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知道吸煙和癌癥有很大關聯(lián),但除了引起肺癌,還和別的癌癥有關系嗎?吸煙的風險到底有多大,戒煙后能“亡羊補牢”嗎?讓我們聽聽何教授的看法。
吸煙給癌癥“開大門
●本刊記者:人們都知道吸煙和癌癥有很大關聯(lián),那吸煙為什么會致癌呢?
○何裕民:研究表明,吸煙致癌,主要在于三大因素:一是破壞細胞基因。香煙含許多致癌物質(zhì),這些致癌物無孔不入,最拿手的把戲是會“鉆入”基因堿基中,破壞脫氧核糖核酸(DNA)的結構。如被損害的DNA沒能得到及時修復,就會將有病的基因轉(zhuǎn)交給子代細胞,成為潛在性的癌細胞,受到其它因素作用后,癌細胞就發(fā)生大量增殖而形成癌腫。香煙煙毒溶于水或食物中脂質(zhì)過氧化物所產(chǎn)生的“活性氧”,可直接作用于DNA,使DNA鏈斷裂成碎片,特別是對存在有癌基因細胞的DNA破壞更明顯,促使基因突變,發(fā)生細胞癌化而形成癌腫。
第二是放謝性損傷。煙草在生長過程中,較其它植物容易從土壤肥料、水和空氣中攝取放射性物質(zhì),致使煙草中含較多的放謝性元素。其中危害較大的是一種叫做釙210的放射性物質(zhì),這種物質(zhì)在人們吸煙時揮發(fā),并隨著煙霧流入人體體內(nèi)積聚,不斷地放射肉眼看不見的a射線,損傷機體組織細胞。據(jù)估計,如果每天吸30支煙,a射線對人體產(chǎn)生的年照射劑量,相當于拍100次X光所累積的劑量。這種照射會影響組織細胞的代謝,可引起基因突變,透發(fā)并促使癌腫的形成和生長。
三是損傷免疫功能。吸煙可引起人體免疫功能的損傷,這種損傷與吸煙者感染和腫瘤發(fā)生率升高呈因果關系。人體免疫系統(tǒng)中有一種天然殺傷細胞——NK淋巴細胞,它可直接抑制和殺滅癌細胞,癌細胞遇見NK細胞,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必死無疑。而吸煙則會導致NK細胞活性降低,吸煙越嚴重,其活性就越低,這個存在于免疫系統(tǒng)的癌癥“監(jiān)視者”被破壞,自然導致人體更容易受到各種腫瘤的威脅。
吸煙可導致多種癌
●本刊記者:在人們印象中,提到吸煙致癌第一反應就是肺癌,但其實吸煙不只是導致肺癌吧?
○何裕民:當然。實際上30%的癌癥可歸“功”于吸煙,特別是肺癌、喉癌、口腔癌、食道癌,還可致膀胱癌、胰腺癌和腎癌。研究表明,長期吸煙者的肺癌發(fā)病率比不吸煙者高出10~20倍,喉癌發(fā)病率高6~10倍,食管癌高4~10倍,胰腺癌高2~3倍,膀胱癌高3倍,血癌危險性增加1.78倍。吸煙婦女患宮頸癌與卵巢癌,相對危險度高。前者比不吸煙者高4.4倍,后者為2.8倍。家庭中被動吸煙比無被動吸煙者發(fā)生宮頸癌的相對危險度高2.5倍。吸煙二十年以上的婦女,其患乳腺癌的危險將增加30%,吸煙30年以上者,這一危險增加60%。吸煙者癌癥發(fā)病比不吸煙者早8年。
眾多癌癥中,最致命的是肺癌和胰腺癌,而吸煙更使得肺癌發(fā)病率增高數(shù)倍。吸煙指數(shù)超過400年支(吸煙年數(shù)和平均每天吸煙支數(shù)的乘積)是一個危險信號,如一位小伙子,15歲開始吸煙,每天吸一包,到不了35-40歲,可能就會有得肺癌的危險。全世界大部分國家90%的肺癌是吸煙引起的。吸煙開始年齡越早,肺癌發(fā)生率與死亡率越高。若將不吸煙者肺癌死亡率設為1.00時,15歲以下開始吸煙者其死亡率為19.65,20~24歲其死亡率為10.08,25歲以上其死亡率為4.08。
戒煙,永遠為時不晚
○何裕民:吸煙“有害健康”絕非虛言,但吸煙造成的損傷似乎是可逆的,吸煙者在戒煙后會發(fā)生有益變化,5年內(nèi)比一般吸煙者(每天一包)肺癌死亡率下降或近于不吸煙者??谇弧⒑粑?、食道癌發(fā)生率降到吸煙者發(fā)病率的一半。10年內(nèi),癌前細胞被健康的細胞代替。戒煙10年以上者,肺癌發(fā)生率大致降到和不吸煙者相同。
●本刊記者:為了健康,現(xiàn)在就放下你手中的香煙吧,戒煙,永遠為時不晚。謝謝何教授,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