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芳
摘 要:逆向思維就是從結論或終點推出條件的思維方法,它能克服思維定式的弊端,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文章結合教學實踐,研究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逆向思維;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25-0047-01
思維活動就其途徑和程序而言,分為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正向思維使學生按固定思路去思考問題,易形成思維定式。在正常教學活動中,正向思維用得較多。但是當已知信息很多,學生往往不知從何下手解題時,這時改從單一的終點出發(fā)推導就會使問題變得簡單。在教學中,要充分認識逆向思維的重要性,結合教材內(nèi)容,注重逆向思維能力的訓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能進一步完善學生知識體系,還能達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提升學習能力的目的。
一、通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來培養(yǎng)逆向思維能力
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nèi)因是變化的依據(jù),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思維的興趣,增加學生逆向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有意識地剖析、演示一些運用逆向思維的例題,從而說明逆向思維的巨大作用以及它們所體現(xiàn)出的數(shù)學美。
例1:求函數(shù)y=+的最小值。
分析:若正向考慮,須采用求函數(shù)最值的常用方法,十分煩瑣。若將函數(shù)式的結構變形為y=+逆向考慮,就可把問題轉(zhuǎn)化為求x軸上的動點M(x,0)到動點P1(-1,-4)、P2(3,-2)的距離和的最小值問題。則所求ymin=|P1P2|==2.
二、通過幫助學生理順教材的邏輯順序來培養(yǎng)逆向思維能力
由于種種原因,教材的邏輯順序與學生的心理順序或多或少存在著某些矛盾。而這些矛盾,勢必影響學生思維活動的正常進行。因此,教師在鉆研教材時必須找出這些矛盾并幫助學生加以理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思維活動的順利展開。比如教材中有這樣一道例題:在0~360°范圍內(nèi),找出與-950°12′終邊相同的角,并判斷它是第幾象限角?書中是這樣解答的:-950°12′=129°48′-3×360°,∴-950°12′與129°48′終邊相同,∵129°48′是第二象限角,∴-950°12′也是第二象限角。上題是逆用角定義的一個例子,題中為什么要把“-950°12′”寫成“129°48′-3×360°”,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難。改為“3×(-360°)”之后,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因為“3×(-360°)”表示順時針旋轉(zhuǎn)3周??梢?,教師在備課時能及時發(fā)現(xiàn)教材的邏輯順序與學生的心理順序的矛盾并幫助學生理順它,就可以掃除學生進行逆向思維時的障礙,對學生的學習很有幫助。
三、通過加強基礎知識的逆向教學來培養(yǎng)逆向思維能力
對于一些重要而又難于理解掌握的定義、概念,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從正面講清它的意義,搞清它的來龍去脈,同時也應充分注意逆向教學,辨析其應用時應注意的問題,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既能強化學生對定義的深刻理解,牢固記憶,靈活運用,又能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周密思維的習慣。
例2:橢圓+=1有一點,這點到直線L∶x=的距離d=5。求這點到兩焦點的距離。
分析:只要先求出這點到橢圓右焦點的距離,它到另一焦點的距離就可以利用橢圓定義的可逆性來求。
解:設這點為P(篇幅所限,圖略),且點P到焦點F1(3,0)、F2 (-3,0)的距離分別為d1、d2。由于L是橢圓的一條準線,故知=,即=,解之,得d1=3,故d2=2a-d1=10-3=7。
四、通過解題方法的訓練來培養(yǎng)逆向思維能力
著名數(shù)學家波利亞指出:掌握數(shù)學就意味著解題。因此,注意指導、訓練學生解題的思考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不可替代的一個重要方面。解題方法上的逆向思維訓練有反證法、分析法、倒推法、反例法、倒數(shù)法等。
例3:已知實數(shù)a>b>e,其中e 為自然對數(shù)的底數(shù)。證明:ab 分析:欲證ab 五、結束語 我們強調(diào)逆向思維的培養(yǎng)并不是說正向思維的培養(yǎng)就不重要了。實際上,沒有正向也就不存在逆向,逆向是以正向為基礎的。當前的誤區(qū)是:談正向只談正向,談逆向只談逆向,忽視了正向、逆向的交替使用、交叉培養(yǎng)的原則。總之,逆向思維的訓練一定要根據(jù)教學實際不斷加強,當然正向思維的訓練也不能削弱。只有在教學中堅持綜合訓練,全面培養(yǎng),才能使學生真正形成良好的習慣,提升思維水平,逐步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 參考文獻: [1]解生新,毛正洋.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J].中學數(shù)學教學,1997(S1). [2]李宏炯,張東紅.淺談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石油教育,19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