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全面推進,學校在開展教育活動中側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形成了一種將“探究”作為核心的小學課程內容。小學科學課程教學需要面向小學生,通過引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科學課程,讓學生在科學教學當中感受到親身實踐并獲得真理的情景。這種全新的教學觀念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一種揚棄。因此,在教學活動當中,教師應當注重探究性學習,讓學生親身感受學習知識與探究知識本質的過程。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教學模式;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5)18-0038-01
研究小學科學課當中教學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因此,教師要結合當前具體環(huán)境當中的教學實踐完成對小學科學課綜合分析,并形成有效探究教學方法的內容。
一、形成良好師生關系,提高學生探究熱情
在小學科學課的教學活動當中,存在教師與學生兩者之間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這種關系的表現(xiàn)更多地 集中在教學課堂當中。同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這種關系又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待課程的態(tài)度與學習熱度。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當中,教師過分強調自身地位,將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位置,這就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的地位與身份當中,教師被無限抬高,教師的指令不可否定,這種“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首先讓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中往往會將自己置身于學生的對立位置上,造成教學任務開展存在困難。教師會認為教學活動只是教師的任務,這樣就無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與主動性。
學習興趣屬于教學活動當中一項重要的非智力性影響因素,但是在小學科學課的教學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興趣產生的重要動力,更是形成學生探究學習方法與習慣的重要基礎。為此,小學科學課教育應當能夠激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學習興趣。而培養(yǎng)和形成這種學習興趣又需要通過構建一種平等、舒適的環(huán)境來完成。這當中至關重要的一項因素就是平等,小學生雖然生理年齡比較小,可同樣具有一定獨立的人格與性格,從思想的獨立性方面,他們不應當是成年人的附屬。另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民主。小學課堂當中不應當只有教師一個人,應當傾聽小學生的內心想法,不斷培養(yǎng)促進小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小學生敢于說話,敢于在課堂當中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在形成良好師生關系的過程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和諧。在教學活動當中,要形成愉悅的溝通環(huán)境與氛圍,這樣才能夠緩解學生在課堂當中的緊張情緒。
二、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
小學科學課屬于一門通過觀察與實踐完成的學科內容,科學實驗對于學生獲得相關的學習內容與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學生形成探究學習能力的重要前提。在小學階段開展科學課時,很大程度上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yǎng)與形成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只有具備觀察能力,與學生才能夠在這門課程當中掌握更多有效的信息內容與知識。也只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才能夠形成由感性理解到理性認知的思維過程,進而推動學生獲得探究性學習能力。
如在學習四季春夏與秋冬這一內容時,我收集了四季具有典型代表的圖片與視頻等,在課上進行播放。雖然學生們都知道是四季的圖片,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去觀察,此時就需要我們對學生加以引導。我們可以就描寫春天的圖片采用問答的方法來引導學生深入觀察,然后讓學生自己來進行夏秋冬的觀察,并讓學生回憶自己對春夏秋冬四季的印象,課后讓學生就其中的某個季節(jié)來寫觀察日記。這樣的活動集學生的觀察、語言與思維于一體,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
三、構建豐富情境,引導探究方向
構建具有豐富內涵的教學情境能夠有助于小學生打開思維的大門,形成探究動力,引導他們不斷進行認知,充分調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好奇心,進一步使他們產生主動探究的欲望。為此,在開展具體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富有趣味性的問題,讓學生進入到內涵十分豐富的場景當中。只有令學生產生對知識的強烈需求,才能夠提升他們的主動性與探究愿望。例如在學習“磁鐵”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利用手邊的材料向學生展現(xiàn)優(yōu)美的圖案,利用曲別針制作蝴蝶展示臺,詢問學生:“有哪位同學能夠讓這只蝴蝶飛起來?”學生面對這樣的問題,會非常感興趣,并躍躍欲試,這時教師就可以選擇其中幾名學生進行提問。當然,學生會在這個過程中均以失敗告終。因此,教師要對學生講解有關磁鐵應用的原理,并利用磁鐵放在展示臺下面,令蝴蝶飛舞起來。而飛舞起來的蝴蝶會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學生會為此強烈產生探究學習的熱情。這樣的探究教學引導就顯現(xiàn)出其真正的價值。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的全面發(fā)展,現(xiàn)代社會需要具備探究性學習能力的新型人才,小學科學課則是我國落實這種人才戰(zhàn)略的一種重要路徑。探究式學習型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建立在新型的教學原則與理念的基礎上才能形成。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相信學生能夠具備掌握探究學習的綜合分析方法。
參考文獻:
[1]黃月芳.農村高一學生學習化學的困難分析與教學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08(06).
[2]張芹英.農村中學化學教學改革淺探[J].考試周刊,2007(31).
[3]張琦.農村高中化學教學質量差的原因與教學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09(08).
作者簡介:烏都巴拉其其格(1973-),女,內蒙古錫林浩特人,小學高級教師,從事科學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