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明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這是唐代詩人戴叔倫膾炙人口的佳句。滬上美食家黃建華先生說,每年三四月是長江鮰魚最肥美之時。鮰魚,嘴有長須,上海人戲稱“鮰老鼠”,因為其背上有根翹起如桅桿的魚鰭,故得名。急流亂石之中多見鮰魚,三四月份,鮰魚體碩膘肥,據(jù)江陰《澄江志》記載,20世紀50年代初,江陰江海社鮰魚年捕撈量達4000千克?,F(xiàn)在,野生鮰魚大概很少見了,市場上10元錢一條的都是養(yǎng)殖鮰魚,鮮味不佳。
鮰魚鰾肥厚,曬干后即為名貴河鮮,舊時酒家的“蟹粉鮰肚”是一道名菜。鮰魚魚皮有彈性且多膠質,宜紅燒,食之,魚肉肥腴滑潤,軟糯、鮮而粘嘴,有膠質感?!鞍字t魚”魚嫩汁鮮,亦是老上海名菜之一。鮰魚要除腥,它背上兩邊有兩條白筋,特別腥氣,要把白筋抽掉;還有,燒鮰魚最好加點胡椒粉,乃解腥之妙法。蘇東坡云:“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贝耸欠Q贊鮰魚的詩句了。
再說說鰣魚,鄭板橋名句:“揚州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宾堲~,洄游魚也,春夏之際,洄游到江里產卵,因每年春天準時到,故名“鰣魚”。據(jù)劉國斌先生說:“每到春季,長江從當涂至采石磯一帶橫江的鰣魚最佳美,素譽為江南水中珍品,古代鰣魚是貢品。吃鰣魚不去魚鱗,因為鰣魚鱗富含脂肪,食魚肉時可以增加口感的鮮滑脂潤度?!?/p>
記得兒時,上海郊區(qū)小河浜里水很清澈,春暖花開時塘鱧魚還是蠻多的,晚上,放一只綁了磚頭的蒲鞋沉到水底,第二天拉起,鞋內就有一二條肥壯亮麗的塘鱧魚躲在里面,樣子很可愛。斬殺后洗凈,輔之以蒸蛋,味道鮮極。
某年家父請客,我曾在浦東洋涇一座老橋邊買到一大堆當?shù)剞r民自己捕來的塘鱧魚,用濃油赤醬蜜汁一燒—嘿,客人都說此魚絕鮮,我聞之,好開心!去年,我在吳江七都廟港太湖邊買到的塘鱧魚絕對野生,因為殺魚時,魚胃里會取出些細小的蝦。另外,朱楓公路上銀燕酒家的紅燒鮰魚、塘鱧魚豆腐湯,也相當好吃。
太湖有三寶:白蝦、銀魚、梅鱭(烤子魚)。也有人說太湖三寶是三白:白蝦、銀魚、白絲魚。銀魚又名面杖魚,一條條細如玉簪,長不到兩寸(約6.5厘米),體態(tài)扁圓,肉肥骨軟,潔白如玉,晶瑩透亮,早在明代時就與松江鱸魚、黃河鯉魚、長江鰣魚并稱中國四大名魚。古詩云:“冰盡溪浪緣,銀魚上急湍,鮮浮白玉盤,未須探內穴?!泵磕晡辶麻g,蘇州人有“五月枇杷黃,太湖銀魚肥”之說。銀魚上市,上海人喜歡做銀魚跑蛋、銀魚莼菜羹、銀魚蛋羹等吳地口味的家常菜,小孩老人最喜歡吃。但是,現(xiàn)在買銀魚要當心了,因為有商販把銀魚浸泡在化學藥水中保鮮,經年不潰,食之有害,那就吃得不開心了!
從前,我品嘗過蘇州松鶴樓的“黃燜河鰻”,醬色黃澄,河鰻肉質細嫩,潔白細膩中帶甜味美,含有豐富的脂肪,有一種好像吃糯米團子的快感。20世紀60年代,家父仿松鶴樓燒“黃燜河鰻”,可以亂真。據(jù)說,河鰻有降低血脂、抗動脈硬化、抗血栓的功能,鰻魚的皮、肉都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可以養(yǎng)顏美容、延緩衰老。春天的“菜花鰻鱺”是一道吳地絕味時令菜肴。但是,無鱗的河鰻、銀魚和黃鱔所含膽固醇比較高,有“三高”的朋友春天偶爾嘗嘗鮮可以,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