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報有篇文章寫道:“李某自持喝過幾年墨水,信筆寫了張借據(jù),后來賠掉數(shù)千元。”這里顯然用錯了“自持”這個詞。文中要表示的是“倚仗”的意思,當(dāng)用“自恃”而非“自持”。
“恃”音shì,有依賴、倚仗的意思,如《說文》:“恃,賴也?!币苍S是先民們覺得依靠、倚仗主要是一種心理上的感覺吧,所以就讓它從“心”。“恃”字很早就已出現(xiàn)在典籍中,如《詩經(jīng)·小雅·蓼莪》:“無母何恃?”而曹操之所以斬了楊修,則是因為他“恃才放曠”,猜出“雞肋”口令的寓意并說了出來。我們現(xiàn)在也經(jīng)常講某人“恃才傲物”,什么都不放在眼里。這幾種例子中的“恃”字都是依靠、倚仗的意思。
“持”音chí,它的本義是“握”,這是手的動作。與“恃”字義項單一、變化不大不同,“持”字有很多引申義。由拿著、握著(如持槍)可引申出掌握、控制、主管、料理等義,如把持朝政、持論公允、主持、操持等;由控制之義又可引申為約束,如持身嚴(yán)正;由本義引申也可指支撐、支持,如堅持、持久、保持等;由此又可引申開去,可表抗衡、對抗之意,如相持不下,等等。
“持”字義項較多,“自持”可以指自我克制,也可指自守、自固及自己掌握或處理、自己堅持等義。在現(xiàn)代經(jīng)常用的主要是“自我克制”這一義項。從《史記·儒林列傳》的“寬為人溫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書”,到巴金《滅亡》的“但他終于能夠自持,不曾把愛情向李靜淑表白出來”,都是用的這個意思。我們現(xiàn)在也說“某人喝了幾杯酒便不能自持”等等。
總之,“自恃”主要表示仗著自己某方面的長處;“自持”則表示自我克制、約束。因兩者形似音近,容易導(dǎo)致誤用,故須細(xì)加辨析。
(選自《咬文嚼字》,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