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調(diào)查事故的時候,民警曾經(jīng)詢問過很多被撞傷的老年人:“這么走、這么騎,不怕被撞到嗎?”老人們最普遍的回答是:“我覺得他不敢撞我?!?/p>
在最近發(fā)生的幾個重大交通事故中,老年人死亡的比例遠超其他年齡段。為何老人出行所遭受的交通事故傷害比例遠遠超過了人口比例?是老年人自己交通法規(guī)意識過于淡漠,還是如今的交通環(huán)境對他們而言過度險惡?
老人出行的死傷都出在哪兒?
北京市交管局事故處擁有北京全市所有造成死亡的交通事故統(tǒng)計資料,但在檢索系統(tǒng)中,并沒有一項是專門針對老年人的。工作人員為此人工檢索了一遍,翻查出全部與老年人有關的事故材料。
根據(jù)這份統(tǒng)計,在不考慮事故責任的情況下,去年199名老年人分別是在如下事故中喪生的:
行人事故:86人;自行車(包括電動車):58人;電動及燃油驅(qū)動的機動三輪車:26人;各類摩托車:18人;汽車:2人;乘車人:9人。
事故處民警告訴記者,開車的老年人因事故而喪生的為數(shù)很少,他們更多的是作為弱勢群體出現(xiàn)在交通事故當中?!爱斎?,作為弱勢群體,并不意味著他們在事故中不承擔責任。”事實上,具體查看這些統(tǒng)計,在事故中需要承擔主要責任或同等責任的受害者,比例相當巨大,即使是作為行人和騎車人等標準的“弱勢”,定責文書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橫穿馬路”、“闖紅燈”、“逆行”之類的描述。
在海淀交通支隊公主墳大隊轄區(qū)內(nèi),去年一年內(nèi),造成人員受傷和較大財產(chǎn)損失,不能以簡易程序雙方私了,而必須經(jīng)由“一般程序”處理的交通事故一共有52起,其中涉及老人的有18起,占總數(shù)34%。這個比例與多數(shù)城區(qū)交通大隊相比,處于中等水平。
在北京去年涉及老人的致死事故中,包括電動車在內(nèi)的自行車、三輪車事故共死亡84人,超過總數(shù)的四成。
多位一線交警告訴記者,近些年,電動三輪車、老年代步車日益大行其道。老人們買車的原因有時很令人唏噓:歲數(shù)大了、子女不在身邊,想去早市、超市買個東西,連個幫著拎東西的人都沒有。用電三輪、老年代步車,恰好能解決所有的需求:駕駛不費力,能裝足夠的貨,平時還能帶著老伴出門走走。需要照顧孫輩的,早晚高峰還能開著車接送孩子。
也正是因為大批老年人這樣的需求,使得他們在交通事故中受害的時間也相對固定。公主墳交通大隊事故組組長蔡連營說,涉及老人的事故主要發(fā)生在三個時段:7點到8點和晚上4點到6點的早晚高峰,以及上午9點到10點的平峰時段。早晚高峰是去接送孩子或散步,上午則是去買東西。
老人步行:“覺得他不敢撞我”
蔡連營警長每隔幾天就得去處理一起與老人有關的事故,遇到對定責問題不理解的老人或他們的家人,還得從頭給他們普法?!袄先朔磻芰Σ?,交通法規(guī)意識差,很多人把自己的安危完全寄托在別的司機身上。可是實話實說,如今在路上開車的好多司機,真的配不上您以性命相托的信任?!辈踢B營說。
記者查看了一段去年8月18日上午,拍攝于恩濟東街北口的監(jiān)控畫面。上午約9點半,一位老人在一名年輕女子的陪伴下走進了路口中間的左轉(zhuǎn)車輛待轉(zhuǎn)區(qū)。她步履蹣跚地進入路口,站在兩條左轉(zhuǎn)待轉(zhuǎn)車道的中間。這里,距離身邊的人行橫道只有五六米遠。此時,路口顯然正亮著左轉(zhuǎn)信號燈,不到半分鐘的時間內(nèi),11輛車或正常駛過,或短暫停車避讓行人。
她們在畫面中出現(xiàn)的第19秒,第12輛左轉(zhuǎn)車——一輛白色面包車出現(xiàn)了。司機直挺挺駕車撞了上去,老人和陪伴她的女子瞬間被頂了出去,當場倒地不起。就在此后兩個紅綠燈周期內(nèi),又有幾十名闖紅燈橫穿馬路的行人闖入了鏡頭,其中老年人至少占到三成以上。
蔡連營警長說,在調(diào)查事故的時候,民警曾經(jīng)詢問過很多被撞傷的老年人:“這么走、這么騎,不怕被撞到嗎?”老人們最普遍的回答是:“我覺得他不敢撞我?!?/p>
在恩濟東街的這起事故中,被嚴重撞傷的老人已經(jīng)80多歲了,蔡連營警長說,雖然老人自己闖紅燈、未走人行橫道,但司機的責任也一樣跑不掉?!拔乙蝗f個相信司機們真的不敢撞,但這不意味著撞不上?!?/p>
老人駕車:沒有讓行意識
老年人駕駛電動三輪車、老年代步車一旦出事,會讓一個一輩子老實本分的人自身受傷之外,再招惹官司。
5月初,公主墳交通隊剛為一起發(fā)生在3月9日的交通事故正式定責。在西八里莊附近一個小區(qū)外,出租車司機王某正在由南向北正常行駛,當他避過一輛正待轉(zhuǎn)彎的車輛,視線恰好被遮擋的瞬間,左前方斜刺里突然竄出一輛電三輪。這時迎面駕車而來的61歲的胡老太突然左轉(zhuǎn)。王某拼命向右側(cè)打輪,還是沒有完全避過,將胡老太撞翻在地。
由于該車被鑒定為摩托車,胡老太被認定為無照駕駛。這起事故從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事故轉(zhuǎn)變成了機動車之間的事故,胡老太屬于“無照駕駛未登記車輛,并且轉(zhuǎn)彎未避讓直行車”,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司機王某認定為次要責任?!拔覀兘o胡老太開具了行政拘留的處罰書,當然她現(xiàn)在還在醫(yī)院,加上年紀大了,最后是否實際執(zhí)行,還需要再斟酌?!?/p>
更麻煩的是,胡老太必須承擔事故中的主要責任,如果醫(yī)藥費突破了交強險承保范圍的10萬元,她還得自行支付。
多位一線交警根據(jù)日常處理的類似事故,總結(jié)了騎電動車、駕駛老年代步車的老人最大的安全隱患:沒有讓行意識。交警們分析說,從老人闖紅燈過馬路的表現(xiàn)上就能看出他們的出行風格:不會主動讓行,只要面前沒車,能向前走一米就走一米,直到面前的車道上車流密集,不得不停步為止。如果這樣的風格用在騎電動車或駕駛老年代步車等速度較快的車輛上,給自己帶來的危險可想而知。
欣榮恒運心理咨詢公司咨詢師胡海波認為,當下60歲至80歲之間的老人,青年時代趕上了近代中國和平時期秩序最為混亂的年代,很多人是在非常沒有秩序感的情況下度過了人生最重要的時期。這不可能不對他們在晚年時被迫進入需要強烈規(guī)則意識的汽車時代產(chǎn)生消極影響。
他表示,除了規(guī)則意識之外,許多老年人對于交通工具的直觀感受依然還停留在自行車時代,雖然每天都多少會與汽車打交道,可是對速度的判斷、對車輛行駛規(guī)則,都用以前深深刻入骨髓的自行車時代來衡量。
胡海波說,單純依靠社區(qū)或交警的宣傳工作,已經(jīng)很難改變老年人早已成型且已經(jīng)日趨固執(zhí)的觀念,若是沒有相應的較為嚴格的管理手段,老人的交通事故死亡率高于其人口比例的事情,短時間內(nèi)不會改變。
(《北京晚報》 2015.5.18 安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