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計算話費的時候,我才能意識到自己究竟有多少廢話。
其實我不是個話多的人,平時去圖書館或上課幾乎總是獨來獨往。但也許是說話的機會太少,如果哪一周不跟閨蜜煲電話粥,我就感覺憋得慌,好像再不說話就要喪失語言能力似的。
以前,用手機打長途太貴,我就買IC卡去公共電話亭打電話,一分鐘一毛錢。即便是這樣,一張20元的卡,暢快地聊完一次,最多也只剩下8元錢了。
一口氣聊兩個小時,對閨蜜來說根本算不了什么。談到的內(nèi)容無非是生活的瑣碎,心情的起伏,記憶的撿拾,未來的暢想之類,無拘無束,不著邊際。新鮮事聊完了就翻箱倒柜扯出陳年舊事,樂此不疲。聊天,能做什么正經(jīng)事呢?純粹為了休閑罷了。有時甚至說到無話可說,就那么“嗯”“唉”“哈”地僵持,誰也不愿主動掛掉,不愿隔斷這電話線的牽連。通著電話,即使不吭聲,也覺得有個好朋友在遠方陪伴,時光便放松地癱軟下來,懶懶地漫步。
好舒服啊。
再忙,也要擠出時間聊天。有位教授說,聊天就是用說廢話的方式溝通感情。對,我知道自己說的都是廢話,這有什么難為情的?人活著,如果只說有用的話,只做有用的事,就太累了。
功利心強的人往往無法忍受自己精力和時間的浪費。做每件事都有明確的目的,決策時細細斟酌斤斤計較,行動前反復(fù)問自己:做這件事值得嗎?有用嗎?這樣的人過于精明,生怕吃虧,愛跟自己較勁兒,把每一天當(dāng)作氣球——不吹到爆裂臨界點誓不罷休。如此活著,就算累死了也不值得同情。
高中三年,迫于高考壓力,我大概也算是功利心強的那種,在學(xué)校的每一分鐘都盡量充分利用。但每到周日和寒暑假期,我還是會忍不住做一些看起來毫無用處的事。比如花很多時間寫日記,寫信,寫詩。我回家度假是從來不背書包的,因為無法容忍課本和卷子入侵我的業(yè)余生活。我把別人用來補習(xí)的時間義無反顧地獻給文學(xué),只因為單純地愛好罷了。沒想到這些無用之事,到自主招生考試的時候反而歪打正著,為我贏得了參加筆試的機會。我不想宣揚文學(xué)為我?guī)砹耸裁?,我只是深切地體會到,有時候越精打細算越得不償失。人啊,難得糊涂。
現(xiàn)在我最討厭別人說:“你這么付出,圖什么呢?”有時我趴在桌子上連續(xù)幾個小時用鋼筆寫小篆,既不為練習(xí)書法也不為溫習(xí)古漢語,就是喜歡寫,覺得它們很美罷了;有時我花費半天或者一整天寫信,親手剪裁信紙,制作信封,畫上郵票,買來精美的貼紙做裝飾,即便心里清楚可能根本收不到回信。我不圖什么,做這些事是享受,享受生活是人的本能,無需理由和目的。
假期里我買了烤箱、工具和原料,自學(xué)烘焙。每天嗅著滿屋的蛋糕香氣,滿手面粉,忙得不亦樂乎。有人幫我計算購買工具原料、烤箱用電還有人工費時費力的成本,向我證明還不如去蛋糕房買現(xiàn)成的吃,而且如果要開一家烘焙坊,還不如去技校學(xué)習(xí)來得實惠迅捷。我不是傻子,我知道DIY比機械化生產(chǎn)昂貴得多。事實上我做餅干蛋糕不是為了吃也不是為了開店.而只是單純的興趣罷了。親手揉捏柔軟的面團,在糖蛋奶的增增減減中感受微妙變化,站在烤箱旁靜待面團慢慢長大,看著自己愛的人們滿面笑容地品嘗這些糕點……真是無與倫比的幸福!不開店就不能自學(xué)嗎?有人說興趣是自己的孩子,就是要掙錢養(yǎng)著它。不要跟我提什么有用無用值得不值得,我不計得失。夢想就是去做一些成本很高回報很少的事。如果非耍計較回報,那么,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本身就是最珍貴的同報。
只要條件允許,我就喜歡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每當(dāng)我清空大腦,曬著暖陽什么也不做時,我都會感慨“浪費”并不是一個貶義詞。
記得小時候畫素描,剛畫幾筆就匆匆擦掉多余的部分,美術(shù)老師攔住我說:“別擦,每一根線條都是有用的?!睙o用即大用,很多東西其實是沒有標準能夠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