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何遜是南朝時期一位重要的詩人,他繼承和發(fā)展了永明體的創(chuàng)作風格,進一步完善了五言律詩的形式與內容,詩作音韻優(yōu)美,對仗工整,已開唐詩氣象。何遜因為其在政治上的軟弱和失意,其作品多寫對游宦生活的厭倦以及漂泊異鄉(xiāng)的羈旅鄉(xiāng)愁,而且語言明麗優(yōu)雅,意境清幽安靜,風格較為獨特。本文將從其人生經歷和詩歌創(chuàng)作兩個角度,對其進行細致分析。
關鍵詞:羈旅分別 明麗清幽 梅花
歷代寫梅花的詩詞作品中,宋代詞人姜夔的《暗香》和《疏影》算是上流,但是姜夔在《暗香》中卻特別提到了一個人,他寫道:“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蹦敲催@個何遜是何許人也,為何姜夔一寫到梅花,就想起他呢?
一、早歲隱居荒野際
何遜,南朝詩人,字仲言,八歲能賦詩,二十歲的時候,被州郡推薦為秀才。何遜的才華與詩名漸漸在名士圈中流傳了起來。當時的文壇領袖范云見過何遜的文章,大加贊賞,和何遜結成了忘年交。范云對自己的親朋好友說:“我看當代的文人,質則過儒,麗則傷俗,其能含清濁,中今古,只有何遜一人呀?!绷硪晃恢娙松蚣s也曾經稱贊何遜說:“我是你詩的忠實讀者,你的詩我一天讀上三遍仍然不夠?!?/p>
盡管何遜名聲在外,但是因為家境貧寒,仕途對他來說仍然遙遙無期,所以青年時期何遜的生活狀態(tài)是幽居田園,他最深的感觸便是孤獨寂寞,這種獨特情懷也被寫入了他的詩作中。例如那首《野夕答孫郎擢》:
山中氣色滿,墟上生煙露。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隱樹。
虛館無賓客,幽居乏歡趣。思君意不窮,長如流水注。
周圍的環(huán)境是如此靜謐,以至于作者的感覺變得異常敏感。他看到了山中淡淡的霧靄和荒村人家的朦朧煙火色,他看到了寂寥的星星慢慢從云層中顯露出來,他聽到了被樹葉遮掩的野雀發(fā)出的快樂而響亮的鳴叫。盡管擁有寧靜,但何遜沒有喜悅,因為他渴望朋友和賓客,來安慰自己青春躁動的心。他對遠方朋友的思念,如潺潺流水一般,奔騰向前,從不斷絕。
梁天監(jiān)年間,何遜終于等到了機會,他被南平王蕭偉引為賓客,掌記室事,史書記載蕭偉懂得禮賢下士,十分尊重和善待人才。蕭偉曾積極將何遜推薦給梁武帝,希望幫助其飛黃騰達。
二、過分顯才遭舍棄
蕭衍開始對何遜還是很重視的,但是漸漸對他產生了厭惡,原因是何遜總難脫文人的清高與自我。
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文人是很難擁有自我的,他們的理想是憑借自己的才華獲得統(tǒng)治者的尊重,但是統(tǒng)治者往往是將他們作為滿足自己虛榮心和娛樂心的工具。何遜沒有看透這層,后來的大才子李白也沒有看透這一層,所以他們最終都遭到了統(tǒng)治者的拋棄。
史書記載蕭衍這個人自以為聰明博達,惡人勝己。而何遜因為書生意氣,自負才高不懂得自謙奉迎,所以得罪了蕭衍。梁武帝對何遜的表現(xiàn)很是不滿,對他評價道“何遜不遜”,意思說何遜賣弄才華對上司不敬。惹怒了當朝皇帝,何遜的升遷之路從此被徹底斷絕,剛剛覺得生命進入春天的何遜,馬上又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
何遜不得不從京城輾轉到了地方,在安成王蕭秀府任職,蕭秀是武帝第七弟,自幼喜愛詩書,史書上說他“美風儀,性方靜”,為人清心寡欲,別無它好,惟嗜典籍,是一個著名的藏書家。
盡管蕭秀對自己很關心,但是何遜對政治已經失去了興趣,何遜對官場的認識已比入仕前深刻得多,他已經深諳官場的黑暗了,但是因為其理想主義者的品性,又不愿隨波逐流,同流合污。因此他感到很疲倦,想從官場抽身而退,回歸田園,修身養(yǎng)性,頤養(yǎng)天年。
三、歸去來中凄涼意
沒過多久何遜的母親去世了,按照禮制,何遜必須回家守孝三年,何遜終于可以從勞神費心的公務羈絆中解脫出來了,但是現(xiàn)在無官一身輕的何遜,又開始惦記仕途了。他在《秋夕嘆白發(fā)》中寫道:
宵長壁立靜,廓處謝歡愉。
月色臨窗樹,蟲聲當戶樞。
飛蛾拂夜火,墜葉舞秋株。
逐物均乘鶴,違俗等雙鳧。
故人倘未棄,求我谷之喁。
這首詩顯然是描寫何遜在田園生活的情景,那里有田有小屋,還有池塘,禽圈,更有寧靜的夜晚,但是何遜卻無法安睡,他靜靜看著月色如水、飛蛾撲火,聽著秋葉墜落,蟲鳴窸窣。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想到了自己舉步維艱的仕途,別人都紛紛坐上仙鶴升官,而自己卻如鴨子一般一瘸一拐地走著,為什么別人都能去追求功名利祿,而自己偏要固執(zhí)地遠離世俗、堅持自我。
想到這,何遜產生了一種被拋棄感,越發(fā)地感到孤獨了。最后兩句幾乎成了自憐自艾:“有誰能將我從這困境中帶出,有誰能引我出山呀?!?/p>
守完孝后,何遜被征召為廬陵王(蕭續(xù))記室,史書上記載這個蕭續(xù)“少英果,膂力絕人,馳射游獵,應發(fā)命中……續(xù)多聚馬仗,畜養(yǎng)驍雄,金帛內盈,倉廩外實”,是位貪財好色的武將,自然對文學不甚喜好。因此,何遜對這次出仕的前途并不看好,所以心情也是灰色的。
他在《臨行公車》寫道:“平生多意緒,懷抱皆徂謝。念此將如何,撫心獨悲吒。”公車就是官車,何遜坐在蕭續(xù)來接自己的官車上,心情難以平復,馬上又要回歸政壇了,可是自己卻不再有奮斗的動力與熱情了。人生中遭遇了太多的坎坷與挫折,以至于當初的理想與抱負都泯滅了?!搬拗x”在這里就是消失的意思。何遜心中充滿了凄涼和無奈,不禁感慨:這次出去又會怎樣,又能怎樣。
四、詩情細膩體物微
何遜的政治個性是軟弱的,但是作為一名詩人,他憑借其細膩與精致的內心,寫出了大量優(yōu)美真摯的詩歌,至今仍然會讓讀者感動。如《酬范記室云》:
林密戶稍陰,草滋階欲暗。
風光蕊上輕,日色花中亂。
相思不獨歡,佇立空為嘆。
清談莫共理,繁文徒可玩。
高唱子自輕,繼音予可憚。
范記室就是范云,范云曾經給何遜寫過贈詩,所以何遜寫詩給以酬答。詩最精彩是前四句,展現(xiàn)出了何遜敏銳的藝術觸覺和高超的詩歌表現(xiàn)力,樹林郁郁蔥蔥,但是距離較遠,投影到自己的院子里則只有淡淡的樹蔭而已。臺階前青草茵茵,但是因為樹蔭的遮擋,所以草的顏色不是那么明亮,而是發(fā)出暗綠的色澤來。
何遜目光又轉移到了花上,微風吹拂,花枝顫顫裊裊,風是那么的溫柔,在其吹拂下花朵似乎正在優(yōu)美地舞蹈,陽光變得更加熾熱濃烈起來,因為花朵繁茂叢生,所以射入花叢的日光被反射得凌亂破碎,被打亂的光進而越發(fā)映照出花的明艷嫵媚來。謝眺在《和徐都曹出新亭渚》中寫有“日華川上動,風光草際浮”,但是似乎不及何遜的這兩句來的緊湊和深入。何遜目光的細致入微,對自然界感知的絲絲入扣,反襯出了其內心的寂寥和靜謐,沒有這種空寂幽深的心境,也絕不會有這樣驚心動魄的發(fā)現(xiàn)。三四兩句中難度最大的是“輕”“亂”二字,這二字通過寫其他景物來反向刻畫花的姿態(tài)和顏色,別開生面,很富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出了何遜高超的藝術技巧和文學天賦。再如《與胡興安夜別》:
居人行轉軾,客子暫維舟。
念此一筵笑,分為兩地愁。
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離恨,獨守故園秋。
前四句寫的是分別的情景,送別的人停下馬車,遠游的人停下征船,兩人相聚進行話別,告別的宴會氣氛很好,大家有說有笑,但是一想到分別,情緒便暗淡下來,很快這種歡笑就要化成兩地的相思和離愁了。于是大家干脆保持沉默吧,在一片寂靜中,大家的注意力開始轉移到自然界,秋夜是如此的安靜和美麗,寒冷的池塘邊,綠草紛紛被露水打濕,每一株小草都被一種冰冷壓抑得沉甸甸的。清冷的月光倒映在清澈的淮水之上,那綿延不絕的流水一直通向遠方,通向天涯。奔向異地的客人,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歸宿,而詩人自己卻還沒有。送別了客人,充滿離愁的詩人將更加孤獨,他將要一個人度過故園的秋天了。
作者通過歡笑來對比離愁,通過蕭瑟的秋天的夜景來烘托離別的傷感,更在詩中寄予了自己對人生的迷茫和感慨,讓人讀來纏綿悱惻,為之感到心頭沉重。
何遜最為人稱道的是那首《詠早梅》,別名為《揚州法曹梅花盛開》:
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
銜霜當路發(fā),映雪擬寒開。
枝橫卻月觀,花繞凌風臺。
朝灑長門泣,夕駐臨邛杯。
應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
這首作品作于何遜任職于建安王蕭偉幕府期間,何遜所到賞梅的地點應該是蕭偉的花園,所以他用梁孝王的兔園與之相比。在美麗的花園中,千姿百態(tài)的花朵爭妍斗奇,依據(jù)時節(jié),一撥撥次第開放。其中最讓人驚艷的就是初春的早梅,她們頂著霜雪,在路邊和宮殿旁綻放風姿,成為皇家園林中最美的風景。接下的兩句,何遜穿越歷史隧道,展開了美麗的想象,將梅花與歷史中的風雅人物進行聯(lián)系。早上梅花伴著長門幽閉的陳阿嬌而憂傷,晚上梅花又伴著榮回故鄉(xiāng)的司馬相如而欣喜,她們是如此的善解人意和溫柔可人。最后兩句何遜更是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梅花的可貴品質,這些梅花知道自己生命的短暫,所以珍惜每一刻的春光,勤奮地立于枝頭,早早盛開。何遜盡管在此詩的中間部分,寄托了一些生命的哀愁與茫然,但是最后的收尾還是充滿希望的,他以花自喻,勸慰自己要加倍努力,早日建功立業(yè)。
這首詩傳播甚廣,使得何遜成為了梅花的紅顏知己,后人一提到梅花便想到了何遜,同時也將揚州牢牢地和他捆綁在一起,以至于后人只要到了揚州就會去尋何遜吟詠梅花的所在,杜甫甚至在詩歌中寫道:“冬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笔聦嵣?,此揚州非彼揚州,何遜詩中提到的揚州就是現(xiàn)在的南京,而非唐宋時期的廣陵揚州。但真實與詩歌的稍微偏差又有何妨呢,這反而引出了那么多美麗的情思與故事來。
五、羈情別緒長流傳
何遜寫的酬答、傷別的作品也非常有感染力。
比如他的《相送》:“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弊髡吡髀洚愢l(xiāng)佇立于江邊,潮濕清冷的江風一吹,一種人生的寂寞蒼涼之感不禁浮上何遜心頭。更讓人不堪的是,天色突然暗了起來,暴風雨即將到來,狂風大作,江水被吹得波濤洶涌,白浪翻滾。作者的心情更加低沉暗淡了。
一個“暗”字,既是陰暗的環(huán)境描寫,也是低沉心境的真實展現(xiàn),整首詩充滿了對比與映襯,浪是白的,天是黑的,風雨是越發(fā)的肆虐,情感是加倍的凄涼,自己是如此地思念故鄉(xiāng),但足跡卻離故鄉(xiāng)越來越遠。整首詩的感情基調經過反復的渲染與烘托,呈現(xiàn)出一種強烈濃郁的酸楚之感,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何遜還有一首廣為流傳的詩作《臨行與故友夜別》:
歷稔共追隨,一旦辭群匹。
復如東注水,未有西歸日。
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
相悲各罷酒,何時同促膝?
這首詩作于他即將告別蕭偉幕府的舊同事,轉投蕭續(xù)手下當差的時刻。馬上就要和老朋友分別了,過去的一幕幕美好的回憶涌上心頭,同過去說再見太難了,但是它們注定會如同江水一樣西去不歸。窗外夜雨闌珊,寒意陣陣,盡管房間里燈火輝煌,但是離情讓大家覺得屋里很是昏暗。這酒喝得越來越傷悲了,干脆喝完最后一杯就分別吧,只是不知何時再能相會。
如果《詠早梅》還有幾分強振的希望與快樂,那么這首詩已經滿是傷悲了。但何遜的魅力就在于,在凄風苦雨的南朝歲月中,傳達了對人生的喟嘆與哀吟。
何遜后來隨蕭緒出任江州,天監(jiān)十八年(519)前后,悄無聲息的卒于任所。
何遜為南朝山水詩派代表人物之一,他進一步發(fā)展了“永明體”的詩歌創(chuàng)作,其詩作對仗工整音韻和諧,最為可貴的是其作品中透出那種清幽明麗的情志意趣,頗似唐人的風姿。沈德潛說:“五言律,陰鏗、何遜、庾信、徐陵已開其體?!北M管其作品尚未達到全篇情思交融、通達順暢的高度,呈現(xiàn)出某種“意銳才弱”的特點。但在脂粉氣息濃郁的南朝詩人堆中,他詩作透露出的那股“清新”,還是顯得非常珍貴和具有進步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