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英順
宮頸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居世界第二位,我國每年新發(fā)病總數(shù)13.5萬例,占世界總數(shù)的28.8%,發(fā)病率以每年2%~3%速度增長。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是目前早期發(fā)現(xiàn)宮頸惡性腫瘤方面方法簡便、效果顯著的檢查,適用于宮頸癌的早期診斷和預防。現(xiàn)將525例婦女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結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7年1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婦科門診就診的525例婦女宮頸刮片。
1.2 標本采集 由婦產(chǎn)科醫(yī)生取材。將特質刮板插入宮頸管內,刮板置于子宮頸外口鱗狀-柱狀上皮交界處,以宮頸外口為圓心,輕輕刮1周,將刮物均勻的涂在備好的載玻片上,及時置于95%的乙醇30 min,巴氏染色。
1.3 診斷方法 根據(jù)1988年美國國立癌癥中心50位專家討論提出的關于宮/陰道細胞學診斷的 erthesde報告方式,評價標本滿意度,采用描述性診斷,上皮異性運用鱗狀上皮內病變SIN的診斷術語。
見表1。刮片515例為總數(shù)
表1 515*例婦女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結果(例,%)
3.1 宮頸炎是婦女最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由于在月經(jīng)期陰道內pH值的改變、陰道滴蟲、淋病、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損傷、雌激素水平改變等多種因素可引起宮頸的病理性改變,慢性宮頸炎是宮頸癌的重要前驅,故認別上皮細胞在炎性反應時的形態(tài)改變對宮頸疾病的診斷很重要?,F(xiàn)代醫(yī)學的迅速發(fā)展,促進了宮頸癌篩查方法和技術的不斷更新,例如:宮頸液基薄片技術結合PCR技術,腫瘤標志物、檢測免疫化學方法等等,大大提高了檢測的陽性率,但成本高,技術復雜,基層醫(yī)院不易開展。本文運用傳統(tǒng)涂片,巴氏染色方法和TBS分級報告法,具有經(jīng)濟實惠、方法簡單、準確率高、適用于基層廣大婦女特別是低收入人群。
3.2 525例中有10例不滿意刮片,占2%??赡苡捎谌〔奈催_到要求或患者對刮片前的注意事項不了解,刮片上皮細胞數(shù)量過少、粘液多及大量紅細胞等,應于臨床醫(yī)生多溝通,以利于檢測結果的真實、有效。
3.3 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中88例17.09% 在正常范圍,說明該地區(qū)婦女保健意識不強,應加大預防保健宣傳工作。402例(78.05%)為炎性反應性細胞改變,其結果符合有關文獻報道。
3.4 CINI 14例占2.72%。CINI與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含義一致,包括與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有關的非侵襲性宮頸鱗狀上皮的一系列異常。據(jù)文獻報道,80% 的LSIL被檢測有高危型HPV感染,建議臨床早期采措施,應行陰道鏡檢查。
3.5 CINII、CINIII、原位癌與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含義一致。建議臨床進行陰道鏡活檢。
3.6 宮頸癌患者應采取積極治療,延長生存期。據(jù)有關資料表明,若早發(fā)現(xiàn)并及時治療,95% 炎性反應患者可以轉化為正常,80%LSIL可以轉化為正常,但這類患者若不能早發(fā)現(xiàn)并及時治療,約15% 患者發(fā)展為HSIL,之后約5% 患者發(fā)展為宮頸惡性腫瘤。因此廣大婦女最好在一年內至少進行一次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對LSIL、HSIL級進行活檢并適當治療,每3個月復查1次,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達到防癌保健的目的。
[1]章文華.子宮頸上皮瘤內病變(CIN)的診斷進展.子宮頸病變診治規(guī)范與熱點.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2006:48-50.
[2]柳益群.禪城區(qū)3000名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結果分析.中華實用醫(yī)藥雜志,2005,1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