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對于上海合作組織擴大合作范圍,還是對于金磚國家尋求新的共同支撐,烏法都將成為一個重要節(jié)點。放到更長的時間脈絡中看,烏法必將成為發(fā)展中國家和新興大國加強合作的重要歷史地理坐標。
偶遇但并不偶然
一場被官方稱為“偶遇”而不“偶然”的“雙峰會”(即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和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于7月8日至10日先后在俄羅斯烏法舉行。
3天時間在一國連辦兩場同一量級的國際會議實不多見。
作為這兩個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俄羅斯正好都在今年“做東”。這樣,湊在一塊開,既節(jié)省了各國領導的人的時間,也方便大家多碰碰、多聊聊,找找新的合作點。所以說,雖是偶遇,但不偶然。
而兩場重要峰會趕在一起,也是因為俄羅斯今年正好是上合組織和金磚的輪值主席國,所以索性兩個峰會一起辦了,可以節(jié)約開支。當然,省錢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更深遠的原因,主辦方解釋說他們希望成員國們能夠在上合和金磚這兩個框架下共同謀求發(fā)展和合作。
大家可能會比較好奇,上合和金磚很不一樣,上合是組織,金磚是金磚國家合作機制,而且似乎是各有側重,像上合比較側重于安全,而金磚比較側重于經濟,他們坐下來談能談出些什么,怎么能夠談到一塊去呢?其實上合和金磚之間還是有很多交集的,比如說成員,像中國、俄羅斯,既是上合的成員國,同時也是金磚的成員,而印度現(xiàn)在是金磚成員國,同時在上合組織中是觀察國,不過很快將會成為正式的成員國。再看身份,不管是金磚還是上合,它的成員都是非西方國家,都是發(fā)展中經濟體。這兩個體系都是發(fā)展中國家建立的一個多邊合作體系。對于平衡國際治理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這次“雙峰會”的“無縫銜接”為兩個組織的所有成員國創(chuàng)造了諸多交流平臺。會場內外頻繁的多邊和雙邊互動,給兩個組織的成員國領導人提供了廣泛交流的機會,其帶來的外溢紅利,遠不止兩次峰會成果本身。
探索新經濟方程式
據(jù)西班牙《起義報》7月3日報道,盡管金磚國家從2006年開始就作為組織運轉,且從2009年起每年舉行峰會,但金磚國家此前并未得到國際媒體的過多關注,其中一部分因素在于各成員國間的政治和社會經濟差異以及不同的發(fā)展階段。
但現(xiàn)在,世界經濟的重心已經從西方轉移。美國為此已將對外政策重心轉移至亞洲。
報道說,在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yè)排行榜中,來自巴西、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的企業(yè)占據(jù)的席位已經從2005年的27個增加到2015年的100多個。
俄羅斯媒體稱,峰會前夕,俄羅斯和世界媒體就金磚國家和上合組織的美妙前景刊登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文章。文章說,歐亞大陸在當今世界的整個地緣政治層面上占據(jù)了軸心地位。這里生活著75%的世界人口,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65%。重要的還有,全球探明能源儲量的70%都集中在其亞洲部分。這意味著,發(fā)達國家相當程度上要仰仗亞太地區(qū)和中東國家的能源供應。而金磚國家和上合組織恰恰能夠在這方面說出有分量的話。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世界銀行專家預測,到2025年,在世界前五大經濟體中,除美國外,其余四席將由亞洲大國包攬。而且按照GDP規(guī)模,它們的位次將是中國、美國、日本、印度和印尼。
據(jù)西班牙《起義報》7月3日報道,盡管金磚國家組織最初由俄羅斯倡議創(chuàng)立,但中國無疑已經成為該組織的主要推動力量。
報道說,這種變化的表現(xiàn)之一是金磚國家開發(fā)銀行的成立。這一旨在取代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地位的銀行總部設在上海,中國鼎力支持,也借此提升自己在組織內部的主導權。另一方面,北京與莫斯科間的經濟合作昭示著兩國間形成了擺脫西方控制的新的經濟方程式。
地緣秩序新變革
在全球地緣政治處于大變革的時刻,“雙峰會”的召開無疑會讓美國“屏息”關注。上合組織更偏重區(qū)域安全秩序的構建,而金磚國家組織則推進全球經濟治理的革新,雙峰會同時上演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全球地緣政治的有序變革。
自近代以來,中亞地區(qū)就是大國博弈之地,也有人將當下的中亞類比19世紀英俄之間的“大博弈”,中俄之間一再重申不會結盟,也是為了避免歷史的重演,避免在歐亞大陸出現(xiàn)邊緣對中心地帶的圍堵、陸權與海權之間的博弈。無論英國還是美國強加給這一地區(qū)的秩序都不具有“內生性”,一旦世界霸權退潮,就會露出斑駁的真容。上合組織在未來可能會成為構建地區(qū)安全秩序的平臺,這一地區(qū)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歐亞聯(lián)盟的匯聚之地,中國和俄羅斯都有意愿推進地區(qū)的穩(wěn)定和安寧。
如果印度加入上合組織,那金磚和上合之間的交叉點進一步強化,三個金磚國家同時也是上合成員國,而五個金磚國家都是亞投行的成員國。以金磚為核心將形成一個多層次的經濟和安全治理的架構,而上合組織將成為金磚國家推動安全領域合作的重要支點,同時金磚和上合之間形成了相互補充和制約的“合作”關系,有了金磚,上合不會成為地緣政治的集團,也可消解美國及其盟友的杞人憂天。
金磚和上合在烏法的“集合”,似乎也提供了一種沒有“大戰(zhàn)勝利之后”的國際秩序變革的可能性。
國際關系史的經驗表明,國際秩序的“革命”是在一次大戰(zhàn)之后由戰(zhàn)勝國來規(guī)定的,一戰(zhàn)、二戰(zhàn)如此,冷戰(zhàn)也是這樣。金磚與上合為新興國家提供了參與國際秩序變革的機會,在既有體系內“以競爭求合作”,漸進地實現(xiàn)國際實力格局與國際地位的匹配。作為雙峰會的核心成員國,中國的和平崛起必然會與地緣秩序的“和平變革”綁定在一起。
(《北京青年報》2015.7.9、《南方都市報》2015.7.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