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對我們大呼小叫,有時甚至還動手,該怎么辦?”“女兒已經一周沒和我們說話了,每天獨自一個人在房間里……”面對眾多家長的困惑,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青少年最易患心理疾???
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yī)師閔寶權表示:“12歲之前,孩子們在各個方面都比較脆弱,處于發(fā)育階段,需要家長細心呵護,因此在這個階段孩子對家長比較認同和依賴。但是12歲以后,隨著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他們的獨立自主性,自我能力也都在加強,而這時孩子也迫切地期望融入社會,需要身份認同,他們更渴望自由,渴望理解,渴望認同,但這時家長仍未轉變,仍采用‘保姆式管理,管得太多,管得太細,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勢必會激化親子矛盾,和睦的家庭演變成了‘無硝煙的戰(zhàn)場?!?/p>
據(jù)閔寶權介紹,大多數(shù)“問題”孩子的身后都有個“問題”家長?!氨热?,有些父母要求非??羾?,連交什么朋友都嚴格審查,甚至家里連電視都沒有。前幾周一名18歲男孩,因頭暈來神經內科就診,但是核磁超聲做過多次了,都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當我仔細詢問男孩病情,他告訴我:‘我家就如同沙漠!我問為什么?他說他的父母就像兩只狼,天天對他事事都管,大呼小叫,因此回家就頭疼。”閔寶權說:“至今我還記得他告訴我的那句話:當你孤獨地在沙漠里行走,突然見到兩只狼,你還會高興嗎?”
“親子關系最核心的問題是尊重,將孩子看做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予以平等看待,而不是家長居高臨下、控制式、命令式、支配式的對待。孩子不是考試機,更不是成人夢的‘復印機。一代有一代的夢,一代有一代的理想,對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父母應該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學會‘放手,至少要放50%?!遍h寶權說。
但是,放手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放”的同時還要“引導”孩子。閔寶權認為:“放手與引導是緊密相聯(lián)的。不是不去引導,關鍵在于我們在放手的同時如何去引導,不要去引導孩子的思想和方向,不要剝奪孩子獨立思考和實踐體驗的機會,而要通過引導幫助孩子積極的看待自己,幫助孩子確認和意識到自己已經擁有和即將擁有的能力?!?/p>
家長還應該多關愛,多些時間陪伴孩子,強化親子感情基石。另外,青春期早戀已經成為一個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很多家長和老師對早戀會堅決制止,但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捌鋵崳议L不必驚慌失措,如臨大敵,更不要用譏諷、責罵甚至懲罰的方式來對待孩子,”閔寶權建議,家長應以尊重、平等的態(tài)度與孩子談心,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并予以熱情、嚴肅的忠告,教孩子自尊自愛,正確區(qū)分友誼與愛情,告訴孩子早戀對學業(yè)和以后的生活會產生哪些影響,讓孩子自覺調整心態(tài)和約束自己行為的能力。”(新華社 201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