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男生余光,一段時間吃不好睡不好,人消瘦了許多,后來提出不想上學,“同學們看不起我,經常拿余光觀察我,感覺都在笑話我,有的像玩猴一樣看我。我也不敢看他們,現(xiàn)在也沒有真心朋友,在班里特別難受”。
眼鏡的顏色越來越重
孩子一開始說自己的眼睛有毛病,需要配眼鏡,可到醫(yī)院檢查,說他視力正常。但孩子一再堅持自己眼睛有問題,需要配眼鏡才能看到黑板,于是家長給配了一個沒有度數(shù)的眼鏡??蛇^了一段時間,孩子又說自己的眼睛怕光,先配了個藍色的眼鏡,后來又換了茶色的,最后孩子又要求配墨鏡,家長沒有答應。再后來孩子有時精神恍惚,有好幾次上課突然拍案而起,怒斥相隔二、三人之外的學生,有時是甲,有時是乙,內容大多是:“你看什么看?!”或者“你說什么,再說一遍!”
爸爸成了負面榜樣
第一次咨詢,我收集了一些相關情況:他特別在意別人怎么看他,總想偷看人,想知道他們注意到自己沒有,可是又感覺自己像在做什么見不得人的事一樣,知道這樣想這樣做是不對的,可又控制不自己。
還收集到,余光媽媽是一位要強的人,但丈夫卻不務正業(yè),一天到晚只和酒親。孩子初二那年,有一次晚上,丈夫喝了些酒當著孩子面要強行和妻子發(fā)生關系,見妻子不理不睬,便直接動起手腳,孩子見狀離開了家,去同學家住了一個晚上。
這件事可能是余光恐懼的誘因之一。另外妻子長期看不上丈夫,在孩子面前講究他的爸爸,爸爸在家地位淪陷。爸爸是孩子想成為男子漢的最近最直接的榜樣,而這個榜樣是那樣的扶不起來,對小男子漢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打擊。
搬自行車的人
怎么能讓余光放下對別人的過份在意?放過了別人才能真正地放下自己。前思后想,第二次咨詢,我為他設計了一個故事。
○咨詢師:在一個寬敞的平房里,中間有一張方型的大桌子,四周坐著四個男人,他們分別是甲、乙、丙、丁。這時你正推著一輛自行車進去,想把車暫時放在這里一會,好到里面辦事,假若你車停好時,一抬頭正好看到甲,甲也正好看了你一眼。這時你會想到什么?
●來訪者:他不愿意我放在這里。
○咨詢師:那你會怎么辦?
●來訪者:換一個地方吧。
○咨詢師:于是你把車換了一個地方放好。放好后你又想,放在這里乙愿意嗎?于是你便看了乙一眼,乙也正好看了你一眼,你會怎么想?
●來訪者:他也不愿意我放在這里。
○咨詢師:那你會怎么辦?
●來訪者:再換一個地方吧。
○咨詢師:你認定乙不愿意你將車放那里,又把車換了一個地方,但放好后你又想,放這里丙愿意嗎?丁愿意嗎?
●來訪者:都不不愿意我放在這里。
○咨詢師:好,現(xiàn)在放松一下,讓時光倒流,你回到小學六年級,推著自行車進來,你把車停好后,一抬頭正好看到甲,甲也正好看了你一眼。這時你會怎么做?
●來訪者:我會笑一笑就走了,做我應該做的事去了。除非他說你車放那里不行,我才考慮換一個地方。
○咨詢師:你現(xiàn)在喜歡哪一個做法?
●來訪者:六年級。
○咨詢師:六年級和現(xiàn)在有什么不同?
●來訪者:那個時候不在意別人想什么,現(xiàn)在特別在意別人的想法。
○咨詢師:你是怎么知道別人的想法的?
●來訪者:他們是用眼神告訴我的。
○咨詢師:那四個不同的人,他們的眼神好像是不一樣的吧
●來訪者:應該不一樣。
○咨詢師:那么不一樣的眼神,可是告訴你的內容卻是一樣的,這個我就理解不了,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來訪者:(想了一會說)就是感覺吧。
○咨詢師:這么說他們的眼神不重要,你怎么想才重要。
●來訪者:(想了一會,抬頭笑了一下說)可能是吧。
○咨詢師:這么說甲、乙、丙、丁四個人的意思,不一定是他們的意思,不讓放是你假設的?
●來訪者:應該是我想的,我認為他們是那樣的。
○咨詢師:馬上要到期末考試了,你能不能替數(shù)學老師想想,會出什么題,這樣這個學期考試就能考好了。
●來訪者:這個不行。
○咨詢師:如果期末數(shù)學考試出10道題,你替數(shù)學老師想想,能對幾道?
●來訪者:能對一道就不錯了。
○咨詢師:這么說你替別人想的能力并不強。
●來訪者:是的,多數(shù)是錯的。
○咨詢師:這個問題我們就討論到這里,希望你回去寫一個文章,名子就叫《到底為誰活著?》,想想那個不停把自行車按照甲、乙、丙、丁四人的想法,在那里從東搬到西,再從西折騰到南,在那東、南、西、北折騰著,是為誰活著?應該怎么辦?
到底為誰活著
第三次咨詢他帶來了寫好的故事:
我不斷地想甲、乙、丙、丁四人對我放車的想法,為了讓他們滿意,我不停地把自行車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為了別人的想法自己倍受折磨,結果自己痛苦,別人也都不滿意。
其實我在生活中經常做那個出力不討好的搬自行車的人,想張三同學怎么看我,想李四同學怎么看我,想老師怎么看我,好像他們都是我生活的導演,我是一個聽話的演員,在演他們想像的人,把我累得夠嗆,但即使這樣他們也不滿意。對!他們也不會滿意,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就像甲、乙、丙、丁這四個人,他們根本不知道那個搬自行車的人為什么在那里折騰一樣。這才是我過去的生活中最大的悲哀,我在那里為別人在折騰,別人根本不知道我在做什么,我們像是生活在兩個世界的人,白天不懂黑的夜。
如今,我醒了,真的醒了!不再做那個活在別人眼光里、想法里的跑龍?zhí)椎呐?,我要活出自我來?/p>
○咨詢師:那你為什么為他們想,為他們活呢?你自己到哪里去了?你怎么把自己搞丟了?
●來訪者:這個我想了,沒有想明白,我還想問你。
○咨詢師:我們還是拿甲、乙、丙、丁四個人來說吧,當別人看你時,你會馬上替別人想一個你擔心的想法,并且認為這是真的,然后就會跟著做出反應,把自行車搬走。這個片刻中你就活在甲的世界里,把自己忘記了。接下來你又為乙著想,又片刻生活在乙的世界里,這片刻片刻的相加,不就把自己丟了嗎?!
●來訪者:是的,是的,是這樣把自己丟了。
○咨詢師:知道把自己丟了,下步怎么辦?
●來訪者:過去屬于別人,未來屬于自己。我有這個想法,但不知道能不能做好。
○咨詢師:那我告訴你一個辦法,要記好?;厝蕚湟粋€彈性好的橡皮筋,套在手腕上。每當做事考慮別人怎么看、怎么想、猶豫不決時,用橡皮筋狠狠彈一下,替別人亂想應該懲罰自己一下,對不?
●來訪者:對,懲罰一下自己。
○咨詢師:然后明確告訴自己:做自己,做我自己!你回去試試,第一周最關鍵,要下意識去做,做習慣了就好了。我想你現(xiàn)在和過去大不一樣了,是能夠做好的。
●來訪者:好的,我回去試試。
……
一個月后,他情況有明顯改善,后又咨詢二個月,一共咨詢十九次,能正常學習,能和少數(shù)同學交往了。
后來讓他帶領父親一起跑步、戒酒,讓他帶動父親成長,讓家庭產生良性循環(huán)。當然這之前我先找余光父母談好,讓他們配合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