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造神的年代了,用戶想看什么,橘子娛樂就寫什么。
徐小平有次在真格的CEO群里發(fā)了條微信,說創(chuàng)業(yè)得做出特色——新東方販賣的是夢想,蜜芽販賣的是放心,而橘子娛樂的標簽是給人快樂。創(chuàng)始人唐宜青有點意外:“沒想到徐老師也看橘子娛樂。”
娛樂對橘子而言是切入口,作為一個新媒體平臺,它給自己的定位是中國版的BuzzFeed,以娛樂的態(tài)度和視角為切入點,為用戶報道有趣的事物。目前,橘子娛樂已經獲得經緯和真格基金跟投的A輪融資。
從明星八卦打入年輕人圈子
在橘子娛樂之前,唐宜青團隊曾打造過一款叫“槽廠”的產品,是一款圖片社交吐槽應用。用戶可以自己上傳一張圖片并貼上想吐槽的文字,其他用戶會根據槽點發(fā)彈幕,點擊對方的用戶頭像還可互相關注進行社交。這款在社交互動上和后來的橘子娛樂有異曲同工之處的產品,iOS下載量超過100萬。有投資人勸過唐宜青要不直接做社交,她拒絕得很干脆。
唐宜青是強勢且極有主見的人,橘子娛樂的大方向也從未變過:第一核心戰(zhàn)略是做泛娛樂新媒體,第二面向年輕的90后。因此,盡管做的是娛樂資訊,但在朋友圈被廣泛轉載、讓橘子娛樂被大眾所熟知的內容,很多并非純娛樂資訊,比如“在雪崩中遇難的谷歌高管”“做營銷的斯巴達勇士”等等。
橘子娛樂并不是純娛樂明星八卦的資訊提供商,娛樂八卦只是他們刻意打造的爆點與入口。唐宜青稱,橘子真正針對的是“90后”或者以后的“95后”的泛娛樂消費?!盁o數數據表明,娛樂、明星、八卦占據了他們資訊消費的40%,那橘子就從這里切入?!?/p>
數據決定熱點,彈幕高于文章
唐宜青做過調查,現在的年輕人獲取信息的來源80%是微博,門戶新聞的受眾群多為35?40歲的人群,所以要想獲取年輕的用戶群,在內容上首先得和傳統(tǒng)的娛樂資訊報道方式有所不同:
第一招:緊跟熱點,速度要快。唐宜青以前在雜志工作,一個月出四篇稿。創(chuàng)業(yè)之后,她感嘆為什么以前那么少的工作量,自己每天還那么忙。現在,橘子娛樂每個編輯的工作量一天差不多十多條?!白鲑Y訊給年輕人看,效率很重要。”橘子娛樂的會議室大屏幕上每天都會滾動顯示當天的微博熱點和熱搜。與以前在雜志的拍腦袋報選題不同,唐宜青表示他們會根據后臺數據、微博熱點、熱搜來炮制內容?!艾F在不是造神的年代,我們給用戶看什么他們就看什么,而是,他們想看什么我們給什么內容?!?/p>
第二招:彈幕得高于文章。彈幕在各種逗比類App的運用已經屢見不鮮。但唐宜青否認了借鑒B站彈幕。她說自己對橘子娛樂項目的籌備已經有3年左右,在國外上學的時候考察了很多國外App對社區(qū)的經營,發(fā)現彈幕會是個不錯的功能,所以一早就打算做。
就算彈幕已經流行,但是放到資訊類App中,橘子也算趕了個早。不光如此,唐宜青發(fā)現橘子娛樂所面對的用戶群體大多在16?30歲之間,這個人群的自我意識很強,于是,除了用彈幕吸引用戶參與互動,另一個創(chuàng)新就是將彈幕放在文章之上,“讓用戶感覺他的言論是很重要的,是凌駕于文章之上的”。
第三招:語言風格得像和朋友聊天。唐宜青對新編輯說得最多的就是“別太文藝,別裝”。在她看來,前幾年文化的主流還是端著的?,F在逗比的表達方式,能讓大家開心。“編輯的寫作風格就得像在豆瓣、天涯上講話一般?!币拥貧?。
橘子娛樂里體現這一點的除了文章外,最明顯的就是“橘子瞎訪”欄目。這個用無厘頭的形式和明星對話的節(jié)目,曾單日點擊率過萬。這個欄目完全是編輯在實際采訪時玩出來的。橘子瞎訪欄目的編輯是個90后女孩,不喜歡和明星談人生大道理:“現在年輕人不喜歡這個。幾分鐘之內讓明星掉個眼淚也挺沉重的?!彼麄兘o明星制造了很多假設的命題,比如問趙又廷自己和高圓圓誰美。“讓他們去發(fā)揮去演,往往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包袱和笑料出來。”
通過內容分發(fā)獲取用戶
橘子娛樂在3月初接入了今日頭條的媒體平臺,目前總閱讀數近5.78億,平均閱讀量在30萬次以上,上線以來有多篇文章被網友發(fā)現后發(fā)布到微博,連續(xù)多日出現在“熱門話題榜”上,或者轉發(fā)至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很多文章的單篇閱讀量達到200萬次以上。
目前橘子娛樂和Zaker、一點資訊、網易、鳳凰、UC游覽器都有合作,唐宜青說他們所做的事情不側重于置換流量,而是讓更多的人看到好的內容。在國外時她發(fā)現BuzzFeed的很多內容也不是自己的App直接傳播出去的,很多是從Facebook、Twitter上轉出去的。這樣的效果甚至往往比App自身營銷來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