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緊接著組建政務院各個部委等職能機構。新組建的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組成人員,一部分來自老區(qū)的華北水利委員會,一部分來自北京市委。我們一行20多人在李葆華、李伯寧、李化一帶領下,就是由中共北京市委調來參加組建水利部的沖央任命傅作義為新中國第一任水利部部長,李葆華(李大釗之子)為水利部副部長兼黨委第一書記。
那時,剛剛解放,百廢待興。組建各個部委,沒有現成的房屋可用,只有從剛接收的一些房產中分配選用。水利部最初的臨時辦公地點在南長街一號,就是原商震公館舊址辦公。不久又搬到和平門內西半壁街22號。那是一座年久失修的呂祖廟,房管部門分給水利部做了辦公地。我們一幫小伙子拆了舊佛像,清理了供桌。這些房屋分別做了各個職能部門的辦公室。那座大呂祖佛像,大約有五米高,佛像背后有一個蓋子,打開以后,我們看到里邊裝有約五斤重、質量非常好的新棉花,還有一掛銀片,上邊分別刻著心、肝、脾、胃、腎字樣,還有一些五谷雜糧。所有建筑,呂祖殿是最大的一間,修整后做了部長和辦公廳辦公室。
有意思的是,修建呂祖閣下水道時,施工工人意外地挖出一個大壇子,打開一看竟是每個約有50兩重、裝得滿滿的一壇子白花花的銀元寶。那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元寶。記得,當時部里獎勵挖溝工人每人三天工資。傅部長、李部長決定將挖出來的白銀速交國庫,由保衛(wèi)科、行政科兩科長共乘一輛小汽車將白銀送交到銀行,銀行稱了一下竟有近一萬兩!估計這些白銀可能是廟里的老道士生前私埋的財產。
大家知道現在的釣魚臺國賓館吧,那里原來是傅作義將軍的私人別墅。水利部剛成立的那一兩年,工作人員不足百人。傅部長在星期天或節(jié)假日,經常派幾部卡車拉著我們到釣魚臺花園玩,還可帶子女家屬。他給大家照相,午餐是每人一份日式盒飯,還用留聲機放唱片大家學跳交誼舞。
1952年以后,傅部長將釣魚臺別墅交給了國家,以后改建成現在的釣魚臺賓館。他在其他地方還有一些房產,也交給了國家。當時還是供給制待遇,吃飯不要錢,免費發(fā)服裝及日用品。以后改成“包干制”,每月十三萬五千元(等于13.5元),吃九萬元(9元)伙食,剩下四萬五(4.5元)作為零用(女同志另發(fā)衛(wèi)生費)。當時還是很艱苦的,伙食也不好,因此,傅部長每到節(jié)假日都會自己拿出錢來貼補食堂,幫助大家改善伙食。(注:1953年國家對貨幣進行過一次改革,一萬元換一元,所以每月的生活包干費13萬5千元=13元5角)1952年后又改成工薪制,掙小米,一斤小米合一角錢。
成立初期的水利部不足百人,上下級都平等相處,和藹可親。每周工作六天,白天上班工作,晚上吃過飯還有不少于兩小時的政治學習、討論。每到周末大家才能一塊玩玩,放留聲機學習跳舞。
1950年12月,我22歲,我愛人20歲,當時是法定允許年齡。我倆同在辦公廳工作,經過一年戀愛,經組織批準,北京市人民政府第五區(qū)區(qū)公所簽發(fā)了證書,于1950年12月30日舉行婚禮。婚禮是在大食堂兼禮堂舉行的。我倆的結婚禮服是分別用灰斜紋布做的中山裝和列寧服,當時算是很講究了。上至部長,下至一般工作人員,都來參加我們的婚慶活動。那時沒有什么結婚程序。傅部長給我主持婚禮,并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李葆華書記給我們做證婚人。參加我們婚禮的每一個人,都在婚禮的簽名綢上簽了名。時至今日我們還作為珍貴禮物保留著。整個水利部的工作人員和我們雙方家長、親屬都參加了婚禮。因為大家都是供給制,只能買些水果糖、花生瓜子、煙卷,大家吃吃,發(fā)發(fā)言,年輕人鬧鬧、起起哄。原來的一間奶奶廟做了我們的新房。這里我想說一下結婚當晚的小花絮:大批鬧洞房的哥兒們走后,已經快12點了,打算由床下找出臉盆準備洗洗睡覺,沒想到在床底下還藏了一個鬧洞房的人,他已經“臥底”床下3小時了,幸虧發(fā)現,否則半夜里他突然爬出來就尷尬難下了!
傅作義部長一貫生活儉樸,素以“布衣將軍”著稱。擔任水利部部長后,大都穿普通灰色平紋布制服。除非有重大活動,偶爾也穿穿他那套舊藍呢子制服外,平時很少見他穿。水利部組建后,在全體職工大會上,我多次聽過傅部長講話。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抗美援朝動員報告,他從敵我軍事裝備、雙方實力對比、為什么要抗美援朝,怎么打法,抗美援朝一定會勝利等等,分析透徹。沒用稿子,一氣講了三個半小時,聽得十分過癮。傅作義部長因平時衣著樸實,布衣布鞋,表面看不出是個軍事家。通過這次報告,讓人服氣:“真不愧是個軍事大家!”
1950年,我作為水利部的專職攝影記者,和《人民日報》特約記者進行專題報道,并開始奔赴全國各個江河流域攝影采訪。那時剛解放不久,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百廢待興。我在各個水利工程工地采訪時,數次碰見傅部長在工地參加開工剪彩或視察活動。
譬如1951年開工興建的官廳水庫,庫容22億7千萬立方米,那是解放以后開始興建的京郊第一座大型水庫。傅部長數次去工地視察,為工程開工剪彩、講話。
1956年2月冬天河北省房山縣(現屬北京郊區(qū))利用地下泉水興建了一座只有幾十千瓦的小型水電站,傅部長應邀也參加了他們的建成慶?;顒?。1957年4月13日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開工,《人民日報》發(fā)表社論和整版專題畫刊,稱贊為“舉世矚目的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當時在我國還是首次攔斷洶涌的黃河興建這樣的大型綜合工程。傅作義部長、甘肅省長鄧寶珊、蘇聯(lián)專家等出席了當天的開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