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8日,《習近平用典》首發(fā)式在人民日報社舉行。這本書由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主持編寫并作序,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組織撰寫解讀文字,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國公開發(fā)行?!安粌H序言由楊社長撰寫,就連書的名字,封面設計和內(nèi)文版式,楊社長在聽取出版社社長董偉匯報時,都給出具體指導意見。這部書正是在楊社長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才得以面世?!比嗣袢請蟪霭嫔绺鄙玳L鞠天相告訴環(huán)球人物雜志記者。
《習近平用典》全書共328頁,26萬字,從習總書記數(shù)百篇講話和文章中遴選出他使用頻率高、影響深遠、最能體現(xiàn)他治國理政理念的典故135則,分敬民、為政、修身、任賢、天下、法治等13個篇章。
楊振武社長在序言中寫道:“當今中國正在進行深刻變革,尤其對于各級領導干部來說,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鑒往知來,攻堅克難離不開歷史啟示,為政用權(quán)缺不了理想信念的鈣質(zhì)。因此,學習用典,不只是記住幾句名言、了解幾個典故,更應像習近平總書記那樣,由此推開門、邁開步,不斷深入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寶庫?!?/p>
楊振武社長還寫道:“從精心用典中,我們可以感悟‘以百姓之心為心’的宗旨意識、‘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政治智慧、‘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的務實精神。什么是共產(chǎn)黨人的無私情懷,什么是執(zhí)政者的深謀遠慮,品讀字里行間,已經(jīng)不言而喻?!?/p>
盧新寧副總編輯向環(huán)球人物雜志記者談及此書的意義時說:“很多基層干部、讀者、網(wǎng)友都向我們反映,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一個鮮明的特色就是引用的古代典籍、經(jīng)典名句比較多,諸子百家,唐詩宋詞,信手拈來,寄意深遠,大家很希望能多了解一些這些典故背后的深意。這些用典生動地體現(xiàn)了十八大以來文風的變化。文風是只眼睛,背后其實反映的是黨風、政風,這些用典不僅‘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而且也能成為進一步改文風的范本。用典的背后是‘治世’,體現(xiàn)的是‘習式’治理思想和執(zhí)政風格?!?/p>
“從‘敬民篇’開始到‘辯證篇’結(jié)束,呈現(xiàn)出一個從宗旨信念到思想方法的過程。前半部分更多側(cè)重的是內(nèi)在精神世界的改造,比如‘立德’‘修身’‘勸學’等,后半部分的選取更多側(cè)重的是治國理政的實踐,比如‘任賢’‘廉政’等,雖然不是對習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全景式呈現(xiàn),但這樣的篇目劃分,也力求體現(xiàn)習總書記對領導干部的主要要求、其治國理政的主要思路。” 解讀文字的主要撰寫者——人民日報評論部主編張鐵說。
《習近平用典》的責任編輯蔣菊平告訴環(huán)球人物雜志記者,書中收錄的習總書記引用的最早的典故,是1988年在《弱鳥如何先飛——閩東九縣調(diào)查隨感》中引用的“睫在眼前猶不見”,以睫毛為喻,說明我們往往忽略了近在眼前的事物。書中解讀說:“有時候,那些掛在嘴邊、擺在眼前的道理,反而容易因為思想的固化、利益的藩籬而被棄擲一旁?!?/p>
據(jù)統(tǒng)計,在《習近平用典》中,習總書記引用次數(shù)最多的是儒學經(jīng)典,其中,引用《論語》11次,《禮記》6次,《孟子》4次,《荀子》3次,《尚書》、《二程集》等儒學經(jīng)典著作也被多次引用。道家、法家、墨家的經(jīng)典語錄也頻頻被習總書記引用,分別出現(xiàn)8次(《老子》6次、《莊子》2次)、9次(《韓非子》4次、《管子》4次、《尸子》1次)和1次(《墨子》)。此外,習總書記7次引用蘇軾的名言名句,并多次表示他很喜歡蘇軾《晁錯論》中的一句話:“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于不可救?!?/p>
《習近平用典》一書分平裝和精裝兩種版本,適合廣大黨政機關領導干部、企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大中專院校師生及所有關心關注中國古典文化的讀者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