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義
名聲、威望誰都要,只是當官的要格外注意。
求治養(yǎng)名,“名,自命也”。一個官員除了恪守職責、精通本職外,還要注意自己的社會形象,不能按普通人的標準要求自己,更不能像上海集體嫖娼的法官、山西奢靡娛樂的檢察官一樣,與庸俗之人混為一談,或像重慶雷政富之流一樣,因為不雅視頻留下笑柄。這樣的官即使不倒臺,不站在被告席上接受審判,請問有幾個人能尊之敬之服之愛之呢?
名,怎么立?望,如何樹?
崔烈是東漢末期一個很有威望的官吏,后來禁不住高官厚祿的誘惑,也向朝廷捐五百萬錢買了個司徒,從此名聲一落千丈,只是人們不敢當面對這個官至“三公”的崔烈說。有一天,崔烈問自己的兒子崔鈞:“吾居三公,于議者何如?”崔鈞以實相告:“論者嫌其銅臭?!边@也是把買官說成“銅臭”一典的來歷。
這讓我想起一個笑話,某轎夫對坐轎的官員說:“你若穿便服,抬起轎來輕如鴻毛;你若穿官服,抬起轎來重如山壓。”官員不解:“同樣一個人,穿不同衣服怎會輕重懸殊?”轎夫答:“老爺骨頭輕。官服、頂戴、花翎都是銀子堆起來的,怎能不重呢?”故事簡單,發(fā)人深省。一個買官者在老百姓的眼中,不過是一堆賤骨頭而已,這樣的人哪還有名望可言,這樣的官又怎能讓老百姓口服心服呢?
當然,名望必須自己創(chuàng)造。如若不然,僅有虛名,是難以維持長久的。自身不正,靠捂著蓋著,給自己創(chuàng)造名望,最終只能被人牽著鼻子走,到頭來還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取滅亡。
電視劇《天下糧倉》中的許三金,原來是一個無業(yè)游民,他能成為米大人手下的治水幫手,就是因為他曾經(jīng)在茶樓酒館記錄過總督、巡撫的錯事、壞事、風流事,這些官們見自己的把柄攥在了許三金手里,只能乖乖就擒,讓人家牽著鼻子走,要錢給錢,要官給官。這些總督、巡撫怕的是什么,怕的就是許三金把“秘密”抖出來,自己失去名望,丟官失職。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了一個故事。一個叫朱文的人,先后當過17位官員的隨從,在最后一位官員身邊做事的時候,竟把這個官員的小老婆給拐走了,你說膽大不膽大。可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這位官員看到桌上朱文給他留的便條,竟不敢派人去追,你說可笑不可笑。便條到底寫了什么呢?直到朱文死去后,人們才在他的遺物中發(fā)現(xiàn)一本蠅頭小楷,上面密密麻麻記錄了他跟過的17位官員的隱私。大家這才知道那位官員不敢攆的原因。真是自己一身毛,不敢說人家是妖怪呀!
俗話說“身正不怕影子斜”,“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所以我說,官員的“名”要自創(chuàng),官員的“望”要自建,絕非一句空言。千萬不要搞表面文章,面子工程,當面一套背后一套,那樣不但害人,也害了自己呀。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