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個空的550ml飲料瓶(注意:一定要用瓶身是圓形的)
一塊80—100厘米長、50厘米左右寬的木板
一把卷尺或者皮尺,長度大于1.5米
秒表或者手機上的計時器
Hello,同學(xué)們,今天我們來組織一場小型運動會吧!哎~不要在那邊做熱身運動啦!不是讓你們比賽,而是讓飲料瓶來比賽。
沒錯!你沒有聽說今天的運動員就是我們生活中的飲料瓶,不過不是給瓶子們安上雙腿讓它們跑,而是給它們一個坡讓它們滾。
而今天的瓶子賽“滾”選手一共有三名,一名是氣體代表隊的空氣瓶子,一名是液體代表隊的飲用水瓶子,一名是固體代表隊的沙土瓶子。
就等我們的裁判員馬攖寧同學(xué)(前門小學(xué))一聲令下,看看這三名瓶子隊員誰滾得最快,誰滾得最遠。
不同介質(zhì)的摩擦力對比試驗
賽跑的瓶子
實驗道具
結(jié)果分析
1號氣體隊員瓶的質(zhì)量(重量)很輕,它在下滑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初速度最小,而三個隊員瓶的瓶身和地面之間的摩擦力是一樣的,所以它滑行的距離最短。2號液體隊員瓶和3號固體隊員瓶的瓶身有一定的質(zhì)量(重量),下滑過程中產(chǎn)生的初速度相對較大,所以滑行的距離相對較遠。不過2號隊員瓶內(nèi)的液體與瓶身之間的摩擦力小于3號隊員瓶內(nèi)固體與瓶身之間的摩擦力,所以2號隊員瓶滑行的距離就會更遠。
5
6
7
步驟一:布置跑道
將木板搭在一個牢固的物體之上,使木板與地面形成一個斜坡,并且保證木板與地面接觸的位置向外延伸的長度要超過3米,且一定要選擇一條筆直平滑的路線。
步驟二:各就各位
分別在三個空瓶子隊員瓶身上標(biāo)上序號1、2、3。1號隊員瓶內(nèi)什么都不裝,2號隊員瓶內(nèi)裝滿水,3號隊員瓶內(nèi)裝滿沙子。
步驟三:裁判到位
在木板上選擇一個起點,用筆畫一條線做標(biāo)記。將卷尺或者皮尺的刻度0放在木板與地面接觸的位置,并向外延。然后將秒表歸零,準(zhǔn)備就緒。
步驟四:比賽開始
分別將1、2、3號隊員瓶放倒,從木板的起點放下,并保持0初速度使其前進,記錄1、2、3號隊員瓶滾到地面后到停止的距離,記錄1、2、3號隊員瓶從開始放手到停止的時間。
步驟五:觀察排名
將滾動距離按從長到短排序,再按滾動的時間從短到長排序。實驗結(jié)果如下:
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分析,馬攖寧同學(xué)得出以下結(jié)論:
三個隊員瓶在比賽時從滑行到停止使用的時間是一樣的,但是2號液體隊員瓶滑行的距離最遠,是226厘米,3號固體隊員瓶滑行的距離第二,是215厘米,而1號氣體隊員瓶滑行的距離最近,是190厘米。
究竟為什么會有這樣不同的比賽結(jié)果呢?
瓶號(介質(zhì)) 滑行距離(厘米) 滑行時間(秒)
1(氣體) 190 5
2(液體) 226 5
3(固體) 215 5
(責(zé)任編輯 何慶梅)
實驗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