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1706~1790年),美國科學家、發(fā)明家、政治家、外交家、社會活動家。他在北美獨立戰(zhàn)爭中起了重大作用,是美國的創(chuàng)建人之一,參與了起草《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
我想出了一個達到完美品德大膽而費力的計劃。我希望我一生中,在任何時候都要做到不犯任何錯誤,我要克服所有缺點,不管它們是由天生的愛好,或是習慣,或是交友不善所引起的。因為我知道,或是自以為知道何者為善,何者為惡,我想我或許可以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壞事的地步,但是不久我發(fā)現(xiàn)了,實際要做到比我想象的要困難得多得多。正當我專注在克服某一缺點時,始料不及的另一個毛病卻冒出來了,讓人防不勝防。習慣利用了一時的疏忽,理智有時候又不是癖好的敵手。后來我終于弄明白了,光是抽象地相信完善的品德是對我們有利的,還不足以防止過失的發(fā)生,壞的習慣必須打破,好的習慣必須培養(yǎng),然后我們才能希望我們的舉止行為能夠堅定不移始終如一地正確。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因此我想出了下面的一個方法。
在我的閱讀中,我發(fā)現(xiàn)在列舉品德時,每個人的分類多少有點分歧。比方說,“節(jié)制”這個詞,有人把它的意義僅限于飲食,也有人卻使它的意義擴大了,包括調節(jié)其他的快樂、欲望、癖好和肉體的或精神的情欲,甚至把它推廣到貪婪和野心方面。為了明確起見,我主張寧可多設幾個項,每一項底下少包括一點含義,不要項少而含義多。我提出了13種品德,這是當時我認為是必需的,或是相宜的全部品德名稱,在每一項底下我加了一些簡單的箴言,充分地說明了我認為該詞含義應有的范圍。這些品德的名稱和它們的含義如下:
1.節(jié)制:食不過飽,酒不過量。
2.緘默:避免空談,言必對己或對人有益。
3.有序:你的一切應井然有序,一時一事都要有周全計劃。
4.決心:當做必做,做就要做好。
5.節(jié)儉:對人或對己有益才可花錢,決不浪費。
6.勤奮:珍惜光陰,做有益之事,避無謂之舉。
7.真誠:不欺騙,有良知,為人厚道,說話實在。
8.正義:不做不利于人的事,不逃避自己的義務。
9.中庸:避免走極端,容忍別人給你的傷害,認為是你應該承受之事。
10.整潔:保持身體、衣服和住所的整潔。
11.冷靜:不因小事、尋常之事、不可避免之事而慌亂。
12.節(jié)欲:少行房事,除非考慮到身體健康或者延續(xù)子嗣;不要房事過度,傷害身體或者損害自己或他人的安寧與名譽。
13.謙遜:效法耶穌和蘇格拉底。
既然我的目的是養(yǎng)成這完美品德的習慣,我認為最好還是不要立刻全面出擊,以致分散注意力,最好還是“各個擊破”,在一個時期內集中精力對付其中的一個。當我擁有了那種品德以后,接著就開始注意另外一個,這樣下去,直等到我做到了13條為止。因為先獲得的一些品德可以有利其他品德的培養(yǎng),所以我就按照這個主張把它們像上面的次序排列起來。
我把節(jié)制放在第一,節(jié)制使人頭腦冷靜、思想清楚。為了經(jīng)常保持警惕,抵抗舊習慣的吸引和誘惑,這種冷靜的頭腦和清晰的思想是必要的。在獲得和養(yǎng)成了這一品德以后,緘默就容易得多了。在提升品德的同時我還想增進知識,我認為在談話時,與其用嘴還不如用耳朵更能增進知識,因此我想打破我當時正在形成的喋喋不休、愛說俏皮話、愛戲謔的習慣,這種習慣使我只能與輕浮的人交友,因此我把緘默放在第二位。在獲得了這一項和下一項(有序)的品德以后,我估計會使我有更多的時間來執(zhí)行我的讀書計劃。養(yǎng)成了有決心這一習慣后,我就能更堅決地努力獲得其余的品德了。節(jié)儉和勤奮能使我還清債務,會給我財富和產(chǎn)業(yè),會使真誠和正義的實踐更加容易。接著,按照畢達哥拉斯在他的《金詩》里所提出的意見,我認為每日必須檢查,因此我想出下面的方法來進行考查。
我做了一本小冊子,將每一種品德分配到一頁,每一頁用紅墨水畫成七行,每天占一行,每一行上注明代表星期的一個字母。我用紅線把這些直行畫成13條橫格,在每一條橫格的頭上注明每一品德的第一個字母。在這橫格的適當直行中,我可以標記上一個小小的黑點,代表在檢査當天該項品德時所發(fā)現(xiàn)的過失。
我決定給予每一項品德一個星期的嚴格注意,如此輪流替換。這樣,在第一個星期中,我密切預防關于節(jié)制的任何極細微的過失。其他的品德讓它們像平時一樣,只是每晚記下有關的過失。這樣,假如在第一個星期中,我能使寫著“節(jié)制”的第一行里沒有黑點,我就以為這一品德已經(jīng)加強了,它的相反方面已經(jīng)削弱了,其程度也許足以使我擴大我的注意力到下面的一項,爭取在下一周內在兩行中都沒有黑點。這樣下去直到最后一項,我可以在13個星期內完成一個完整的過程,一年可以循環(huán)4次。
一個人要把一個花園里的野草都拔掉,他不能企圖一次就拔掉所有的野草,這樣做會超出他的能力范圍,但是他在某一個時候只拔掉花園里一個花壇中的野草,在拔完了第一個花壇以后,才動手第二個。就像拔草一樣,我希望我能令人欣慰地在我的表格上看到我在品德上的進步,在逐步地清除了橫行中的黑點之后,直到末了,在幾個循環(huán)之后,在13個星期的逐日檢查以后,我會愉快地看到一本干凈的簿子了。
(摘自中國青年出版社《富蘭克林自傳》 " 作者:[美]富蘭克林 " "譯者:王正林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