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認為舉辦如此長時間、高規(guī)格的紀念活動,僅僅為了刺激日本,這種分析是站不住腳的,也小看了習近平的外交風格和中國的外交格局。
在金磚國家和上海合作組織于7月10日結束的烏法峰會上,外交部副部長程國平透露,習近平已經向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fā)出了來華參加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的邀請。這條新聞一出,不僅國內民聲沸騰,外界也是瞪大眼睛想弄明白中日關系是不是將出現新的轉機。那么究竟應該怎樣解讀中國的這次舉動呢?
邀請日本,彰顯和平外交戰(zhàn)略
“中國不僅邀請日本,還邀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其他相關參與國家,共同紀念這個重要時刻,這彰顯了中國的大國和平外交戰(zhàn)略。”中國人民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黃大慧表示。
歷數習近平出席抗戰(zhàn)爆發(fā)紀念活動、紀念抗戰(zhàn)勝利座談會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等重大歷史節(jié)點上的講話,可以發(fā)現,其中頻率最高的詞匯當屬“和平”一詞。換句話說,中國向世界各國領導人廣泛發(fā)出邀請參加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的紀念活動,為的就是宣示和平、捍衛(wèi)和平而非挑起沖突、延續(xù)仇恨。
我們知道,近些年的中日關系確實差強人意,也讓不少人擔心起亞洲的和平來。從釣魚島“購島”風波到東海油氣田之爭,從歷史問題到雙方“隔空對質”,中日關系正從“政冷經熱”不斷走向“政冷經冷”。這其中,隔三差五“拜鬼”,時不時口出狂言的安倍晉三難辭其咎。
就像習近平說的那樣,“歷史告訴我們,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中日都是亞太乃至全球不可忽視的大國,如果任由中日關系持續(xù)走低惡化、對峙升溫,那么亞洲的和平隨時都有可能被打破。能不能站在大局出發(fā),能不能放下“以牙還牙”的零和思維,邁出謀求轉機的第一步,時刻考驗著一個大國的擔當和責任。
習近平5月在中日友好交流大會上講過:“中國高度重視發(fā)展中日關系,盡管中日關系歷經風雨,但中方這一基本方針始終沒有改變,今后也不會改變。我們愿同日方一道,在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基礎上,推進兩國睦鄰友好合作?!?/p>
這句話無疑是為此次邀請做出了注解: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有必要在中日關系的重要歷史時刻邀請安倍出席。這既是中方基于歷史和正義地一貫對日方針,也是一種無懼挑戰(zhàn)、面向和平的坦誠姿態(tài)。
尋求進步,促進日本自我審視
邀請戰(zhàn)敗國領導人出席二戰(zhàn)紀念活動其實并非稀奇事,德國總理默克爾就是諸多紀念活動上的???。戰(zhàn)勝國和戰(zhàn)敗國領導人的同時出現,絕不是圖熱鬧講排場,而是一種認同和立場的宣示。雙方都站在全人類、全世界的高度昭告世界:和平而不是戰(zhàn)爭,合作而不是對抗,才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永恒主題。
對于在歷史問題上“開倒車”的安倍來說,來華參加相關紀念活動,至少會有三大收獲:
一是聽一聽世界關于二戰(zhàn)的主旋律是什么。
中國在9月3月舉行的勝利日紀念活動,無疑將有眾多的世界政要名流出席參加。他們的悉數到場和鄭重表態(tài),肯定能夠讓安倍聽到,世界上珍惜和平、反對戰(zhàn)爭的呼聲才是絕對的主旋律。
二是看一看中國維護和平的決心和力量有多大。
根據目前披露的消息看,中國將要在勝利日閱兵上展示抗戰(zhàn)的歷史方陣和先進的武裝力量。在此期間,各種群眾性團體性的紀念活動也一定不會少。對于力推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大搞“國家正常化”的安倍來說,來中國看清楚捍衛(wèi)和平力量的強大,有助于冷靜審視一下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
三是想一想未來的路怎么走。
除了參加相關紀念活動,安倍應該少不了和中國領導人的會晤交流。雖然還不知道習近平具體要對安倍講什么,但從之前的講話中我們也可以略知一二。
對于一意孤行的日本右翼,習近平說過:“任何人想要否認、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歷史,中國人民和各國人民絕不答應!”“中國人民有比海洋、天空更為寬廣的胸懷,但我們的眼睛里也決容不下沙子。”
而對于廣大友好的日本人民,習近平則說:“我們不應因一個民族中有少數軍國主義分子發(fā)起侵略戰(zhàn)爭就仇視這個民族,戰(zhàn)爭的罪責在少數軍國主義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們任何時候都不應忘記侵略者所犯下的嚴重罪行?!薄爸灰腥諆蓢嗣裾嬲\友好、以德為鄰,就一定能實現世代友好?!?/p>
這樣看來,安倍來華一定能學到不少、有所觸動,還可能好好做個自我對照、自我反思。
大國風范,愿意共同開創(chuàng)未來
“我們強調牢記歷史并不是要延續(xù)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大家來共同珍愛和平、維護和平,讓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讓各國人民永享太平?!绷暯交驹诿看紊嫒罩v話中,都反復提到了“未來”二字。
2014年11月北京APEC上,習近平與安倍舉行了首次“習安會”,習近平主要強調中日關系困難的日方責任,著眼當下;2015年4月雅加達“新萬隆會議”上,“習安會”第二次上演。習近平的表態(tài)更多的是面向未來。比如希望日本同中國“一道”沿著和平發(fā)展道路走下去、強調對國際社會“共同”做貢獻、兩國領導人要承擔應盡的“責任”。 我們知道,說努力面向未來并不難,難的是如果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世界上有不少存在歷史糾葛的國家都曾做出過和解的努力,但真正實現和解、走向未來的并不多。不僅愿意面向未來,并努力去做就,這體現出了中國越來越濃厚的“大國范兒”。
如果安倍如約今年9月來華,習近平與其進行的第三次“習安會”,毫無疑問,將繼續(xù)為走上正軌的中日關系添磚加瓦。
由此,安倍也將成為習近平在半年多的時間里少有的、且頻繁會晤的外國領導人之一:除了普京之外,習近平不到一年時間見的最多的外國領導人就是安倍,頻次甚至超過了美國總統奧巴馬。單從這點上來說,就能看出中日關系在中國外交中的重要性。所以,如果認為舉辦如此長時間、高規(guī)格的紀念活動,僅僅為了刺激日本,這種分析是站不住腳的,也小看了習近平的外交風格和中國的外交格局。
邀請安倍來華參加抗戰(zhàn)系列紀念活動,是符合外交禮儀和利益的,體現了中國對自己發(fā)展道路和發(fā)展目標的自信,也自然表達了對中日關系未來的自信。這就如同俄羅斯邀請德國領導人參加閱兵式、英法邀請德國領導人共同紀念諾曼底登陸一樣,是從宏大歷史敘事著眼的大事件,是中國近百年來少有的重大外事活動,在某種程度上,它標志著中國外交風格的一種成功轉圜。
“中日關系前途掌握在兩國人民手里?!弊罱欢螘r間來,中日關系不乏一些積極信號:雙方達成“四點原則共識”、重啟??章摻j機制磋商等溝通渠道、3000多日本各界人士訪華??梢哉f,此次中國向日本發(fā)出邀請,就是這種轉暖趨勢的延續(xù)和肯定。
當然,就像習近平說過的那樣,“解鈴還須系鈴人,只有正確對待歷史,才有利于日本早日卸下歷史包袱。”
中國已經把橄欖枝遞給了安倍,外界紛紛猜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能否出席。不僅如此,安倍將在8月發(fā)表的演講也備受外界關注。
“是否參加這場紀念活動,代表了日本領導人對于這場戰(zhàn)爭抱持怎樣的態(tài)度,即是否正視那段歷史,要拿出道歉的態(tài)度。比安倍能否出席更重要的就是他若接受邀請,將以怎樣的心態(tài)參加這場紀念活動,若是真心反省過去的錯誤,那么中國人民是歡迎的,若只是形式上出席,那不會達到出席的意義。”黃大慧說。
黃大慧指出,安倍8月演講能否真誠道歉、反省歷史,在一定程度上會反映出其是否會出席閱兵。若不能出席,他可能會派出特使參加。若安倍能對日本過去所犯罪行進行深刻反省,并表示道歉,將會對中日關系產生積極影響。
(《上海觀察》2015.7.13、《新京報》2015.7.12 王曉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