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女子,哪個沒有看過三毛呢?多年后,當我們所看到的很多書都從腦海中漸漸淡去,可三毛的形象依然如此濃烈。
最早接觸到她的書,是《撒哈拉的故事》。那時候的我正上初中,枯燥的學習和一成不變的單調(diào)環(huán)境,萌動而敏感的少女的心,當這一切遇上三毛的故事,那種相遇所激起的強烈的震蕩,無異于電閃雷鳴。大漠黃沙里美麗的赤腳女子,用廢棄的汽車輪胎當沙發(fā),撿來別人不要的棺材板當床,用駱駝頭骨作裝飾,赤手空拳建起了一個美麗的家。她給荷西做飯,用粉絲當做魚翅,把小黃瓜炒出筍的味道,美味而多變的中國餃子征服了異國上司的心……這異域的一切,都是如此神奇而奇妙,讓我知道,除了學習,還有這么豐富有趣的人生。之后,找來了她寫的所有的書,《哭泣的駱駝》是如此悲涼;《稻草人手記》又頗有童趣;《雨季不再來》簡直是我少女時代的倒影……她的文字簡單而富有吸引力,那種深深的共鳴,讓那時的我仿佛找到了知音,她如此善解人意,如此風情萬種,如此放縱恣意,如沙漠里怒放的花朵。
此后的我,有一段時間,把她當成了未來努力的完美目標,我希望有一天能像她一樣,背著背包,去到天的盡頭、海的邊緣,去邂逅一個像荷西那樣的男子,和他一起并肩在天地間馳騁。
1991年1月4日,三毛在臺北的醫(yī)院自殺,消息傳來,那一刻,我的第一反應是:不可能,那么熱愛生活那么真誠努力的她不可能會這樣??墒乔д嫒f確,她離開了。這和她書中的形象是如此的不同,夢想在瞬間坍塌。
以后的日子,沒有了三毛新書的陪伴,內(nèi)心很是寂寞。有一天把她所有的書買來,一一擺放在床頭,雨夜的時候細細再看一遍,依然是治愈系的良藥,相信善良,相信愛,相信真誠便能換回真誠,世界繁華美好。
時光漫漫,三毛已逝去二十多年了,當初敏感的少女,早已是滄海桑田的淡然模樣,也早已明白,世界那么大,牽絆那么多,能去的地方也只是寥寥可數(shù)。看過很多揭秘三毛生平的文章,知道她當年在撒哈拉的時候,也曾脆弱痛哭,也曾在撐不下去時向父親求助。荷西去世后,即使是感情歡好如兩人,她也又遇到王洛賓,發(fā)展了新的感情。她也不像她在書里那樣,時刻溫暖飽滿,更多的時候,是憂郁到不近人情的孤僻。更有人專門去她所描寫的地方一一印證,證明她從未到過她書里寫的那些地方,她的書,只不過是一個謊言。
可是,這些,都算不了什么,在我的印象里,她就是書中所描寫的那樣濃艷熱烈,敢愛敢恨,無所不能。她完成了我永遠無法完成的夢想,以夢為馬,筑石為宮。
感謝三毛,給了少女時代的我那么美的一個夢。滾滾紅塵,我們無法像她一樣去流浪,卻可以隨著她的筆,一起去遠方。她書里千姿百態(tài)的世界,綺麗美妙的異域風情,還有她和荷西深沉浪漫的愛情,就像披著濃艷沙漠毯子的她,永遠盛開怒放。
編輯 / 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