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一年倒計時將至,希拉里盡管經歷了郵件門的考驗,依然在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競爭中占得先機,確立了明顯的優(yōu)勢。
根據NBC新聞和《華爾街日報》11月3日公布的民調結果,希拉里在民主黨選民中的支持率高達62%,甩出位列第二的佛蒙特州參議員伯尼·桑德斯31個百分點,排名第三的馬里蘭州前州長Martin O’Malley則只有3%的支持率。再加之副總統拜登已經宣布不參加競選,民主黨內已經幾乎沒有能對希拉里形成挑戰(zhàn)之人。
共和黨內,雖然已不復最初十余位候選人廝殺的亂局,但仍然沒有一位看似“真名天子”的候選人出現。
3日的民調顯示,已退休的腦外科醫(yī)生本·卡森支持率再次超越地產大亨唐納德·特朗普,并且優(yōu)勢拉大至6%。本·卡森獲得了29%的支持率,特朗普為23%。接下來的梯隊都僅有10%左右的支持率,分別是古巴裔美國人、參議員馬可·魯比奧11%,科魯茲10%,杰布·布什僅有8%。
杰布原本因籌得了創(chuàng)紀錄的捐款而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大熱門,但隨著外部候選人贏得黨內基層的支持,他的民調支持率大幅下降。三次辯論后更促使一些捐款者重新考慮他們的支持,他們擔心杰布不夠強大,無法在人數眾多的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數據顯示,杰布在三季度燒掉了86%的競選資金,但他在民調中的地位仍然裹足不前。
反之,不論是卡森,還是特朗普,在黨內選戰(zhàn)剛剛開始時,都被視為陪跑人士,而三個多月后,兩人竟然將過半的支持率收入賬中。這也讓一直跟蹤選情的觀察家大呼,這是“最為令人驚訝的初選季”之一。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的選情并不是幾位候選者在關鍵議題上立場和政策差異的反映,更多反映了共和黨選民中,對過去幾年政策的不滿,尤其是對美國經濟的負面情緒,因此期望著一位“圈外人”能夠帶來一陣新風。
與其他幾位州長、議員相比,醫(yī)師卡森和商業(yè)大亨特朗普都是不折不扣的“圈外人”。
共和黨策略師、曾擔任麥凱恩團隊籌款主管的奧康奈爾(Ford O’Connell)曾對《財經》記者表示,特朗普吸引共和黨選民并不是因為他本身或者他所表達的立場,而是因為他代表的選民中間那種反政治家和反華盛頓政府的情緒,再加上他敢于表達這種反感和憤怒。
3日的民調也反映了這一點。調查結果顯示,只有27%的選民認為,美國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而有54%的人都認為“經濟和政治體系都于他們不利”;有57%的受訪者都說,他們會選擇讓本選區(qū)的國會議員下臺,而非讓他們再次當選。在2014年11月的中期選舉之前,也有幾乎相同數字的人們對議員持同樣的態(tài)度。
《金融時報》的政治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分析認為,美國正在發(fā)生的四個重大變化,顯然讓共和黨很多選民感到擔心和不安:第一是種族變化,第二是社會變化,第三是經濟變化,第四是美國全球地位的變化。
然而,僅僅依靠抨擊奧巴馬政府,以及羅列美國目前所面臨的問題,難以讓共和黨走得更遠??ㄉ吞乩势漳壳暗念I先更多是依靠個人魅力,而沒能拿出令人信服的,可以讓共和黨選民走出不安的方案。
從明年2月的第一個周二,初選州第一州愛荷華州將會舉行投票,接下來是初選第二州新罕布什爾州,然后是南卡羅來納州。其他州若不按順序舉辦初選或搶在這三個州之前進行初選都會遭處罰。
在2012年的總統選戰(zhàn)中,共和黨的初選遲至8月才結束,導致候選人戰(zhàn)線過長,缺少足夠時間準備大選。共和黨本次決定在6月結束初選,于7月18日召開共和黨大會,正式敲定該黨參與新一屆總統大選的候選人,讓提名人能夠更充裕地準備11月8日的總統大選。民主黨則將在幾天后7月25日-28日的大會上,宣布該黨的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