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建武
摘 要:探討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為學生搭建理論思維與實踐思維之間的橋梁,重點圍繞生活和課堂進行研究,旨在為廣大教師打造高效教學模式而提供建議和參考。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理論思維;實踐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25-0037-01
生活教育理論認為,教學就是學生的生活本身,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素質的提高、身心的成長就在學生的課堂生活中完成。教師要教學生如何從生活中,從周圍的、外界的事物中探求知識,再將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之中,從而幫助他們獲得實踐經驗、獲得真正可用的知識。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倡導將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素質教育作為科學教育的主題,要求教學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融實踐探索思維于生活,集科學素養(yǎng)于課堂。對此,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理論與實踐兩種地理思維之間的搭橋策略進行了探索,旨在為廣大高中地理教師提供建議和參考。
一、讓學生走進“生活情境”
課堂教學的問題在于容易讓學生的思維受限,學生從一個相對自由的活動天地投入到一個時間與空間都有所限制的場所,無論是情緒上還是思維上都會產生一種無法適應的緊張心理,帶著這種心理學習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因此,高中地理教師應借助多種方法與手段來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生活情境”,讓他們感覺自己仍舊置身于生活之中,從而放松心理、調動思維、積極探索。如講到“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的影響”時,在課堂上將環(huán)保局發(fā)布的最新的我國“環(huán)境狀態(tài)”公報整合到教材中,讓學生們通過一系列的公開數(shù)據(jù),對當前我國環(huán)境(包括大氣、水、海洋、城市等)問題進行分析,對我國氣候的變化、大氣污染治理以及自然災害程度和土地資源現(xiàn)狀進行關注,對我國面對這些現(xiàn)狀應如何制定相應行為與措施進行思考,并嘗試列出當前我國應將哪些方面作為環(huán)保重點的計劃。如此,通過這種生活與課堂的結合,在生活情境下學生們已經自動開啟了“思維模式”,從這些生活現(xiàn)象中捕捉到了“科學因子”,并感受到了地理知識的無處不在,感受到了地理課程的快樂有趣。
二、激活學生“經驗世界”
其實,每個高中生都在無形之中創(chuàng)造出了自己的“經驗世界”,但很多經驗學生或者是不自知,或者是不知如何應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去激活學生的“經驗世界”,讓其成為助力學習的有效工具。激活學生生活經驗,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如語言、行為、問題、實驗或者是網(wǎng)絡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將關注的重點放在激活“經驗”上,而非“情境”過于細化的創(chuàng)建上。比如,學習“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一課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我國能否借鑒發(fā)達國家的發(fā)展模式為己所用?我們應當怎么做?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幾個看似非常簡單的問題,給學生思維預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在這樣的問題引導下,學生會通過自己的經驗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記憶場景,對教師的問題進行全面的解構并思考,利用儲存于記憶中的表象知識來解答問題。如此,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經驗世界”。之所以會如此,其原因就在于學生進行思考和表達時,皆是以自己腦海當中浮現(xiàn)出的種種生活場景為基礎。之后,教師可以將問題引入更深的層次:同學們,考慮一下“環(huán)境觀”與“發(fā)展觀”之間的聯(lián)系在哪里?若一味強調“發(fā)展觀”會造成怎樣的危害?這些問題會引導著學生從關注地理技能走向關注地理素養(yǎng),從而進一步形成探究思想。
三、融實踐探索思維于地理課堂
只有在不斷探索中,學生的思維才能夠更加活躍和更加成熟。所以,高中地理教師要盡可能多地在課堂中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索機會,讓他們能夠如同真正的地理學家一樣親歷探索地理知識的過程,讓思維方式朝向正確的方向調整。通過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形成敢于質疑和尊重事實的科學素養(yǎng)。對于高中生來說,探索的領域不易過淺,教師可以結合以往所學的知識以及高中生認知特點,為學生組織探究活動。如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為背景,首先在課前組織他們深入開展“城市污染源分析與調查”的實踐活動:學校附近工廠向大氣都排放了哪些煙塵以及有毒氣體?這些會給人體帶來怎樣的毒害?它已經對學校以及周圍居民的正常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等等?還可以帶他們去參觀較具規(guī)模的化工廠,了解一下當前工廠購置的治污設備、采取的治污措施、取得的治污效果等等。要讓學生認真記錄、分析自己的調查結果,大膽地在課堂上提出自己認為可行的治污方案,這些都是寓理論教育于實踐活動的教學形式。學生們通過這些實踐活動的直接參與,獲得了最真實的體驗,不但讓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鞏固與“升華”,更對高中生形成正確的“地理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種融實踐探索思維于生活之中的教學設計,既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形成和發(fā)展的整個過程,也讓學生認識到只要認真觀察生活中的細節(jié),就會掌握很多科學知識和技能。
四、結束語
總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生活實際,收集與生活有著緊密聯(lián)系的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提煉地理知識,再將這些知識遷移到課堂讓學生進行思考探究。這樣,形成一個融探索思維于生活,集地理素養(yǎng)于課堂的教學環(huán)境,為學生的地理學習搭建一座“橋梁”,讓兩種思維伴隨著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楊云.擺脫傳統(tǒng)桎梏,創(chuàng)設生活化課堂——關于創(chuàng)設高中地理生活化課堂的探索與思考[J].教師,2015(06).
[2]湯映政.淺談如何在高中地理中利用生活實際提高學生地理思維能力[J].時代教育,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