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久久凝視著“悲欣交集”這四個大字,那個瘦削的身影仿佛立于眼前。我腦海里不禁浮現(xiàn)出他那悲天憫人的面容。
“拙樸圓滿”是后人對弘一法師書法的評價。我不甚懂書法,卻在這四個字里感受到了一種禪意,一種平和寬容的力量。
弘一法師的詩詞像一杯帶著禪味的茶,平淡中有真味。我曾懷著疑惑的心情去讀弘一法師的詩詞,不由得怔住了:寥寥數(shù)語竟能使人心中生蓮,次第開放。尤喜其中一句:“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禍?!?/p>
這一“緩”一“退”大致就是李叔同成為弘一法師的原因吧?!岸恼麦@海內(nèi)”的李叔同曾使無數(shù)人為之傾倒,他自己也曾狂意于世,但他最終認識了自己,于一“緩”一“退”中,超越了自己,也圓滿了自己。
所以太虛大師為他贈偈,贊他為“菩提之因”。身披袈裟,逃禪的李叔同化身弘一法師。世人敬他,因為他與其他逃禪的狂客不同——同樣身披袈裟,智永、懷素仍輕狂人世,八大山人更以一幅“白眼八哥”發(fā)泄對世俗的不滿,他們?nèi)耘c世俗相爭,還未將禪真正悟透。弘一法師卻道:“何以息謗?曰‘無辯’。何以止怨?曰‘不爭’?!崩钍逋瑥牟晦q解,弘一法師更是與世無爭,“不爭”二字看似無奇卻有真味。弘一法師始終抱以悲天憫人的姿態(tài),他在禪境里思索人生,終致圓滿。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于是,世上再無李叔同,只有那個唯寬唯厚、悲天憫人的弘一法師與世無爭地在禪境里求索。
收起那四個字,弘一法師的音容在我腦海里越發(fā)清晰和生動。世俗總有無休止的爭斗,爭斗就要分出結(jié)果。然而這世上卻總無完美的結(jié)果,因為爭斗本身就是一種對完美的破壞。
我敬佩不爭的弘一法師,世上一切的輸贏都對人有傷害,世上一切的丑惡都源于決出輸贏的爭斗,所以世上再無完美的勝境。
“一輪圓月耀天心?!焙胍环◣煙o辯、不爭,卻得到了圓滿。
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作者的功力正在于“言人之所不能言”,畫出了弘一法師得到圓滿的清晰的邏輯線:圓滿自我→能“緩”能“退”→能“無辯”能“不爭”→有著“悲天憫人”的情懷。這就使本文既有禪味,更有理趣!
【作者系江蘇省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xué)高三(2)班學(xué)生,指導(dǎo)并置評:姜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