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雷鋒,其實就像呼吸空氣一樣
于永軍
2015年3月5日,第52個學雷鋒紀念日。被譽為“雷鋒精神傳播者”、《告訴你一真實的雷鋒》的作者陶克將軍轉發(fā)給我一條長信息(見附頁),讀后思忖,感慨良多。
說句實在話,依照傳統(tǒng)的學雷鋒思維尺量,這則信息中的內(nèi)容,標度都“不夠高”,但我認為卻頗“接地氣”,真實反映了當下社會群眾的思想道德現(xiàn)狀,讓飄揚著共產(chǎn)主義大公無私旗幟的雷鋒精神,浸染了以仁愛、善良、利他為人生哲學的中華民族氣息,走近了“尋常百姓”。
其一,這則信息告訴人們,你的身邊并不缺乏善行,那些給他人帶來感動的人和事,往往都近在咫尺,學雷鋒人人都可為,隨時都可以滿足你行善舉的愿望,就像呼吸空氣一樣自然;其二,這則信息表明,學雷鋒不難,也并不麻煩,幫一把、扶一把、拉一把,一個主動讓座,一個微微一笑,哪怕是多買點菜多買張報紙甚至于不譏諷別人的信仰,都像心頭有一盞照亮前行路的明燈;其三,學雷鋒并不意味著統(tǒng)統(tǒng)都是“大公無私”“大公小私”“先公后私”,把“迷路老人或孩子送到派出所”而不是“直接領到自己家里”,甚至撿到錢包把錢留而設法把信用卡、身份證、駕照、護照之類還給失主,同樣是學雷鋒;其四,學雷鋒并不一定要大張旗鼓地參加某個活動,從個人做起,從公共汽車上讓座、助勤工儉學之類的點滴小事做起,同樣富有意義;其五,學雷鋒不圖回報,只求一種內(nèi)心安逸舒暢,但收獲卻是雙向的,既提升了他人的快樂指數(shù),也使自己在助人中找到了快樂。
人是一種復雜的高級動物,每個人身上都在善良的一面,一個人一生中完美徹底做好事而不做壞事不易,同樣要讓一個人壞到從生到死一件好事都不做也很困難。學雷鋒的神奇力量,恰像一部撬動人心真善美的挖掘機,在利他互動和愛心傳遞中,發(fā)掘人人快樂參與做好事、行善舉、展示心靈美的內(nèi)在沖動。心理學認為,助人是一種精神富有和心理崇高,是一種快樂參與。一個經(jīng)常幫助別人的人,心中就會經(jīng)常處于一種積極、樂觀、和諧、滿足的狀態(tài)。一個人與他人、與社會互動越大,自身的價值存在感和幸福感越大,享受人生樂趣的感覺就越好。而且這種人生狀態(tài)是能夠傳遞的,可以擦亮周圍人心向善的鏡子。學雷鋒的每一個行動,每一次的無私奉獻,都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無聲宣示,都會在他人心中播撒下善的種子、激蕩起道德的漣漪,喚醒更多人心中的“道德律令”,走出道德貧瘠的泥沼。不辜負每一個成為道德星辰的機會。這正是學雷鋒活動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風行半個多世紀而蓬勃不衰的根本動力。
雖然學雷鋒并不等同于做好人好事,但用一顆仁愛、善良之心去做好人、做好事,卻是學雷鋒最大量最經(jīng)常的基本內(nèi)容。雷鋒的一生,并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yè),也沒有壯烈的犧牲,有的是日復一日、始終如一的善心與德行。做一個好人,做一輩子好事――這是雷鋒精神中所有元素集合下最本質(zhì)的表達,而團結、友愛、利他、奉獻、刻苦、鉆研、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熱愛人民、忠于祖國、干一行愛一行,以及“釘子精神”,則是這一本質(zhì)表達的發(fā)散。崇尚做好人、篤行做好事,既讓雷鋒精神處處洋溢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基因,也讓雷鋒精神擁有了與時代同行的特質(zhì),并成為一座道德的富礦,具有著超越時空的普世價值,無論在何種時代條件下,都能成為社會和諧進步的正能量,永不過時,永不褪色,永遠占據(jù)高地。
這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信息中的第9條關于信仰的堅守:“要知道中國人窮就窮在沒有信仰。這個世界什么都在變,什么都不可全信,唯有信仰相對不變、相對永恒?!弊掷镄虚g透著大義、彰顯著正氣,讓人提氣、讓人欣喜、讓人感覺到了我們這個社會的希望。
正基于上述理由,我要為這則信息點個贊,并自愿擔當其傳遞者。
愿善良點燃每個中國公民生活的心燈,聚纖微塵土壘起道德高峰;愿植根于中華民族沃土的雷鋒精神,像高山松一般挺立,如大榕樹一樣鋪天席地。
(作者系軍旅作家、中國作協(xié)會員、中國軍事文化研究會理事、山東作協(xié)全委會委員)
通信地址:濟南市大緯二路149號中區(qū)55號
郵政編碼:250001??聯(lián)系電話:13310615552
附:
《紀念雷鋒同志52周年》:
如果你的時間還寬裕,不差幾個信息費的話,敬請將以上善舉短信多轉發(fā)幾條,相信人類社會明天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