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群,張國華,高俊博
(江西中醫(yī)藥大學 現(xiàn)代中藥制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西 南昌 330004)
?
烘箱煨制雷公藤藥效毒性及成分變化研究
劉建群,張國華,高俊博
(江西中醫(yī)藥大學 現(xiàn)代中藥制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西 南昌 330004)
目的:研究烘箱煨制雷公藤的藥效、毒性及成分變化。方法:采用黃泥包裹雷公藤帶皮根藥材,烘箱加熱煨制得雷公藤煨制品。分別采用大鼠佐劑性關節(jié)炎模型、小鼠急性肝損傷模型及高效液相色譜法評價雷公藤煨制品抗炎活性、急性毒性以及成分變化。結果:雷公藤經(jīng)過150℃和200℃烘箱加熱煨制后治療佐劑性關節(jié)炎效果顯著提高,優(yōu)于生藥,肝毒性顯著下降。雷公藤經(jīng)烘箱煨制后,4個成分含量下降,1個成分含量增加,新產生成分2個。結論:首次報道了烘箱煨制對雷公藤的藥效、毒性及成分的影響。烘箱煨制對雷公藤具有確切的減毒增效作用,可大大提高雷公藤的臨床應用安全性,值得推廣應用。
雷公藤;烘箱煨制;藥效;毒性;有效成分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屬于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十類重大疾病之一,發(fā)病率高、危害嚴重、治愈率低[1]。雷公藤(TripteryginumWilfordii) 系衛(wèi)茅科植物,味辛、苦,性涼,有大毒,歸心、肝、脾、腎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舒筋活血通絡、消腫止痛、殺蟲止癢之功。雷公藤是公認的具有良好療效的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自身免疫功能亢進性疾病的首選中藥,療效顯著[2-3]。但是雷公藤毒性很大,具有肝、腎、心、消化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等毒性,是目前不良反應報道最多的中藥之一[3]。炮制是有毒中藥降低毒性的傳統(tǒng)有效方法,目前,關于雷公藤的炮制方法主要有凈制法[4]、煮法[5-6]、炙法[6]、蒸法[6-8]、浸泡法[9]及其他炮制方法[10]。凈制法去掉了毒性最大但也是活性最大的根皮,該法雖然降低了毒性但同時降低了雷公藤的治療效果,造成資源大大浪費。上述炮制方法雖然對雷公藤的毒性有一定的降低效果,但多數(shù)文獻未對雷公藤炮制品和生品的藥效進行對比研究,而且采用的藥材絕大多數(shù)為去皮凈制的雷公藤藥材。目前,有關雷公藤炮制研究比較薄弱,缺少抗炎、免疫抑制等活性對比研究,雷公藤許多現(xiàn)有炮制方法療效還未明確,探索雷公藤炮制物質基礎變化的文獻報道也較少,缺少帶皮雷公藤藥材的炮制研究。煨制是常用炮制方法之一,具有“緩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 本文首次報道了烘箱煨制對雷公藤帶皮根藥材的毒效及其化學成分的影響,豐富了雷公藤炮制方法。烘箱煨法炮制減毒增效效果好,而且利用雷公藤的帶皮根藥材,資源利用充分,炮制過程簡便,工藝可控性強,容易規(guī)范化和推廣,具有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
雷公藤根于2011年采自江西省萍鄉(xiāng)市,原植物由作者劉建群教授鑒定為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F.)。雷公藤甲素對照品(購自南京澤朗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純度>99%,批號ZL110619),甲醇(色譜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水為二次蒸餾水,中性氧化鋁(分析純,上海納輝干燥試劑廠),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試劑盒、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試劑盒(均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完全弗氏佐劑(CFA,Sigma公司產品)。其余試劑為分析純。
昆明種小鼠,雌雄各半,體重18~22g,由江西中醫(y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許可證號:SCXK(贛)2011-0001。健康SD雄性大鼠,體重(220±15)g。由湖南斯萊克景達動物有限公司提供SCXK(湘)2013-004。
Agilent1200高效液相色譜儀(四元泵、柱溫箱、VWD檢測器和Agilent 1200 色譜工作站);十萬分之一分析天平(AE-240,瑞士梅特勒);SHB-Ⅲ循環(huán)水式多用真空泵(鄭州長城科工貿有限公司);R-201旋轉蒸發(fā)儀(廈門精藝興業(yè)科技有限公司),Z-16K型高速低溫離心機(美國Sigma公司),SABA PM40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意大利AMS公司)。YLS-7B足趾容積測量儀(濟南益延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2.1 雷公藤烘箱煨制
將雷公藤帶皮根藥材均分為3份,每份40g,分別為生藥組、150℃烘箱煨制組和200℃烘箱煨制組。烘箱煨制組藥材用黃泥( 將黃土與10%食鹽水按每4g黃土中加入1mL食鹽水的比例和勻) 均勻包裹,包層厚度約0.3cm,分別置于150℃和200℃的烘箱中煨制45min,剝離黃泥,即得。
2.2 雷公藤提取物制備
將生藥組、烘箱煨制組藥材,切碎,采用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1.5h、1.5h和1h),提取液合并濃縮,減壓蒸干得到各組雷公藤提取物。
2.3 藥效試驗動物分組及處理
采用大鼠佐劑性關節(jié)炎模型評價雷公藤生藥與煨制品的治療作用。動物適應性飼養(yǎng)1周后,將大鼠隨機分為5組,分別為空白組、模型組、雷公藤生藥組、150℃烘箱煨制組和200℃烘箱煨制組,每組10只,造模前測右后足容積,而后除對照組外,其余各組左后足皮內注射0.1mL完全弗氏佐劑造模,對照組注射等量生理鹽水。自致炎第12天起開始給藥每天1次,雷公藤和各炮制組給藥劑量為4.5g/kg(劑量均按生藥計),連續(xù)12天,并測定右后足容積,每4天測1次,分別為第12、16、20、24、28天,并在致炎后第12、16、20、24、28天觀察并記錄四肢關節(jié)病變程度,測量繼發(fā)側足腫脹體積△V。
2.4 毒性試驗動物分組及處理
取昆明種小鼠40只,18~22g,雌雄各半,實驗室適應喂養(yǎng)1周后,隨機分為4組,每組10只,分別為空白對照組、生藥組、150℃烘箱煨制組和200℃烘箱煨制組。生藥組烘和箱煨制組分別給予相應雷公藤提取物,對照組給予等量蒸餾水。給藥前,小鼠禁食過夜,自由飲水,給藥組分別于次日灌胃給藥1次,6h后再灌胃給藥1次,給藥劑量為16.25g/kg(按生藥計)。第二次給藥18h后小鼠眼眶取血,3 500r/min離心10min得血清,按試劑盒操作說明生化分析儀檢測ALT 和AST水平。
2.5 統(tǒng)計學方法
2.6 高效液相色譜分析
2.6.1 供試樣品制備 將上述生藥組、150℃和200℃烘箱煨制組提取物,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50mL。精密量取1mL,上中性氧化鋁柱(2g,粒度160~200目,內徑1.2cm,5mL洗脫劑預洗),用20mL含5%無水乙醇的氯仿溶液洗脫,收集洗脫液,蒸干,殘渣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mL,搖勻,過0.45μm微孔濾膜,即得。
2.6.2 液相色譜條件 Diamonsil C18色譜柱(4.6mm×250mm,5μm),流動相為甲醇∶水(45∶55),流速為1mL/min,檢測波長為218nm,柱溫為35℃,進樣方式為手動進樣,進樣量為20μL。
3.1 治療佐劑性關節(jié)炎試驗結果
結果(表1)表明,生藥組、150℃烘箱組和200℃烘箱組小鼠與模型組側足腫脹體積比較,P均<0.05,說明這3組與模型組存在明顯差異,治療效果顯著,150℃和200℃烘箱煨制品治療效果均優(yōu)于生藥。其中200℃烘箱組跟空白對照組比較無顯著差異,數(shù)據(jù)顯示在12天時小鼠有明顯足腫脹,而后逐漸消退恢復,說明200℃烘箱組的治療效果最為理想。
表1 烘箱煨制對雷公藤治療大鼠佐劑性關節(jié)炎藥效的影響 (±s,n=10)
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5;與模型組比較,ΔP<0.05;與生藥組比較,#P<0.05。
3.2 肝功能檢測結果
從表2可以看出,雷公藤生藥組、150℃烘箱煨制組和200℃烘箱煨制組小鼠ALT和AST水平均比正常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雷公藤及其炮制品有一定的肝毒性。烘箱煨制組小鼠ALT和AST水平均比生藥組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雷公藤烘箱煨制組毒性比生藥組低,而且隨著炮制程度的增加肝毒性下降。
3.3 高效液相色譜分析
雷公藤生藥組和烘箱煨制組藥物HPLC色譜圖見圖1,比較色譜圖的對應色譜峰面積可以看出,雷公藤在烘箱煨制后,4個成分含量下降,為色譜峰2、3、5和6,保留時間tR分別為11.51、13.56、18.33和30.63min,其中色譜峰5下降幅度最大,烘箱煨制后幾乎消失,根據(jù)對照品確定色譜峰2為雷公藤甲素,說明烘箱炮制后雷公藤甲素稍有下降。一個成分含量增加,為色譜峰4,保留時間tR為14.88min,增幅較大,而且隨炮制程度的增加而增幅增大。新產生成分兩個,為色譜峰1和7,保留時間tR為6.23min和33.61min,其中色譜峰7增幅較大,而且隨炮制程度增加增幅增大。各組色譜峰面積變化趨勢見圖2。
圖1 雷公藤生藥組和烘箱煨制組藥物HPLC色譜
表2 各組藥物對小鼠肝功能的影響 (±s,n=10)
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5;與生藥組比較,ΔP<0.05。
圖2 烘箱煨制后色譜峰1~7峰面積變化趨勢
雷公藤經(jīng)黃泥包裹,150℃和200℃烘箱煨制后毒性比生藥顯著降低,而其治療佐劑性關節(jié)炎效果顯著提高,大大優(yōu)于生藥。研究發(fā)現(xiàn)雷公藤經(jīng)烘箱煨制后,4個成分含量下降,1個成分含量增加,新產生成分2個,其中主要有效成分也是主要毒性成分的雷公藤甲素含量稍微下降。推測烘箱煨制對雷公藤的減毒增效作用可能與這些成分變化有關,值得進一步研究。本文首次報道了烘箱煨制雷公藤藥效、毒性及成分變化情況。結果表明烘箱煨制對雷公藤具有確切的減毒增效作用,可大大提高雷公藤的臨床應用安全性,值得推廣應用。
[1] 汪悅.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中醫(yī)藥診治[J].江蘇中醫(yī)藥,2008,40(1):1.
[2] 高曉英,陳政光.中藥雷公藤的研究進展[J].山東生物醫(yī)學工程,2001,20(1):46.
[3] 吳柏林.雷公藤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機理探要[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03,17(3):150.
[4] 田磊磊,譚鵬,李飛.炮制對雷公藤毒性影響的研究綜述[J].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藥炮制分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166-168.
[5] 劉錫鈞,王寶奎.雷公藤經(jīng)羊血炮制可降低毒性[J].藥學實踐雜志,1986(4):73.
[6] 毛澤玲.不同炮制方法對雷公藤的減毒保效作用及減毒機制的初步研究[D].福州: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4.
[7] 沈煒,屠玨,壽旗揚,等.MTT法檢測雷公藤不同炮制品對L-02細胞增殖影響的實驗研究[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2,47(6):405.
[8] 范永升,沈煒,石森林,等.一種醋制雷公藤的炮制方法[P].中國專利:201210580741.2.
[9] 楊更亮,李保芝,劉智琴,等.雷公藤減毒炮制方法及相關制劑[P].中國專利:200610075914.X.
[10] 陳錦忠.雷公藤加工炮制與毒性檢驗[J].農村新技術,2011(2):45.
(責任編輯:尹晨茹)
2014-12-25
江西省教育廳科技項目(GJJ12516)
劉建群(1970-),男,博士,江西中醫(yī)藥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中藥活性成分及質量評價。E-mail: liu5308@sina.com
R282.2
A
1673-2197(2015)10-0007-03
10.11954/ytctyy.201510004