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的備課筆記往往附有“教學后記”欄目,但在教學檢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蜻蜓點水,留下不痛不癢的只字片語;有的教師在上級檢查前突擊東抄西摘,湊些文字糊弄檢查;有的教師則干脆置之不理,留下空白……如此等等,起碼說明了這些教師缺乏研究的眼光以及積累素材的意識。其實,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后堅持寫教學后記,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對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提高教學水平大有裨益。筆者就非常注重教學后記的寫作,一課一得,得得相連,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竟也從“教學后記”這座富礦里淘出不少教學的“真金”。
一、記錄成功點,讓收獲激活思維
每堂課的教學總會有讓我們產生獲得感的地方,比如某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巧妙設計,某一種教學方法的有效實施,某一組師生對話的精彩演繹……課后,將這些教學成功之處及時記錄下來,日積月累,點滴經(jīng)驗終將匯成智慧的海洋,碰撞出思維的水花,為今后的教學提供借鑒。
蘇教版中年級語文教材有6篇文章明確提出了“復述”的要求,首篇是三年級上冊第8課《蒲公英》。我在教學生復述《蒲公英》一文時,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對文章的思路理得不清,在故事的緊要處卡殼了,就引導他們看板書,理思路,憶情節(jié),暢表達,這樣學生就覺得復述并非難事。我在教學后記中寫道:“以往語文教學中凡涉及到復述,絕大多數(shù)老師都把它作為閱讀課的附屬品一掠而過,而且課堂往往成了一兩個能說會道學生的表演場。正確的復述教學思路應該是在師生的話語權平等的前提下,教師按照課標的要求,尊重文本,遵循低坡度原則,進行有計劃、有系列、有步驟的教學,讓學生想說,敢說,能說,樂說。這樣,學生的復述才會個性張揚,異彩紛呈?!备鶕?jù)《蒲公英》復述教學的實踐以及其它課文復述教學中有關復述方法、復述評價等方面的探索,我還撰寫了《讓復述也綻放精彩》一文,在全國“鳳凰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實驗暨語文課程改革優(yōu)秀論文評比活動中獲一等獎,并發(fā)表在《七彩語文·教師論壇》(試刊號)上。
成功之處在于發(fā)現(xiàn),在于積累,在于運用,更在于突破。將教學中的這些閃光點及時記錄下來,就會成為成功之母。
二、 記錄失誤點,讓缺憾化身美麗
老子曰:“大成若缺。”教學中出現(xiàn)失誤是正?,F(xiàn)象,關鍵是教師要有容錯的心態(tài),要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智慧與能力。
有一年我教一個畢業(yè)班,期末考試前兩天的下午,我去上復習課,準備評講一下剛做的一張綜合試卷,但緊張的復習已經(jīng)使孩子們很不耐煩了,整個教室一片喧騰。好不容易安頓好紀律后,小琪居然拿出了乒乓球,左右開弓,用力往上拋,接住再拋……我三番五次用眼神制止,他依然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我不禁怒火中燒,大步流星地走到他身邊,伸手去要他剛才玩弄的乒乓球。他的兩手拽得緊緊的,死也不放,我使勁去摳,球被摳癟了,霎時,小琪伏在桌上號啕大哭。我忍無可忍,一把將他拉到講臺前,他站在那兒,又狠狠地把老師坐的長板凳掀翻在地。我突然意識到這樣僵持下去只會使事態(tài)變得越來越嚴重,冷靜下來的我做出了讓步,叫他回到座位上去。他憤憤然走上座位,背上書包做出賭氣要回家的樣子,但沒有挪動腳步。我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如果不做出讓步,說不定他就會沖出教室,不但這堂課徹底泡湯,而且會激化矛盾,甚至可能使他產生厭學情緒,繼而逃學。但讓他站著總不好,我想還是給自己找個臺階下,情急之下,冒出個問題:“小琪,你是從哪個學校轉過來的?”說實話,我問這句話的目的是出于震懾的需要,因為我們班有很多學生是剛從外校轉過來的,其他老師經(jīng)常警告他們:不好好學,就回到原來學校。這招在短時間內還是挺靈驗的。沒想到的是,小琪瞥了我一眼,理直氣壯地說:“我原來就在這兒上的?!蔽以掍h一轉:“既然一開始就在這里上學,那你能說出我校的校訓嗎?”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尊師愛校,樂學守紀!”他的嘴角動了動?!澳悄阕龅迷趺礃幽兀俊崩硖澋乃坪踔懒俗约旱腻e誤,低著頭不做聲。
繼續(xù)上課,不一會兒,我看見他座位上沒人了,跑過去一看,他蹲坐在地,眼睛直直地盯著我,嘴里不停地念叨:“請你賠!”可以看得出,我剛才的沖動導致他的心愛之物毀壞使他耿耿于懷,傷心不已。腦海中迅速檢視剛才自己的言行,覺得確實處理不妥,多年的教育經(jīng)驗告訴我,老師要用寬容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的錯。我走到講臺邊對著全班同學說:“我要為剛才的行為鄭重地向小琪道歉,由于老師的情緒失控,掐壞了小琪的乒乓球。同時我也希望大家上課遵守紀律。”大家怔怔地看著我,教室里一片寂靜。
我在當天的教學后記中寫道:“明朝呂坤在其著作《呻吟語》中有一句話:‘有過是一過,不肯認過又是一過;一認則兩過都無,一不認則兩過不免。犯了錯,無論是誰都要坦誠認錯,用不著回避,更用不著信誓旦旦做回天無力的辯解,老師更應如此?!?/p>
第二天上課,小琪坐好了,開始認真聽課。在大家自讀課文的時候,我踱到他的座位旁,悄悄地把嘴湊到他的耳邊,輕輕地說:“好樣的小琪,原諒老師的魯莽。相信你是不會跟老師計較的,也一定能考出好成績!”他低著頭,羞愧地說:“老師,我也做得不對?!?/p>
第二天考試之前有一段復習語文的時間,我早早地來到學校,小琪也來了。以往他來了之后,總是傻坐在位置上,書都不翻開,而那天我卻看到他在認真讀書了。兩天后,期末成績出來,他考了92分,是個不錯的成績??荚囍谐煽儍?yōu)異的同學,我獎勵他們每人一本書。小琪跑過來對我說:“老師,我也要!”我笑嘻嘻地把挑好的書給了他,他心滿意足地歡蹦而去。
我將發(fā)生的這一切以《退一步海闊天空》為題寫成文章發(fā)表在《教育導刊》上。它使我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組織教學,還是教學設計,抑或知識授予,出現(xiàn)問題要及時、科學地解決。只有善于把教育教學的缺憾轉化為教育教學的契機,才有可能實現(xiàn)從“山重水復疑無路”到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跨越。
三、 記錄疑難點,讓困惑引導實踐
有時,我們在備課中沒有充分估量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課堂教學沒有設計有梯度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重難點就不能很好地突破,給后續(xù)教學帶來障礙,這類疑難問題在教學中俯拾皆是。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習作《菊花的觀察》,講述了小作者非常喜歡菊花,對菊花進行了簡單的觀察,從中發(fā)現(xiàn)了菊花的用處。我和學生一起在賞析了文章的內容、結構以及寫作方法后,讓學生也寫一寫自己觀察到的菊花。學生盡管學了范文,但真要他們寫,卻很為難。我在教學后記中記下了課堂觀察所得:“學生沒有進行實際觀察,寫作時抓不住菊花的外形特點,語言枯燥、乏味。課前沒有搜集整理有關菊花用處的資料,寫作也就捉襟見肘。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記錄下這一困惑后,我就一直在思考解決的策略。
第二天下午,我組織學生去人民公園參觀菊展。踏進公園,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幽幽的清香。花匠因地制宜,將菊花擺出各種不同的造型:有的像花籃,有的像孔雀,有的像大象……每一種造型都由不同的菊花組成,形態(tài)各異,爭奇斗艷。在引導學生整體觀察的基礎上,我又根據(jù)學生的喜好把他們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重點觀察某一處菊花。大家興趣盎然,有的掏出紙筆,記錄下菊花的顏色、形狀、氣味;有的拿出相機拍下了菊花的美麗身姿;有的愛畫畫的,對著菊花畫起了速寫……離開公園時,大家興猶未盡,戀戀不舍。到學校后,我進行了簡單的指導,并提供了大量的可用來描寫菊花的詞語,然后布置學生按順序、有重點地重新寫作。收上來的文章與之前的相比,可謂天壤之別。“學生習作前需要組織有效的觀察,讓學生運用眼、耳、鼻、口等感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去獲得寫作的材料,開發(fā)和豐富寫作的新信息。寫作觀察還要通過對事物的觀察而激活寫作心靈,升騰寫作情感,開闊寫作視野,捕捉寫作感覺,注重寫作細節(jié)。今天的習作教學讓我深切感悟到,學生要寫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唯有觀察,觀察,再觀察?!痹诮虒W后記中,我記下了這樣的話。
《禮記·學記》云:“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蔽乙詾樵谄浜罂梢栽偌右痪洌骸袄缓笾小!睂嵺`是認識的基礎,在不斷的實踐中,我們對教學就會產生許多新的認識,教學困惑也就迎刃而解,我把這次習作教學的經(jīng)歷寫成文章發(fā)表在《新作文》上。
四、 記錄感悟點,讓感性升華理性
一堂課教完,有所感有所悟的地方不少,對于不同的課型,感悟點也會不同。語文教師要透過教學現(xiàn)象看本質,尋找、發(fā)現(xiàn)、總結教學規(guī)律,讓感性認知上升為理性認知,逐步走向智慧的教學。
我在教學蘇教版第8冊《練習七》有關象棋成語時,確定了如下教學流程:
一是認識象棋,激發(fā)興趣。上課伊始,我跟學生一起玩猜字游戲,先后出示甲骨文“山”“車”讓學生猜字,然后介紹“棋”字的來歷,出示“棋”的甲骨文。順勢提問:你們喜歡下棋嗎?都會下什么棋?
二是走近象棋,學習規(guī)則。先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關于象棋,同學們對它都有哪些了解?再出示棋盤,簡介楚河漢界的來歷。請學生上臺擺一擺棋子,其他同學在小組內的棋盤上寫一寫。檢查對錯后,出示有關下棋規(guī)則的歌訣和學習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接著小組匯報,進行朗讀展示。我示范后,大家一起有滋有味地齊讀這首歌訣,一名學生按照歌訣的順序一邊演示一邊給大家講述棋子的走法。再是激發(fā)背誦欲望:看來這首歌訣作用可真大,記住它咱們就能學會下棋了,試著背背看,好嗎?讓學生嘗試背誦后再指名背誦、小組背誦,最后齊背。
三是聯(lián)系生活,學習語言?;顒右唬シ配浺簦骸袄贤?,怎么今天一整天都愁眉苦臉的呀?”“唉,別提了,今天的會議上,李明將了我一軍,弄得我下不來臺?!眴枺哼@段話中哪個詞語是下象棋時常說的?(引出“將軍”)“將軍”這個詞在下棋時是什么意思?在這句話里又是什么意思呢?(給人打擊)生活中很多詞語、成語就來源于象棋。出示詞語,指名讀,理解其在生活中的意思?;顒佣?,“我來學語言”。要求學生自由讀詞語,在小組內聯(lián)系生活說一說這些詞語的比喻意思,選一兩個詞語做好匯報準備。小組合作學習后大組匯報。學生補充其它源于象棋的詞語,并理解意思?;顒尤?,出示學校弈趣苑圖片:瞧,這是哪呀?我們課間常在那里玩耍,弈趣苑石頭上這些詞語你一定不陌生吧(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人生如棋,落子無悔等等)。指名讀,齊讀,小結:這些詞語蘊藏著豐富的哲理,隨著同學們漸漸長大,對這些詞的理解一定會越來越深刻。
四是拓展延伸,促進實踐。先請男女生各一名朗讀晨誦讀本上的一個關于胡榮華從小刻苦學習的故事,弄懂故事要表達的意思,配樂誦讀,分享象棋大師胡榮華的一段話,小結: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中國象棋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能夠流傳千年以上,有它自身的魅力。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下象棋,知道了象棋中的一些詞語的比喻意思,并能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加以運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處處留心皆學問!布置作業(yè):學校的“棋樂無窮”體驗館為大家提供了各種棋類游戲,課后,同學們可以去和好朋友對弈,感受下棋的樂趣。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將你下棋時的感受編成歌訣和大伙兒交流。
我在本課的教學后記中寫道:“魏南江老師在《語文教學散論》一書中提出這樣的觀點:語文教學必須背倚宏闊的中國文化語境,否則,那都是沒有用處的空談。中小學語文教學需要返璞歸真——多讀、多背、多思、多寫,重感受、重體悟、重積累、重運用。這種回歸并不意味著‘復古,也不意味著‘排外,而是一次自我否定。自我否定需要勇氣,自我否定也是一種超越,是哲學意義上的更新、升華,是在漢語文教育傳統(tǒng)的框架基礎上的一種重構。誠然,這堂練習教學基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讀、思、感、悟,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悄然潤澤了學生的心田。學生的語文學習像農業(yè)那樣精耕細作,像小火煨湯那樣慢功浸染,像小口抿茶那樣琢磨品味,在感性和理性的交相輝映中,實現(xiàn)了生命成長?!币赃@堂練習課的教學為基點,結合其它練習課的教學經(jīng)驗,我撰寫了《讓智慧領跑語文高效教學》,發(fā)表在《山西教育》上。
如果我們都能勤記教學后記,就教育教學的某一點作基于教學實踐的持續(xù)深度思考,那么,我們將會發(fā)現(xiàn)教學研究之路會越走越寬,越走越有趣。
(康海群,如東縣青少年宮,226400)
責任編輯:宣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