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府飲食中最出名的莫過于老火靚湯。說起廣東的“老火湯”,飲過的人無不豎起大拇指——“正”!廣東靚湯不僅味美,還有多種選擇,可以日日換口味。但近年來,對老火湯的質(zhì)疑聲漸起:“煲上三四個小時,嘌呤多、營養(yǎng)少,是否值得一喝?”其實,靚湯水也并非一定是越“老”(火候)越好,就讓專家來告訴你,怎么健康地喝靚湯。
老火湯的“老”主要指的是“火候”,百姓普遍認為湯水火候越“老”,湯料的精華析出越多,味道也更為濃郁香醇。甚至有的飯店打出8小時的“老火湯”來作為噱頭。而據(jù)廣東省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醫(yī)學(xué)博士林舉擇介紹,廣東湯水的做法其實有多種,常用的烹制方式有煲、燉、滾等,所謂的老火湯只是其中之一。
愛喝老火湯,又想保健康,不妨試試“中火湯”。所謂的“中火湯”,就是把煲湯的時間縮短到1個小時左右,再利用一些小技巧來保持湯水濃郁的味道。林舉擇說,廣東湯常會添加入藥材,如黨參、薏米、杜仲等,但并不等于就要用煲藥的時間來煲湯。一般用于湯中的藥材,如黃芪、黨參等其實用文火煲四五十分鐘就可以了,煲的時間太長反而會影響其有效成分。如果怕藥材成分析出不充分,可以將洗凈的藥材先浸泡半小時左右,熬湯時將藥材連同浸泡的水一起倒入,則可以在保留營養(yǎng)的情況下提升湯水的味道。
廣東湯水的講究,不僅體現(xiàn)在用料足、味道濃郁方面,還在于其具有養(yǎng)生的針對性,不同體質(zhì)的人群煲湯也各有側(cè)重,例如痰濕的人群,煲湯材料可多選用白扁豆、薏米、芡實、蓮子、淮山、茯苓、黑豆等具有健脾祛濕功效的藥材;陰虛體質(zhì),則多用北沙參、玉竹、麥冬、天冬、石斛、熟地黃等具有養(yǎng)陰潤燥功效的中藥材。
【時令靚湯方】
★南北芪煲黃鱔
材料:北芪20克、南芪20克、紅棗6顆、黃鱔400克、瘦肉200克、生姜3片。
烹制:洗凈黃鱔表面的黏液,在油鍋煎至微黃;把其他材料放入水中煲40分鐘左右,加入煎好的黃鱔,再煲半小時即可。
功效:益氣健脾、養(yǎng)血益肝,適合久坐不動的人群。
★五加皮煲豬脊骨
材料:五加皮15克、枸杞子15克、紅棗5顆、豬脊骨500克、生姜2片。
烹制:豬脊骨斬塊飛水,將所有洗凈的材料一起放入煲中,加水煲一個小時左右即可。
功效:祛風除濕、補益肝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