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高考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三學習的壓力和強度都是巨大的.如何在高三階段有限的時間內,制定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全面提升高考復習課的有效性,是我們一線教師值得探尋的一個重要的現(xiàn)實問題. 本文從三個方面總結出關于高三復習課的幾點做法及建議.
關鍵詞:高三數(shù)學;復習課;有效性
眾所周知,由于受高考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三學習的壓力和強度都是巨大的. 整整一年的時間,將高中數(shù)學所有內容不停地循環(huán)往復地練習,復習課變成了課堂教學的唯一模式. 如何在最后階段有限的時間內,制定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全面提升高考復習課的有效性,是我們一線教師值得探尋的一個重要的現(xiàn)實問題. 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幾年教學實踐工作,與大家一起探討關于高三復習課的幾點做法及建議.
[?] 理解《考試說明》和《考試大綱》的要求,做好高考復習的準備工作
高考是一根關鍵的指揮棒,所有的復習工作都要圍繞這一中心有秩序地進行,高考考什么,我們就要復習什么,重點考查到哪些內容,我們就要在這些方面多花時間,多下工夫. 高中數(shù)學各種各樣的題型面廣量大,教師在開展復習課之前要精心做好準備工作. 首先,考試說明和大綱是高考命題的依據(jù),一定要熟讀,對大綱和考點有個充分地全面了解. 《考試說明》中對高考要求分成了A,B,C三個不同的等級,由低到高分別是了解、理解、運用. 教師要明確每個章節(jié)知識點在高考中所要達到的學習要求和高考中所占的比重. 然后,對近幾年來的高考試卷進行適當?shù)匮芯?,切實體會考綱的重點與難點,在心中樹立一個比較明確的復習框架結構和教學計劃,這樣才能在后期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有的放矢,做到游刃有余,從而提高復習的有效性,達到良好的復習效果.
[?] 圍繞課本,以基礎知識為主,逐步走近高考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縱觀近幾年高考數(shù)學試卷,命題始終堅持著“源于課本,高于課本”的原則. 用好課本教材資源是我們高三復習的出發(fā)點和基本點,在高三第一輪復習中,尤其要重點抓好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訓練. 在課堂教學中,回顧和整理數(shù)學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建立出比較完整的數(shù)學知識體系.課后精心選擇一些難度適中,容易上手的習題,通過反復練習,加以鞏固,逐步提高基礎題的正確率. 在立足課本,夯實基礎的同時,我們也要深挖課本教材內容,對典型例題、習題進行重組,整合,變式.
高三沖刺階段,知識量和難度都有了大幅地提升,復習課并不是簡單地復習舊知識, 它要求學生既要鞏固基礎知識,更要對所學內容進行延伸和拓展. 必修1中,二次函數(shù)的高考要求比較高,要求系統(tǒng)地把握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并能解決綜合性較強的或較為困難的數(shù)學問題. 在復習教學時,按照低,中,高3個等級,先根據(jù)課本做好基礎練習,再引入?yún)?shù)討論,最后以高考試題為模板,讓學生進行嘗試. 可以設計如下分層次的習題:已知f(x)=x2-2x+2,求(1)在[-1,2]的最小值;(2)在閉區(qū)間[t,t+1],t∈R上的最小值;(3)已知f(x)=2x2+(x-a)
x-a
,a為實數(shù),求f(x)的最小值.分析一下該題:(1)是課本中出現(xiàn)的基礎習題,學生直接用配方法或者畫出圖像即可求出. (2)是在上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難度,先引導學生比較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再重點指出對于不確定的區(qū)間如何進行分類討論,研究二次函數(shù)的對稱軸x=1在不同區(qū)間內的最值. 第3問的要求很高,在(1),(2)的基礎上,綜合了絕對值函數(shù),對于學生來講,討論起來比較困難.在近幾年的高考數(shù)學中,也出現(xiàn)過類似的題型,學生很難掌握,是二次函數(shù)中求最值的難點. 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拓展,引導他們試著根據(jù)函數(shù)的解析式,畫出圖象,并給出詳細的板書:記f(x)的最小值是g(a), f(x)=3
讓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循序漸進,由基礎知識——拓展訓練——沖擊高考,逐步體驗高考試題的難度,從而正確地評估和定位自己的真實水平. 近年來就高考數(shù)學試題的整體來說,主要以考察中學數(shù)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為主,新題不難、難題不怪,我們要在抓住高考基本分的基礎上,以課本為立足點,深挖典型的必考題型,精心選擇與之相配套的拓展練習,提高學生數(shù)學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的創(chuàng)新能力,有效地做好高三復習課的教學.
[?] 注重知識點的融合,全面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復習課的內容多,容量大,各個章節(jié)之間又存在著相互的銜接與聯(lián)系. 教師在復習教學中要將零散的知識點由點到面有機地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和整理,使其對高中數(shù)學內容形成一個整體的認識. 這樣才能把各類知識點融會貫通,靈活應用,才能多角度地分析研究問題,尋找不同的解題途徑,全方面地提高解題的綜合能力. 例如:求函數(shù)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試題分析:該題是關于y的分式三角函數(shù),初看,很難下手,仔細研究后會發(fā)現(xiàn),函數(shù)的結構形式與斜率公式k=相類似,由此轉化為解析幾何中直線與圓位置關系的知識點,函數(shù)y是定點M(3,2)與單位圓上的動點P(cosx,sinx)連線的斜率. 當MP與單位圓相切時,切線的斜率就是函數(shù)y的最值.此題將三角函數(shù)與幾何知識巧妙地聯(lián)系在一起,做到數(shù)與形的結合,提高了解題的效率.
在新一輪的課程教材改革中,作為具有幾何形式和代數(shù)形式“雙重身份”的向量,2002年,作為高中數(shù)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全國范圍內大面積推廣使用,“向量”這一章節(jié)的引入溝通了幾何與代數(shù)之間的聯(lián)系,向量應用于立體幾何,將復雜的空間問題直接轉化為代數(shù)運算,使得問題具體化,簡單化.解析幾何作為高中數(shù)學的重要章節(jié),一直是高考中的必考題型,難度較大,滲透向量的方法后,可以迅速找到解題途徑.例如:設A,B分別是橢圓+=1的左、右頂點,P(4,x)(x≠0)若直線AP,BP分別與橢圓相交異于A,B的點M,N,求證:∠MBN為鈍角. 要證明鈍角的結論,利用幾何的知識很難找到解題的突破口,聯(lián)想到平面向量中夾角的定義,化為向量的計算問題. 證明∠MBN為鈍角,即證∠MBP為銳角.解答如下:設M(x,y)(-2 2, ,·=2x-4+y=(2-x)>0所以∠MBP為銳角. 高中數(shù)學各內容之間的銜接與滲透,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練習和培養(yǎng). 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解題能力,事半功倍,實現(xiàn)復習教學的最終目標. [?]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注重心理輔導 在高三復習的學習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優(yōu)化課堂,用具有親和力的語言進行鼓勵,耐心地指導,將復雜抽象的數(shù)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變得容易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想方設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面對高考,學生的心理壓力都是巨大的,尤其是數(shù)學,各種試卷鋪天蓋地,習題量的大幅增加會使學生深感疲憊,有的會產(chǎn)生畏懼情緒,甚至有的會產(chǎn)生消極思想,自暴自棄. 高考前的特殊時期,學生的心理普遍比較脆弱,教師要及時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排除心理障礙,引導學生樂觀向上. 高考的成敗,不僅取決于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還與學生心理素質,應試能力和臨場發(fā)揮有著直接的關系. 如何在高三復習階段,排除非智力因素的干擾,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應試心理素質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高考前的沖刺是高中數(shù)學階段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承載著學校,家庭和考生的無數(shù)希望和憧憬,大家都向著最終的目標——高考,而努力奮斗著. 整整一年高三復習的教學工作是艱巨的,也是復雜漫長的. 教師對于復習課要充分地做好準備工作,研讀《考試大綱》,《考試說明》,理解高考對知識點的要求,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提高解題能力;同時也要關心,關注我們的學生,及時地溝通交流,疏導心理障礙,讓考生保持自信、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來迎接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