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指導】
一、學會喚醒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蔽恼氯舾星樯n白、矯揉造作,再多的素材、再妙的手法都無法掩蓋其內容的干癟?!扒閯佑谥卸斡谘浴?,寫文章本就是人生體驗和豐富情感的自然釋放。然而,考生常會有言不由衷的無奈,也會有只能意會而難以言傳的苦惱。對于激發(fā)情感,捕捉情感融入文章,考生總覺得難以捉摸,無從下筆。其實不然,其最重要的是要用心靈去觀照人、事、物。
我們在生活中其實并不缺乏情感體驗,而在作文時我們只要喚醒這些情感體驗,將之融入素材及言語表達之中即可?!耙话研了釡I,滿紙荒唐言”,《紅樓夢》就因飽含作者曹雪芹的血淚而成為經典。寫作最關鍵的就是將心靈的觀照轉化為語言。
為此考生需要在寫作時提出三個問題:對這些人、事、物有什么樣的感情?用什么樣的詞語表達最適合?如何將這些詞語融入到敘述或描寫之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就是通過“濺淚”和“驚心”兩個詞語表達出感時傷世的情懷的。當然,這種轉化,可以是顯性的詞語,也可以是將情感隱含在背后的詞語?!皩虻乃寄?,應該是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吧”就運用了顯性的詞語“思念”來表達情感?!疤⒆矫圆?,最笨拙的游戲也能被我們演繹得華麗而富有生氣”就在語言的背后融入了欣喜與快樂的情感。
不過,有時還可以改變敘述方式,若前文采用的是客觀的敘述方式,后面則可以采用主觀的敘述方式。這是因為采用主觀的敘述方式本身就需要喚醒自己內心的情感體驗。總之,考生要用心靈去感悟,用真情去浸潤,讓文章因充滿真感情而有意趣。
二、學會錘煉思想
“言為心之聲,衣為身之表?!笨忌粽J識膚淺,思想貧乏,再新的材料、再華美的修飾只能是無病呻吟,鮮有生氣與活力?!板N煉語言,也就是錘煉思想?!闭Z言的蒼白和貧乏常常是思想膚淺所致。形式的圓融、技巧的嫻熟都無法彌補思想的貧乏。文章應是考生自己心靈的感悟或獨特的思考的真實流露,所以考生首先要錘煉思想。
錘煉思想要以培育思考習慣為基礎。素材積累不能止于量,而應保持思考積累,體驗與感想積累。錘煉思想要善借他山之石。中學生生活體驗有限,人生思考不深,若要豐富體驗,深化思考,最好的方法是吸收借鑒名人大家的經驗,然后轉化為自我思想的一部分。
錘煉思想要以錘煉語言為呈現方式。要將感悟與思想通過語言表達出來,除了直接表達外,可以通過增加語言的多重意義的方法來表達,使之既具有表層意義,又具有深層意蘊。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就具有多重意義,表象上看具有優(yōu)美的自然意境,聯系詩題《觀書有感》,我們便會發(fā)現其深層的意蘊——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
總之,培養(yǎng)思考習慣,運用得當的方式方法,追求思想的獨特和精致,可以讓文章因蘊含深刻的思想而有意境。
【例文展示】
定格靜好歲月
廣東一考生
我自幼喜歡照相。
從我有記憶開始,五花八門的相機已大行其道。小時候的我便被這些照片迷了眼,且驚且喜于它們是如何定格住本該稍縱即逝的點滴瞬間的。到了如今,我才逐漸明白,照相機所拍下的,大抵是本就該珍藏于我們內心最深處的美好。
風拂過相冊,翻到那一年。那時的我大約十四五歲,與同學一起到北京旅行。天安門下的小販星星點點地散布著,其中一個彩照攤吸引了我的注意。5元一張,即拍即洗的照片恰好滿足我的預期。盡管照片質量實在不佳,但那之后的北京之旅,我始終如相片上笑得那樣開心。
又過了一兩年,我已擁有了自己的“傻瓜相機”??申幉铌栧e地,我并沒有在赴巴厘島時帶上它,而同行者又素來沒有拍照留念的習慣。從飛機起飛到落地,我始終悶悶不樂:我在害怕,害怕失去那記錄的工具,會連這些珍貴的記憶也一并失去??墒俏义e了。哪怕現如今,我坐在這兒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腦海中塵封的往事依然像開了閘的水流一樣汩汩涌出。那時的海波、沙灘、微風以及伙伴們的笑顏,或如清泉或如潮流般滋潤、溫暖我的心。
這一年來,旅途中即使沒有相機,我也收獲頗豐。于是我不禁懷疑,照片的意義究竟何在?
直到那天,我無意間注意到外婆正一手拿著電話,一手撫著黑白泛黃的老照片兀自出神。這是我第一次親見這樣的老照片,竟不自覺地為它所震撼了。再普通不過的畢業(yè)照,卻映出那二三十人最純真、最美好的年代。我沒有打擾外婆,因為聽故事的機會今后有的是。思緒似乎回到了我的北京之行那張5元的小照片上。我清晰地記得當時笑得憨憨的我,更無比清楚地在腦海中勾勒出當年在各個景點前手舞足蹈的我們。是啊,這一張張照片正是歲月某個瞬間的定格,就好像是打開記憶大門的鑰匙,又好似通向心靈彼岸的橋梁。
前些天從內蒙古回來,我的朋友拍了不少照片,但我并不急于拿到這些照片。且讓我回味片刻吧!那美麗的草原、蕭瑟的鹿道、熱情的蒙古姑娘以及與我相伴偕行的摯友,一一在我眼前浮現。照片或許會失去原本的色彩,但這珍存于心底的回憶,豈不遠勝過照片?
這便是我給出的答案:黑白照片會泛黃,但記憶不會泛黃;電子照片會遺失,而快樂不會遺失。無論是膠片還是數碼科技的時代,只要擁有那顆珍惜的心,就能定格住我們的靜好歲月。
這篇敘事性散文以“無論是膠片還是數碼科技的時代,只要擁有那顆珍惜的心,就能定格住我們的靜好歲月”為主旨,將自己的多個生活片段娓娓道來,感悟也漸次深入。文章內容上一波三折,時間的跳躍、場景的轉換,都很自然。文中“照相機所拍下的,大抵是本就該珍藏于我們內心最深處的美好”“這一張張照片正是歲月某個瞬間的定格,就好像是打開記憶大門的鑰匙,又好似通向心靈彼岸的橋梁”“這珍存于心底的回憶,豈不遠勝過照片”等語句頗有意蘊,讀來頗耐人咀嚼。
綜觀全文,可謂標題醒目,描寫細膩,語言優(yōu)美,是一篇曲折動人、富于情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