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和強烈的責任感。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人生才能進入更高的境界。
第二次考試
□何 為
著名的聲樂專家蘇林教授發(fā)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這次參加考試的二百多名考生中,有一個二十歲的女生陳伊玲,初試成績十分優(yōu)異:聲樂、視唱、練耳和樂理等都列入優(yōu)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麗、音域寬廣,令人贊嘆。而復試時卻使人大失所望。蘇林教授一生桃李滿天下,但這樣年輕而又有才華的學生卻還是第一個,這樣的事情也還是第一次碰到。
那次公開的考試是在一間古色古香的大廳里舉行的。當陳伊玲鎮(zhèn)靜地站在考試委員會的幾位聲樂專家面前,唱完了冼星海的那支有名的《二月里來》時,專家們不由得互相遞了遞贊賞的眼色。按照規(guī)定,應試者還要唱一支外國歌曲,她唱的是意大利歌劇《蝴蝶夫人》中的詠嘆調《有一個良辰佳日》,她那燦爛的音色和深沉的感情驚動四座,一向以要求嚴格聞名的蘇林教授也頷首贊許,在他嚴峻的眼光里,隱藏著一絲微笑。大家都注視著陳伊玲:嫩綠色的絨線上衣,咖啡色西褲,宛如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樹。在眾目睽睽下,這個本來從容自若的姑娘也不禁有點困惑了。
復試是在一星期后舉行的。它將決定一個人的終生事業(yè)。經過初試這一關,剩下的人已經寥寥無幾。本市有名的音樂界人士都到了。這些考試委員和旁聽者,在評選時都非??量毯吞籼?。但是大家都認為,如果合乎錄取條件的只有一個人,那么這個人無疑應該是陳伊玲。
誰知道事情卻出乎意料。陳伊玲是參加復試的最后一個人,唱的還是那兩支歌,可是聲音發(fā)澀,毫無光彩,聽起來前后判若兩人。是因為怯場、心慌,還是由于身體不適而影響聲音?在座的人面面相覷,大家?guī)е苫蟮难酃馔km然她掩飾不住臉上的困倦,一雙聰穎的眼睛顯得黯然無神,那頑皮的嘴角也流露出一種無法訴說的焦急??墒撬w是明朗、坦率的,使人信任的。她抱歉地對大家笑笑,飄然走了。
蘇林教授顯然是大為生氣了。他一向認為,要做一個真正為人民所愛戴的藝術家,首先要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各方面都能成為表率的人!這樣一個自暴自棄的女孩子,是永遠也不能成為有成就的歌唱家!他生氣地側過頭去望著窗外。這個城市剛剛受到一次嚴重的臺風襲擊,窗外斷枝殘葉狼藉滿地,整排竹籬傾倒在滿是積水的地上,一片慘淡的景象。
考試委員會對陳伊玲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陳伊玲的聲音極不穩(wěn)定,很難造就;另一種認為可以讓她再試一次。蘇林教授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覺得重要的,是應了解造成她聲音前后懸殊的原因,如果問題在于她對事業(yè)和生活的態(tài)度,就是稟賦再好,也不能錄取她!
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蘇林教授從秘書那里取來陳伊玲的報名單,在填著地址的那一欄上,他用紅鉛筆劃了一條粗線。報名表格上那姑娘的照片,是一張朝氣蓬勃、叫人喜歡的臉,小而好看的嘴,明快單純的眼睛,笑起來鼻翼稍稍皺起的鼻子。這一切都像是在提醒這位聲樂專家,不能用任何簡單的方式對待一個人——一個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至少眼前這個姑娘的某些具體情況,是這張簡單的表格上看不到的。如果這一次落選了,也許這個人終生就和音樂分手了,一個天才可能從此就被埋沒。情況如果是這樣,那他是絕對不能原諒自己的。
第二天,蘇林教授乘早上第一班電車出發(fā),根據報名單上的地址,好容易找到了在楊樹浦的那條偏僻的馬路,他進了弄堂,不由得吃了一驚。
那弄堂里有些墻垣都已傾塌,燒焦的梁柱呈現出一片可怕的黑色,斷瓦殘垣中間時或露出焦黃的破布碎片,所有這些說明了這條弄堂不僅受到臺風破壞,而且顯然發(fā)生過火災。就在這瓦礫場上,有些人大清早就在忙碌著清理什么。
蘇林教授手持紙條,不知從何處找起,忽然聽見對面的樓窗口,有一個孩子有事沒事地張口唱著:
“咪——咿——咿——咿——,嗎——啊——啊——啊——”仿佛歌唱家在練聲的似的。蘇林教授不禁微笑了:“這準是她的家!”他猜對了,那孩子就是陳伊玲的弟弟。
從孩子嘴里知道:他姐姐是個轉業(yè)軍人,從文工團回來的,到了上海被分配到工廠里擔任行政工作。她是個青年團員,又積極又熱心,不管廠里也好,里弄也好,有事找陳伊玲準沒有錯!兩三天前,這里因為臺風造成電線走火,燒毀了不少房子。陳伊玲協助里弄干部安置災民,忙得整夜沒有睡,影響了嗓子。第二天剛好是她復試的日子,她說了聲:“糟糕!”還是去參加考試了。
這就是全部經過。
“瞧,她還在那兒忙著哪!”孩子向窗外揚了揚手說:“我叫她!我去叫她!”
“不用了。請轉告你姐姐,她通過了第二次考試,已經被錄取了!”
蘇林教授從陳伊玲家里出來,走得很快。他心里想:這個女孩子完全有條件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歌唱家,我?guī)缀醴噶艘粋€錯誤!這天早晨,有什么使人感動的東西充溢在他胸口,他想趕緊回去把陳伊玲的故事告訴每一個人。
(選自《臨窗集》,有刪改)
本文采用了側面描寫、襯托等小說筆法,語言簡練、形象、傳神,風格柔和、雅致、清新,塑造了兩位典型的人物形象,一個是充滿青春活力、為幫助別人敢于犧牲自己的女學生,一個是愛惜人才,嚴肅認真,具有高度事業(yè)心和責任感的聲樂專家。將二人加以比較,頗有意味。
1.第五自然段和第十自然段都有對臺風襲擊后的景象的描寫,這些描寫的作用是什么?
2.結合第八、九自然段內容分析,說說蘇林教授是怎樣一個人。
陳從周:中國園林第一人
□張昌華
陳從周以古園林專家名世。趙樸初先生為其書齋起名梓室,因為先生工木土,而先生便以梓翁自喻。
全國解放之初,他應蘇州美專之聘講授《中國美術史》和《中國建筑史》;在上海同濟,他創(chuàng)辦了建筑歷史學科和教研室。教學之余,他探訪、考察園林和文物,足跡遍踏大江南北;參與古建筑及園林工程,事必躬親。有人戲稱他是“兩江總督”。1956年,他出版的《蘇州園林》一書,成為中國當代第一部園林專著,闡述了蘇州園林的本質特征——文人園林的詩情畫意,還總結歸納了中國園林的造園手法,如借景、鄰虛、屏障、對景等。接著又出版了《蘇州舊宅參考圖錄》、《漏窗》。后《說園》出版,已是熱到洛陽紙貴了。葉圣陶評述《說園》“熔哲、文、美術于一爐,以論造園,臻此高境,欽悅無量”。他不僅對于古建筑、古園林理論有著深入的研究、獨到的見解,還參與了大量實際工程的設計建造,如設計修復豫園東部、龍華塔、寧波天一閣等,設計建造云南楠園等大量園林建筑。
他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造詣頗深,其散文有晚明風格、詩詞清麗可誦、書畫秀潤清逸,還擅昆劇。正是憑借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力,他把中國古園林藝術的詩情畫意詮釋得淋漓盡致。
“夢也蘇州,醒也蘇州”,陳從周熱愛蘇州園林,把她視為生命的一部分。他在《蘇州園林》中寫道:“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足見其江南園林情結。因此對園林、古建筑的保護,他據理力爭,寸步不讓。1958年,他向蘇州市政府呼吁搶救網師園,堅決反對拆蘇州城墻,用墻磚砌小高爐,疾呼城墻上的每一塊磚都是文物。于是,他被作為當時在北京正受批判的梁思成的中國營造社的外圍分子加以批判。自此,他成了歷次政治運動的“老運動員”。在困境中,他仍專注于古園林事業(yè)的研究,窮十年之功,完成皇皇八十萬言的《梓室余墨》。這是他園林小品之集大成者。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陳從周聯絡葉圣陶等八位社會名流提議修復晚清學者俞樾的故居曲園。其后應蘇州政府之請,審核行將開放的“蘇州古典園林藝術陳列室”,他順便考察了藝圃、拙政園等景點,發(fā)表《蘇州園林今何在?》一文,批評蘇州園林商業(yè)化的世俗之風破壞了園林之美,促使有關方面及時進行了全面整頓和清理,使蘇州園林大有改觀,1999年蘇州古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1978年,應世界著名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邀請,陳從周主持了中國第一個整體園林出口項目,以蘇州網師園的園中園——殿春為藍本,建立一個獨立的庭院——“明軒”,移于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他成為將中國園林藝術推向世界之現代第一人。
作為教師,他認為,學問之道在于德;想做事業(yè),惟勤是途。他對報考的研究生,都要加試“百科知識”一門課。學生們對聽他的課,又愛又怕。怕他會提出許多“刁鉆”的要求。如記筆記要用毛筆,寫字要用繁體,而且還要豎寫等。盡管如此嚴苛,學生們仍愛聽他的課。上大課,階梯教室總是“爆棚”。他授課從不照本宣科,而是在談天說地道古論今中深入淺出地“傳道”,讓學生們在輕松的談笑中獲得知識,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升華藝術境界。他倡導文理互通,提倡多讀書,讀與專業(yè)相關、甚而是專業(yè)以外的書。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相通的。為讓學生融通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他出奇招,把昆曲引進課堂,還自掏腰包請學生去聽昆曲,體味古園林建筑與昆曲在藝術趣味上的親緣關系。學生們在緬懷先生時都說:“十幾年過去了,我還清楚地記得當年上課的生動情景?!?/p>
陳從周提倡做學問要講究世系和傳承。有人認為這樣會導致門戶之見。他卻認為,講世系則有凝聚力和鞭策力,可以逼學生用功,掌握自己派系的精髓,不使失傳。他不是學建筑的科班出身,本學文學,后因興趣而改行,故業(yè)內有人非議他的學問不正宗。但實踐證明,陳從周獨辟蹊徑,把詩詞、美術、音樂、戲劇和建筑園林糅在一起,以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品質,開辟了建筑和園林研究的新境界;他也由梓室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被稱為“中國園林第一人”“中國園林之父”。
(選自《陳從周:中國園林第一人》,有刪改)
本文通過記敘陳從周先生在園林、教育和治學等方面的事跡,表現了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獨立堅守傳統文化的信念和品格。文中的相關引用不僅增強了傳記的真實性和說服力,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學底蘊。
1.陳從周先生被稱為“中國園林第一人”,他對中國園林事業(yè)做出了哪些突出的貢獻?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2.《拾貝島民的日記》說“少有人像他這樣摯愛自己的故園”,陳從周“摯愛自己的故園”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3.業(yè)內有人非議陳從周先生非科班出身,學問不正宗,而他卻開辟了建筑和園林事業(yè)的新境界,對此你怎么看?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