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技巧】
三、描寫手法
描寫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兩大類。
正面描寫
1.空間視角。同一景物,由于觀察者所處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呈現(xiàn)出來的視覺形象就會不同。從不同角度描寫,會使讀者對所描寫的景物產生更加全面的認識,獲得更全方位的感受。答題時常用到的術語有“由遠及近”“由高到低”“俯仰結合”等等。
2.動靜關系。詩歌常常通過意象的動靜結合,采用相互映襯的手法來開拓詩境,傳達情感。它包括“動靜結合”“以動襯靜”和“以靜襯動”。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便是以聲寫靜,以動襯靜。
3.多種感覺相結合。人的感覺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高明的詩人不僅善于觀察,而且還善于調動多種感覺器官來表達對外界的感受。
4.渲染。即對環(huán)境、景物或人的作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寫、形容修飾,以突出形象、表現(xiàn)中心。很多時候渲染和烘托結合作答,但渲染屬于正面描寫,而烘托屬于側面描寫,一般表述為渲染氣氛,烘托情感。
5.聯(lián)想想象。聯(lián)想、想象是兩種重要的思維方式,也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藝術手法。聯(lián)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它屬于“記憶”的范疇。想象是依托已知形象進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藝術形象。
6.虛實結合。虛與實是相對的,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jù)為實,假托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隱者為虛;當前為實,未來是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等等。
詩歌中的虛寫包括以下四類:(1)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借助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xiàn)實,例如《夢游天姥吟留別》。(2)已逝之景之境。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經歷過或歷史上曾經發(fā)生過的景象,但是現(xiàn)時卻不在眼前。例如“遙想公瑾當年”“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3)設想的未來之境。所寫之境是還沒有發(fā)生的,是作者想象出來的。例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里設想別后的場景。(4)從對方的角度寫為虛。如“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7.白描。即用最樸素、最簡練的筆墨,不事雕飾,不加烘托,如實地勾勒人物、事件與景物的情態(tài)畫面??捎糜趯懢?,如《天凈沙秋思》;用于寫入,如《賣炭翁》;用于敘事,如《尋隱者不遇》。
8.細節(jié)描寫。是指對生活中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jié)的描寫。如人物的言行舉止、心理活動,還有生活環(huán)境等。如張籍《秋思》中的“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側面描寫
1.對比、襯托。對比是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對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形成強烈反差,從而突出主題或思想的一種表達技巧。襯托是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用另一種或另一些與之相似、相關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來陪襯的一種表達技巧。襯托分正襯和反襯?!耙r托”和“對比”的區(qū)別還在于襯托是以次要事物為陪襯突出一個主要事物,而對比雙方不分主次。
2.烘托。烘托是一種從側面渲染來襯托主要寫作對象的表達技巧。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彈完,“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個情景描寫真切地烘托出聽者沉湎于動人的藝術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繪了音樂的奇妙動人。
“烘托”與“襯托”不同.“烘托”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耙r托”是兩種事物都寫。
3.對面落筆。是指思鄉(xiāng)、懷人、送別等類型詩歌中,作者往往不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念對方,而是著力描繪對方如何思念自己的一種手法。這樣,更顯示出親友之間思念之情的濃烈,更能給讀者強烈的感染力。典型的如杜甫的《月夜》、高適的《除夕夜》。
對面落筆是一種間接描寫.也是一種藝術構思技巧,同時也夾雜著聯(lián)想想象,屬于虛寫。具體答題時,只要答出一點即可。
四、結構技巧
詩歌創(chuàng)作中行文結構的技巧,主要包括先景后情、以景結情、卒章顯志.開門見山、重章疊句、伏筆照應、過渡、鋪墊等。
1.以景結情。詩歌中的景情順序,可以分為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結情。其中以景結情是考查的重點。以景結情即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結束全詩,引起讀者聯(lián)想,從而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如元稹的《聞樂天授江州司馬》“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結尾一句,便是典型的以景結情。
2.卒章顯志。詩言志,卒章顯志作為一種言志的結構方式,是指詩人往往在詩歌的結尾表達自己的心志或情懷。恰當運用這種結構方式可以增加詩歌的深刻性、感染力,體現(xiàn)詩歌的結構美,收到“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結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從抒情角度看它是直接抒情,從結構方式上看,它是卒章顯志。
3.重章疊句。是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反復詠唱的一種結構方式。如辛棄疾的《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p>
詩歌的結構技巧還有很多,如開門見山、伏筆照應、鋪墊、過渡等,但大多與現(xiàn)代文手法有共通之處,詩歌鑒賞考查也鮮有涉及,在此不一一贅述。
解答表達技巧題時,一定要注意審題,具體包括:(1)審題型。看是明考型,還是暗考型;是從大角度籠統(tǒng)地考表達技巧,還是詳細地考“修辭手法~抒情手法”等。尤其要識別出“如何寫”“怎樣寫”“如何表現(xiàn)”“賞析”等,都是在暗考表達技巧。(2)審考查區(qū)間。弄清是考某句、某聯(lián)的局部型還是考全詩型。(3)審數(shù)量。即要分清楚題干中“哪種”“哪些”“主要”。這樣才能確保答案更規(guī)范準確。(4)審分值。分值少時,答案字數(shù)可少些,抓住要點即可;反之要進行詳細闡述。準確判斷表達技巧時,要注意先整體后局部:涉及的表達技巧較多時,應優(yōu)先考慮最主要和特征最明顯的技巧。
【同步突擊】
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按要求回答問題。
聽蜀僧濬彈琴
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遺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全詩在描寫音樂時運用的最主要的手法是什么?請結合全詩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閱讀下面一首元詩,按要求回答問題。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萬里春。
試分析上面這首詩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及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下面一首宋詞,按要求回答問題。
蝶戀花 別范南伯
楊炎正
離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劃地①東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為君愁絕聽鳴櫓。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想得尋春,依舊當年路。后夜獨憐回首處,亂山遮隔無重數(shù)。
[注]①劃(chǎn)地:依舊,還是。②南徐:今江蘇鎮(zhèn)江
(1)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簡要分析詞的上片是如何抒寫離別之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句寫友人“后夜獨憐回首處,亂山遮隔無重數(shù)”,請結合本句的表現(xiàn)手法分析其表達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下面一首宋詩,按要求回答問題。
雨后池上
劉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1)簡析這首詩是怎樣表現(xiàn)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試從“靜”與“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